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5月) 历史 (理)
(试卷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内)
1. 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2.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可见,轮船招商局此举
A.导致了传统企业的破产 B.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C.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来源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 近代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其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据估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政府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布局
C. 该情况出现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D. 代表企业之一是贻来牟机器磨坊
4.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5. 下图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客观因素是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涉及中国 B.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取得成功
C.国民政府采取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日本发动了全面的分化战争
6.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7. 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rink 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8.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化转型
B.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C.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9. 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 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
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 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10.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11.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12.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有
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 B.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13.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打击暴利,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捐资助力,推动经济危机缓解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商品,缓解生活困难
14.“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
1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内)
16.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 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1)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10分)
(2)根据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10分)
高一理科历史答案
一、客观题
1-5BDCDA 6-10DDACB 11-15ABCDA
二、主观题
(1)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不利解决,罗斯福上台,实施国家干预(3分)。控制工业、缩减农业等措施抑制生产。并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建设工程等刺激消费。(4分)推动供需矛盾缓解,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同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3分)
(2)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2分)
论证: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个人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4分)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发展后劲不足。(4分)列宁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他观点:必须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论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