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50 KB
  • 2021-08-27 发布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历史试卷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 )‎ A. 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C. 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 D.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可知。西周的礼制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及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无论是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还是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其他方面,故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的说法不准确,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方面,D错误。‎ ‎2.春秋时期,青铜器主要由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工艺形式发生变化;在纹饰上,由商周以来的兽面纹、要龙纹等纹样,变为华丽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在造型上,由庄严厚重变为轻巧多样。这一变化 A. 强化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 满足了贵族阶层的生活需要 C. 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D. 有利于营造简朴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青铜器主要由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变为华丽、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变为轻巧多样”可以得出处于贵族阶层的需要青铜器在纹饰和造型上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故B正确;材料所述青铜器的铸造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故A不正确;青铜器主要供贵族消费,很少流向市场,故C不正确;D与材料“华丽、富有”的信息不符,排除。‎ ‎3.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 A. 儒学的影响力减弱 B. 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 太学的学术性降低 D. 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太学是汉朝时期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但“三奸”现象突出,而“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C正确;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但儒学的影响力并未减弱,A说法错误;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可知, 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的政治地位,B错误;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 ‎4.据统计,两晋中央监察官员中有11人曾经担任过廷尉、治书侍御使、司隶等官,且均从事监察、司法之类的官职,更有甚者,三司官职都曾担任过。这一现象说明两晋 A. 选官制度陷入僵化保守的局面 B. 中央监察机构设置较为简单 C. 重视中央监察官员的履历经验 D. 注重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以得出,两晋监察官员均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说明当时较为重视中央监察官员的履历经验,故C正确;材料所述为监察制度,故A不正确;材料只反映的是中央监察官员的来源和履历,得不出机构设置简单的结论,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监察制度的体系化,故D不正确。‎ ‎5.据史载,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政府征集江南造水车匠赴京,“所成水车,分发畿内诸县令,令依样制造,以广溉种”。这反映出当时 A. 北方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南方 B. 灌溉农业已经普及 C. 江南地区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D.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政府征集江南造水车匠赴京”可以得出,当时政府征召江南水车工,制造水车,推广到全国,由此可以得出,当时江南地区经济有所发展,故C正确;唐代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故A不正确;灌溉农业早已经普及,不是在唐代才普及,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故D不正确。‎ ‎【点睛】“‎ ‎6.据学者考订,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甚至出现“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说明,宋代 A. 婚姻习俗重视物质利益 B. 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C. 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D. 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信息可知,宋代婚嫁习俗在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同时,出现了背离传统价值的现象,这表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不能反映对物质利益的重视;B选项错误,材料侧重讲述婚姻论财风气,与婚姻买卖现象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宋代婚嫁习俗的重财风气,而非财富对家庭成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明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有十万余,其中瓷业佣工就有万余人”;到万历年间,“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公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景德镇 A. 城市发展摆脱了政府控制 B. 工商业获得了显著发展 C. 社会环境制约制瓷业发展 D. 雇工生存状况严重恶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明朝中后期景德镇人口多,制瓷业雇佣工人队伍庞大,说明工商业获得了显著发展,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环境对制瓷业的制约,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雇工生存状况,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景德镇人口有十万余,其中瓷业佣工就有万余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8.雍正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被要求薙发“从国制”,即改剃满族发型,官员还上奏建议归流区域“分设里长甲首,令百姓轮流充当”。这些举措 A. 实现了社会习俗文明化 B. 推动了国家认同 C. 解决了边疆的安全问题 D. 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雍正时期要求西南少数民族剃满族发型,并将基层管理制度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增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感,故B正确;改剃满族发型不是文明化的体现,故A不正确;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皇权的加强,故D不正确。‎ ‎9.《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魏源 A. 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 B. 拥有居安思危家国情怀 C. 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 D. 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增补内容主要是涉及西方的地理、科技等,旨在让人们对西方有更深入的了解,故C正确;材料不只涉及地理知识,故A不正确;材料所述对西方的了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不能用居安思危来形容,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政治,故D不正确。‎ ‎10.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 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 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D.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强调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主权的维护,与闭关锁国无关,故B不正确;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起义,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不正确;维护国家主权即是近代外交观念的体现,故D不正确。‎ ‎11.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6080万两上升到8103万两,增长幅度为30%。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000万两左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C.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 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000万两左右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上升,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近代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正确;据所学可知,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关税主权逐渐丧失,A错误;据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故社会秩序的稳定说法错误,D错误。‎ ‎12.下面是1904—1920年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在新式工业及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的统计表据表,可推知这时期 A. 民间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B. 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C. 列强对华侵略受到有效抵制 D.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1904—1920年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在新式工业及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均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得益于临时政府的支持和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有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民间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说法不正确,故A不正确;C“有效抵制”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不出曲折性,故D不正确。‎ ‎13.在1927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由此可知,毛泽东 A. 主张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B. 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 C. 对“左”倾错误给予纠正 D. 决定走暴力革命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可以得出毛泽东强调用武力夺取政权,即走暴力革命的道路,故D正确;大革命失败统一战线破裂,故A不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左倾”错误问题,故C不正确。‎ ‎14.1931年,《申报》多次连续刊登中国福昌烟总公司生产的“马占山”牌香烟广告(如图),使用江桥抗战英雄马占山的肖像图作广告插图,同时广告中还讲述了马将军孤军奋战、奋力杀敌的故事。《申报》这一做法意在 A. 鼓舞国人的抗日热情 B. 宣传国民政府正面抗战 C. 促进国共关系的缓和 D.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使用江桥抗战英雄马占山的肖像图作广告插图,同时广告中还讲述了马将军孤军奋战、奋力杀敌的故事。”可以得出《申报》对抗战英雄事迹的宣传,企图以此鼓舞国人的抗战热情,故A正确;马占山是少数民族抗战英雄,不是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不正确;材料与国共合作无关,故C不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D不正确。‎ ‎15.如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的中学教材。由此可知 A. 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生活的变迁 B. 意识形态制约社会的价值取向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强化 D. 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教育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所反映的是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可以得出,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教育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的变迁,故A不正确;文革期间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突出党的领导,故C不正确。‎ ‎16.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 ‎1‎ 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 ‎2‎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 A. 深化基层民主 B. 制定村民自治法规 C. 提升官员素养 D.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农民……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这说明基层民主存在一些乱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官员素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层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既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1)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图2)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A. 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 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C. 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D. 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黄金分割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得出,其旨在寻求合适的比例,突出艺术创作的美感,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了黄金分割,不是说数学语言来自于实践,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影响,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黄金分割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得不出科技领先世界的信息,故D不正确。‎ ‎18.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 A. 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 B. 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 C.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 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破了贵族专权,促进了罗马共和制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始终处于不平等状态,故A不正确;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来到拉美,从重商主义的立场出发,首先掠夺金、银、宝石一类的贵重金属。它是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行业,也是其主要目的所在。这种行为 A. 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 B. 维护了欧洲各国社会秩序 C. 使西班牙长期垄断世界贸易 D. 说明西班牙采矿技术先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出现了早期殖民掠夺,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导致价格革命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故A正确;材料所述加速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瓦解,故B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20.1859年11月24日,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随后,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 A.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B. 否定了君权神授传统观念 C.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D. 形成了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答案】C ‎【解析】‎ ‎【详解】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上帝创世说,是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故选C;1687年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排除A;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君权神授传统观念无关,排除B;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 ‎21.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为总统,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 A. 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 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C. 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 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可以得出,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C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心背向,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共和派权力得以巩固和扩大,不能得出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不正确。‎ ‎22.1917年3月1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全体军人在政治言行上服从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不违背苏维埃决议的情况下才准予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权力 B. 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C 已与临时政府决裂 D. 已经控制俄国军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以得出苏维埃政府的权力,凌驾于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之上,由此可以得出,苏维埃政府在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无产阶级性质,故B不正确;七月事件以后才与临时政府决裂,故C不正确;俄国军队还受临时政府的领导,故D不正确。‎ ‎23.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说:“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我容许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并赞成建筑的二元性。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丰富……我爱两者兼顾,不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黑白都要,或是灰的。”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提及建筑师文丘里强调对艺术的追求杂乱胜过统一,主张两者兼顾,这符合现代主义的风格,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印象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如图是一幅时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 C. 多极化趋势冲击旧的货币秩序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片信息表明各国以货币为武器和美元之间的斗争,说明美元地位受到冲击,由此可以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逐渐冲击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C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旧有货币秩序受到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根本变化的说法不正确,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信息,故B不正确;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 ‎——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答案】(1)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升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巩固了明成祖的政治地位;满足了统治阶级对奇珍异宝的需要;满足了统治者自大的心理,助兴了“天朝上国”观念;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2)变化:从革命与建设经验援助到改革开放经验转移,再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因素: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主要任务的变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 ‎【详解】(1)据材料“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可以得出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据材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可以得出,巩固了统治,助长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据材料“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可以得出,满足了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贡赐贸易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海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可以得出发展变化为:从革命与建设经验援助到改革开放经验转移,再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第二小问,原因从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中国自身的发展两个角度加以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9年,边沁出版《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他认为所谓“功利”,表现在社会与国家层面,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倡导对英国社会和国家进行全面改革,反对当时盛行的神学原则的无孔不入,主张将宗教从国家政治、教育等领域中分离出去。‎ ‎1790年,伯克出版《法国革命论》,认为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因此是社会的基石,在传统因素中,宗教与等级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是社会和国家得以维系的基础,使之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等级的差别是实际存在与必要的,是贵族与绅士精神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伯克坚持对财产权的尊重和对政治专制的否定。‎ ‎——据宫艳丽《教育大辩论与英国近代大学改革》‎ 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人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边沁主张以功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伯克强调以宗教与等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这反映出18世纪末英国社会的重要特征。‎ 评析: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势力。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法律基础。这既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同时也是对传统社会力量的妥协。之后,贵族和教会在社会和国家各领域仍保持着重要影响。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壮大,受欧洲启蒙运动和民主革命潮流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对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社会改革势在必行。‎ 结论:综上所述,边沁和伯克的主张反映出英国基于传统、趋时变革的要求,深刻影响了近代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解析】‎ ‎【详解】本题首先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提炼出二者思想,据材料“他认为所谓‘功利’,表现在社会与国家层面,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主张将宗教从国家政治、教育等领域中分离出去。”即可得出,边沁主张以功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据材料“认为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因此是社会的基石,在传统因素中,宗教与等级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是社会和国家得以维系的基础,使之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可以得出:伯克强调以宗教与等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可以单个立论,也可以综合立论,结合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即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相关知识加以论证。‎ ‎27.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商业流通体制改革逐渐在全国铺开。首先,放开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个体、集体商业,使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局面;其次,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子,1986年全国各地普遍进行了放开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了“改、转、租、卖”,大中型商业企业多数地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少数地方已大面积推广;第三,促进商品市场的发育,增加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全国性市场;第四,冲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鼓励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已出现全新的变化。‎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1)历史背景:商业流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对外开放的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2)主要内容:恢复发展个体、集体商业;针对大中小商业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经营机制改革;培育全国性商品市场;促进生产资料的流通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商业流通体制改革逐渐在全国铺开”可以得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结合所学知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改革开放等方面回答。‎ ‎(2)据材料“积极恢复和发展个体、集体商业”即可得出:恢复发展个体、集体商业;据材料“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可以得出:针对大中小商业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经营机制改革;据材料“促进商品市场的发育,增加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全国性市场”可以得出:培育全国性商品市场;据材料“鼓励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已出现全新的变化。”可以得出:促进生产资料的流通。‎ ‎28.材料 1945年8月22日,山田乙三率领关东军将领和校佐向苏军投降。细菌战罪行的审判成为当事各国以及受害人所关注的焦点。在美国操纵下,国际军事法庭压制了苏联提出的对日本细菌战犯的起诉。1949年,苏联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在伯力城举办了唯一一次专门针对日本细菌战罪行……审判庭审中,审讯人向山田乙三宣告了其所犯罪状,山田乙三分别承认了直接领导第731和第100细菌部队并准备将其用于细菌战,以及准许、批准了对活人使用细菌武器的实验。最终法院判处山田乙三等12名罪犯判处2年到25年不等的禁闭刑罚。伯力审判专门调查侵华日军二战期间的犯罪行为,并将其罪行明确划分为建立特种部队来准备和进行细菌战、在活人身上进行罪恶实验、在对华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加紧准备对苏联的细菌战。同时,检察官还对各被告人的个人罪状进行了概括。‎ ‎——摘编自杨军《战后国内法院对日审判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举办伯力审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伯力审判的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国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掩护(国际军事法庭压制苏联对细菌战犯的起诉);苏联关押了有关细菌战的战犯,细菌战罪行的审判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意义:控诉了日本的战争罪行;揭露了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伸张了人类的正义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1945年8月22日,山田乙三率领关东军将领和校佐向苏军投降”“细菌战罪行的审判成为当事各国以及受害人所关注的焦点。”“在美国操纵下,国际军事法庭压制了苏联提出的对日本细菌战犯的起诉”等信息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国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掩护、苏联关押了有关细菌战的战犯和国际社会的关注等方面说明苏联举办伯力审判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中“分别承认了直接领导第731和第100细菌部队并准备将其用于细菌战,以及准许批准了对活人使用细菌武器的实验”“伯力审判专门调查侵华日军二战期间的犯罪行为”等信息可从控诉了日本的战争罪行、揭露了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伸张了人类的正义等方面分析伯力审判的意义。‎ ‎29.材料 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也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 陈宏谋所谓的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而非为后世立法,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中即可看出。1745年,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其后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除了注重对官场陋习、士风的批评与治理外,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 ‎——摘编自由长海《理学与救世——陈宏谋经世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宏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宏谋思想的影响。‎ ‎【答案】(1)特点: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官场陋习;重视社会教育;重视女子的教育。‎ ‎(2)影响: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有利于整顿官场的不良习气;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等信息得出强调经世致用;根据“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得出反对官场陋习;根据“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的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得出主张社会教育和重视女子的教育。‎ ‎(2)影响:根据“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得出影响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由材料“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得出整顿了一些官场的不良习气;由材料“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一个重要的内容”得出改善了社会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