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9.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西周早、中期的铭文中,人世奉养父祖之孝通过“祭献”推及冥世祖考即为“享孝”,追溯、缅怀父祖之德与业,以承其志、继其业即是“追孝”。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A. 宗族间凝聚力增强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 突破血缘组织框架 D.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享孝”、“追孝”都是对长辈、先辈的尊崇,也是宗族血缘关系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强宗族间凝聚力,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神,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血缘关系之内的行为,故排除C项;D项是在汉代,排除。
2.西汉初年,朝廷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迎来“文景之治”。东汉初年,光武帝在统一天下后,“退功臣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出现“光武中兴”。这一变化说明
A. 国家治理突破儒学束缚 B. 经济手段是维系盛世的关键
C. 现实需要推动政策调整 D. 历代治国方式开始趋于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无为而治到以“柔道”治天下,反映了汉代因现实统治的需要,推动了国家政策的调整,C项正确;东汉时期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排除B项;无为而治与以“柔道”治天下是不同的治国方式,排除D项。
3.明太祖建国之初,明令禁止宦官干预朝政。然而,明朝中后期的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的信任,甚至获得替皇帝批红的权力。这表明当时
A. 宦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力 B. 制衡原则贯穿决策始终
C. 内阁票拟受到严格限制 D. 君主集权意识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宦官权势的提升,以至于掌握了批红的权力,这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广泛的说法不准确,材料只体现了“批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制衡,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宦官受到皇帝信任,并不能体现“票拟受到严格的限制”,C项错误。
4.从商品加工程度看,明清时期全部出口的手工业产品中,经过加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绝大比例。与出口商品相比,鸦片战争前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于出口商品。材料说明了
A. 中国手工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朝贡贸易体制的价值取向
C.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较民营手工业先进 D. 海禁政策限制了官方进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较高,占出口比例较大,且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要高于进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这反映出与世界手工业相比,中国的手工业水平要更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朝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商品加工出口,并不有体现出是官营还是私营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海禁的信息,排除D项。
5.民国初年,随着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进行,时间林林总总的党派团体纷纷涌现,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竞至“党会既多,人人无从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
A. 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B. 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加速到来
C. 南京临时政府取得了正统的地位 D. 宪政活动拥有一定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党派团体纷纷涌现,入党现象较为普遍,这体现了民主宪政活动的活跃,也反映出宪政活动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D正确;“基本实现”的说法不符合民国初年的史实,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以临时政府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
6.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
A. 保障国家独立 B. 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
C. 调整国家政策 D. 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新中国建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它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调整国家政策无关,排除C项;中国无意去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排除D项。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人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
A.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国家组织能力的释放 D.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五计划成就的取得,是国家计划指导与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释放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是在21世纪以后,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排除B项;一五计划,体现的是国家的组织指导能力,而不是经济成分的作用,故D项错误。
8.1984年春晚,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表演了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作品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A. 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 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 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984年这一时间,以及推销员的身份,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商品市场的活跃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推销员不是农民,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受农村体制改革的影响,与推销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推销员推销的商品不一定是私营企业生产的,也有可能是国有企业生产的,故D项错误。
9.古希腊人注重城邦建设,众多柱式的卫城、神庙和露天剧场构成了城邦建设的基本骨骼,那些相似却又各不相同的柱子饱含着古希腊人对于人体的细致观察和对人体比例缜密的计算思考。这表明古代希腊
A. 人文精神促成城邦建设 B. 文化活动是城邦生活的中心
C. 城邦建设缘于理性原则 D. 政治生活影响城邦建筑风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所有公民都参直接参与政治生活,因此建筑风格上要求开放式的露天剧场,所有参加的公民在开会时都能看到最中心的舞台,“对于人体的细致观察和对人体比例缜密的计算思考”也正体现了 一点,因此反映出古希腊的政治生活影响城邦建筑风格,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特别体现人文精神的作用,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了雅典政治生活对城邦建筑风格的影响,没有体现城邦建设缘于理想原则,排除C。
10.“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即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这种强迫运动
A.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科学 D. 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即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可得出这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内容,牛顿力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A是相对论,排除;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指的是量子力学,排除B项;C项是伽利略的成就,排除C项。
11.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长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是采用适当的通货膨胀政策。这主要是因为
A. 欧美国家“滞胀"需要扩大赤宇 B. 财政支出是国家干预的主要手段
C. 福利国家制度使财政难以承担 D. 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是采用适当的通货膨胀政策”反映出西方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通货膨胀之下不会再采用赤字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福利政策,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为主,排除D项。
12.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世界文学史上与其风格类似的是
A. 《神曲》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老人与海》
【答案】B
【解析】
【详解】“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体现的是浪漫主义的风格,而《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故B正确;A项是带有魔幻色彩的作品,排除A项;CD项分别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不符合题意。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政府大力提倡南北方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要求种植各种作物,“以防水事”。宋太宗时诏令江南、两浙荆湖、岭南诸州,“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泰、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要求北方地区“广种杭稻”,而且予以优待,不征收推广新作物农田的租税。在北边,官方专门设有“稻田务”,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宋仁宗时,许州当地人还不会种稻,“张邓公镇许,召襄、汉佃户教种公田”,不久即出现了“压塍霜稻报丰年,镰响枷鸣野日天”的丰收景象。知唐州赵尚宽,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开辟许多水田,使水稻广为普及。诸州多有种植水稻者,齐、沂、徐等州尤为兴盛,鱼稻之饶,多见诸于史章。总的来看,南方的粮食作物比较单纯,没有北方那么丰富。北宋时期,南方推广麦栗不如北方种植水稻的面积大、效果好,这与北方土地五谷皆宜,水利建设大发展和宋朝政府重视发展北方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粮食生产的地城差异》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为解决粮食生产地域差异问题所采取的举措,并指出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的重要举措。
【答案】(1)举措:要求南北方兼种各种粮食作物;政府积极引导,地方各州相互配合;免除北方推广新作物农田的租税;重视北方的水利建设,政府组织传授种植技术;效果:南北作物换种轮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扩大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土地和水利资源的利用率;一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但是,南方的粮食作物仍以水稻为主,而北方的农作物则较丰富,水稻推广效果较好。
(2)原因:帝国主义长期的侵略使得财富大量外流;长期的战乱的破坏;国民党败退大陆前有意识的破坏;旧中国的经济基础薄弱。
举措: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重视教育,建立新中国的人民教育;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约;注重向苏联学习,争取来自苏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解析】
【详解】(1)举措:根据“北宋政府大力提倡南北方改变传统耕作制度,要求种植各种作物,‘以防水事’”得出要求南北方兼种各种粮食作物;根据“宋太宗时诏令江南、两浙荆湖、岭南诸州……”得出政府积极引导,地方各州相互配合;根据“不征收推广新作物农田的租税。”得出免除北方推广新作物农田的租税;根据“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开辟许多水田,使水稻广为普及”得出重视北方的水利建设,政府组织传授种植技术;效果:根据““压塍霜稻报丰年,镰响枷鸣野日天”的丰收景象”可得出南北作物换种轮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扩大了耕地面积;根据“使水稻广为普及。诸州多有种植水稻者,齐、沂、徐等州尤为兴盛,鱼稻之饶,多见诸于史章”得出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根据所学从提高土地和水利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等角度概括。根据“南方推广麦栗不如北方种植水稻的面积大、效果好,这与北方土地五谷皆宜,水利建设大发展和宋朝政府重视发展北方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得出南方的粮食作物仍以水稻为主,而北方的农作物则较丰富,水稻推广效果较好。
(2)原因:根据“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得出帝国主义长期的侵略使得财富大量外流;根据“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得出旧中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长期的战乱的破坏、国民党败退大陆前有意识的破坏。
举措:根据所学,可从一五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教育的发展、注重科技发展等角度进行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料国研中心,恒大研究院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日本汽车制造业迅速发展,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
论证: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和平时代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增加,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产量远在日本之上。同期,日本由于美国的大力扶持、本国引进先进技术、坚持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国家发展战略,汽车产量迅速增长,对美国汽车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美国受石油危机和经济滞胀的影响,汽车产量稍有回落,在80年代末被日本超越。同期,日本也受石油危机和经济滞胀的影响,汽车增量稍有放缓,在全球汽车产量百分比中出现较大反弹,但从总体上仍处于增加,在80年代末超越美国,保持了优势。
综上所述,美日汽车产量的对比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竞争,是时代变化的缩影。
【解析】
【详解】本题材料的主旨信息,强调的是日本汽车制造业与美国数据的对比。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数据,可提炼出主题,日本汽车制造业迅速发展,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结合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美国经济有所衰落的原因,进行概括,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政策的调整、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全球化的影响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升平三年(359年)八月,苻坚以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王猛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遣”,令行禁止。王猛在接受司隶校尉等新职务之前,曾力荐在职官僚苻融、任群和处士朱形等人,使他们各得要职。他帮助将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在王猛的倡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这期间,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史载,当时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
——摘编自《晋书持坚载记>《晋书,王猛载记》
(1)根据材料,概括王猛革新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王猛革新的意义。
【答案】(1)背景:前秦政权初立;公卿权贵横行不法,威胁皇权。内容:整顿吏治,有罪必罚,有才必任;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2)意义:打击了权贵,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澄清了吏治,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缓和;人民负担减轻;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升平三年(359年)八月”可得出前秦政权初立;根据“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得出公卿权贵横行不法,威胁皇权。内容:根据“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得出整顿吏治,有罪必罚,有才必任;根据“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得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2)意义:根据“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得出打击了权贵;根据“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根据“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遣”得出澄清了吏治,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缓和;根据“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得出人民负担减轻;根据“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得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根据所学可从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为前秦统北方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再进行概括。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43年10月27日至1944年1月15日,英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代表在伦敦先后举行了4次谈话会,就战事犯罪之性质、审判法院之类型、证据收集之方法、战罪委员会之组织等进行讨论。1944年1月18日,17国代表举行会议,宣布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正式成立。1944年5月16日,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立远东及太平洋分会,会址设在中国,由中国政府委派代表担任分会主席。其职权是处理审查相关国家提出的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案件及战犯名单,然后提交伦敦总会审核。1946年1月19日,经远东军事法庭检察长季南建议,由麦克阿瑟签署发布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对于“破坏和平罪”的定义特别加上了“宣战或不经宣战的侵略战争”,这是与《纽伦堡军事法庭宪章》的重要区别之处。
——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作用。
【答案】(1)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大国战时会议协商议定战后秩序。
(2)作用:有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一定程度上维护战后的和平;为认定战争责任提供了国际平台。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1944年1月18日,17国代表举行会议”得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根据“英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代表在伦敦先后举行了4次谈话会,就战事犯罪之性质、审判法院之类型、证据收集之方法、战罪委员会之组织等进行讨论”并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根据所不可概括得出大国战时会议协商议定战后秩序。
(2)作用:根据二战的形势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一定程度上维护战后的和平、为认定战争责任提供了国际平台等角度进行概括。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支的步理
材料 何启,清末民初香港著名医生、律师、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香港首位获封爵士荣衔的华人。何启从香港中央书院(现为皇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887年创办西医学院(香港大学前身),该医院为香港首家为贫苦华人提供西医治疗的医院。何启自小接触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科学,深感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曾与友人胡礼恒合撰《新政论议》、《新政安衡》、《革命新论》等书,批判中国传统礼法和旧学,宣传改革维新,提出西法救世的主张,高举民权,倡议清廷变法及改革官僚制度。1895年参与筹划兴中会广州起义,起草对外宣言。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何启给予坚定的支持。掩护兴中会在香港设立的据点,并参与筹划广州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遨请何启返回广东担任公职。1913年将所办西医书院并入乔港大学。除公职外,他还投资地产,晚年与人合作,设立启德地产公司,向政府投得九龙湾,自行填海,建筑民宅。
——摘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何启的历史贡献。
【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侵华,民族危机自益加强;清政府腐败落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西方近代思想传入
(2)贡献:创办西医学院,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宜传资产阶级思想;推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兴办实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清末民初香港著名医生”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列强侵华,民族危机自益加强;根据“深感清朝政治腐败”得出清政府腐败落后;根据“何启自小接触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科学,”得出出西方近代思想传入。根据所学再概括得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贡献:根据“创办西医学院(香港大学前身)……合撰《新政论议》、《新政安衡》、《革命新论》等书”得出创办西医学院,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宜传资产阶级思想;根据“宣传改革维新,提出西法救世的主张,高举民权,倡议清廷变法及改革官僚制度。……1895年参与筹划兴中会广州起义,起草对外宣言。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何启给予坚定的支持。”得出推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根据“他还投资地产,晚年与人合作,设立启德地产公司,向政府投得九龙湾,自行填海,建筑民宅。”得出兴办实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