- 328.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西周封建,同时具有两作用:一是便于对付旧殷王朝之反动,一是防御四周游牧人侵扰。”下列关于西周封建制说法不准确的是
A.是对商代政治制度的彻底否定 B.曾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C.是军事和政治手段结合的产物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中央集权
2.清雍正元年(1723)开“孝廉方正科”选拔人才。由各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之士(秀才群体中),各赐六品章服(举人待遇),以备召用。至乾隆五年 (1740 ),明确规定:举荐后赴吏部验看考试,授以知县等官。材料表明当时
A.全面恢复古代察举制度 B.传统科举制度遇到挑战
C.科举取士制度得到补充 D.维护八旗子弟仕途需要
3.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4.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 13 -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5.《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 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 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 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 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6.初生是指类似发明的现象,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衍生是指类化发明以后,继起者的模仿或修改。下列现象属于衍生的是
A.中国的文官制度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日本的工厂制度
7.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 实行联邦制 C. 设立责任内阁 D. 议会拥有立法权
8.从1865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材料反映了美国
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 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 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
9.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10.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 13 -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11.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12.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A.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13.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金一两换银四两;万历中期赤金止七八换;崇祯中期十换。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造成对外贸易的萎缩 B.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影响
C.佛事兴盛导致金价的上涨 D.吏治腐败导致银价的下跌
14.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每石1.5-2两白银
- 13 -
湖广
米每石1.4-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15.下表是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
19世纪80年代前状况
19世纪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公斤9两白银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江西
茶叶每公斤400文
茶叶每公斤540文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白银5-6两
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钱
关于上表材料解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沿海省份,并逐步取代土纱,土布
B. 沿海地区乡村的传统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
C. 西方列强完全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6.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借款次数
总额
经济建设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
铁路借款额及占经济建设借款额百分比
晚淸政府
208
13.1亿两(白银)
3.7亿两;28.2%
2.8亿两;76%
北京政府
646
15.7亿元(银元)
4.5亿元;28.6%
3.2亿元;71%
南京政府
108
45.0亿元(银元)
6.0亿元;13.3%
2.2亿元;37%
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 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17.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13 -
A. 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D.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18.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表1所示的数据变化
表1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19.1982年,上海《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影射建立经济特区。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A.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 B.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C.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 D.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20.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1992年后“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的转移道路,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中国入世后工业化、城镇代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国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出台
21.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13 -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
22.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A. 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 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 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24.下表是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表格信息揭示出
产品种类
苏联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电力(十亿千瓦特/小时)
5
17
16
15
113
生铁(百万吨)
3
14
7
10
39
钢(百万吨)
4
15
9
9
52
A. 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 B. 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
C. 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D. 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
- 13 -
25.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2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B. 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C. 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D.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
28.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9.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泛滥 B.俄罗斯与美国对峙加剧
C.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0
- 13 -
.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31.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32.1980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负担 B.改善公民住房 C.缩减社会福利 D.加强政府干预
第Ⅱ卷
二、材料阅读。(33题14分;34题24分;35题12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19世纪之交,正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欧洲大陆却经历持续近25年的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其使英国工业制成品在美洲殖民地市场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市场上获得实际的垄断地位。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而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带来英国工业经济的繁荣。到19世纪中期,当时英国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纺织、煤炭、冶金及机器制造业已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1/5。英国成为向世界各国提供工业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 13 -
德国在社会调整方面走在最前面。俾斯麦政府在颁布《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老年及残疾保险法》《青工保护法》等。英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劳工立法,还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卫生、环境的法律。法国也颁布了许多类似的社会立法。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调整的背景及影响。(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
——摘编自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
- 13 -
年代,英国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象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14分)
(2) 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相比,指出英国城市化特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
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
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13 -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欧元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
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3 -
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答案
1-5ACBDA 6-10DDCBD 11-15BBBDA 16-20CBCAC 21-25BCDDC 26-30BCADD 31-32AA
33.(1)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大陆战争的促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保障;世界市场的拓展。(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工人生存状况恶化;环境问题凸显;民主制度的完善。(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使人们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34. (1)发展特点:城市商品化程度较高;城市范围扩展;市镇增长较快;以成人男性的劳动力为主;吸纳大量外来技术人员;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出现;全国多行业的生产贸易中心。(任答4点8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税制改革,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临近全国粮食生产中心地区;土地兼并严重;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任答3点6分)
(2)不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技术进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信贷业务,商贸服务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任答3点6分)
主要原因:苏州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4分)
35. 示例1 论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阐述: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总结: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10分)
示例2 论题: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分)
阐述:20世纪90
- 13 -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总结: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10分)
(自拟其他题目皆可,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