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37 KB
- 2021-08-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知识整合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政治条件:实行城邦制度。
(4)人文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和较高的公民素质。
(5)客观条件:靠近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营养。
2.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人物 改革内容 意义
奠基 公元前 6 世
纪初
梭伦
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
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
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
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
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确立 公元前 6 世
纪末
克利斯
提尼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
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
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
片放逐法等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
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
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
来
顶峰 公元前 5 世
纪
伯利克
里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
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
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
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被称为雅典民主的
“黄金时代”
3.主要职能部门
(1)公民大会: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其职责是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监督官员,落实大会决
议等。
(3)公民陪审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制定法律。
2
(4)十将军委员会: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统帅军队,参与政治。
4.评价
(1)进步性
①对雅典: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
②对近代西方: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
(2)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②民主性质: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网
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二、罗马法
1.定义
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 6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从内容上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2.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习惯法 成文法
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以后(以《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为标志)
特点 法律与习惯之间界限模糊,具有很大的伸
缩性和不确定性
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
皆有法可依
影响 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
律,损害平民利益
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
得到保护;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①定义: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 3 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②特点: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万民法
①背景: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原有的公民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罗马设置的外事裁判官为其提供了司
3
法实践。
②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更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
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学%
③实质: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地位:公元 3 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
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罗马法,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
完成。
(4)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和体现的法律精神
①司法原则:公民在司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原则、一审终
审原则。
②法律精神:自然法和私法的精神。
重点考向
考向一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实质及评价
1.特征
(1)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
(2)轮番而治:在运作方式上,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抽签选举,即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的方式决
定。
(3)权力制约:议事会是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
(4)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
雅典人的共识。
2.实质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奴隶主和自由
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广大的奴隶和妇女阶层处于被压迫和无权的地位,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3.评价
4
(1)积极
①对希腊,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其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②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思想(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
力分立等思想)与实践(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西方民主
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2)消极(缺陷)
①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
数人,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就其形式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或误用,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典例引领】学者刘刚在《自由的款式》一书中说:“(雅典)城邦以广场取代王宫作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
表明城邦的缔造者们已将公民的公共生活置于王权的需要之上;以神庙取代王室作为城邦的精神性标志,
表明公民的公共精神已从王权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城邦民主政治直接取代了王权
B.城邦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体生活
C.发放观剧津贴与此追求正相悖
D.此状况容易侵犯公民个人权利
【参考答案】D
考向二 罗马法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1)特点
①罗马法渗透着“自然法”精神,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则。
②注重形式,高度重视法律程序。
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⑤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
5
(2)历史价值
①对罗马
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基本上都按照法律所规范的
秩序运转,有效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对后世
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
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诉讼等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典例引领】乌尔比安《论告示》第 3 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
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体现公正和公平
C.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强调程序和理性
【参考答案】B
考向三 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
(1)法律观念:中国古代法律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罗马法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2)法律地位:中国古代法律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古罗马法律是国家统治的根本,
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
(3)法律结构: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古罗马法律则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4)法律内容:古罗马法律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中国则没有。
(5)法学家地位:古罗马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中国古代法律则完全以官方
为主导。
(6)历史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而古
罗马法律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
材料一 韩非子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
推崇法治。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
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
彻底否定。韩非子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
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学&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
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 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
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
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
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子和亚里
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子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都主张实行法治;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本目的
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不同:①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子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里士多德之法由全体公
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②本质不同:韩非子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
里士多德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③公平程度不同:韩非子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里士多
德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原因:韩非子: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国争霸
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
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
亚里士多德: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柏拉图的“人治”观无
法实行。
【解题思路】第(1)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他(韩非子)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
与“他(亚里士多德)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可知,两人都主张实行法治;根据材料“韩非
子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
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与“亚里士多德说,……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
之上”可知,两人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他(韩非子)认为立法、
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与“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
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可知,两人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
级的利益。不同点:根据材料“他(韩非子)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
7
的体现”与“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
的整体”可知,两人法治思想的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子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
里士多德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人法治
思想的本质不同:韩非子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里士多德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结合材料与所
学知识可知,两人法治思想在实施上公平程度不同:韩非子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里士多
德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
第(2)问,由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属性出发考虑他们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考点冲关
1.梭伦将民主因素引入雅典城邦时说:“一个统治者的最大光荣是创造一个民众的政府。”他相信没有人
是值得完全信赖的,因而提出对所有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实行有警觉的控制。这体现了古代雅典对
A.直接民主毫无控制
B.官员权力的有效监督
C.民主和平等的追求
D.私人权利的肆意践踏
2.有人在评价梭伦施政措施时指出:“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意味着
A.民主政治体制在雅典正式确立
B.梭伦改革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传统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宗族势力威胁到民主政治发展
3.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
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相信。”亚
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
B.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C.雅典民主开始注重理性
D.雅典民众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4.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
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8
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5.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500 人又均分为 10 组,
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主席,掌
管金库钥匙和国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突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
B.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运行机制得到法律的保障
D.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6.古罗马《法学阶梯》引述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
法律而生活的。”在其序言中还宣称:“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说明
在当时的罗马
A.皇权高于一切
B.崇尚法治精神
C.社会矛盾尖锐
D.维护公平正义
7.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
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
A.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B.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
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8.《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
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
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9.罗马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事大法官告示,包括:(1)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2)剔除
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3)大法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由此可见,外事大法官
告示反映出
A.公民法正式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逐步走向成熟
9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司法体系位高权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 227 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
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 27 年,罗马帝国
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
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
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
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
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
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
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
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
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
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
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直通高考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
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
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2.(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
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
10
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3.(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
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4.(2018 年北京卷)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
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参考答案
【考点冲关】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的直接民主下,不同的机构之间相互制
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是对“所有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实行有警觉的控制”,并不仅仅是官员,故 B 项错
误;材料中“民众的政府”“对所有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实行有警觉的控制”体现了古代雅典对民主和平等
的追求,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维护私人的权利,故 D 项错误。
2.【答案】C
11
3.【答案】D
【解析】演说是否精彩与个人道德品质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重要依
据的相关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理性这一内容,只体现出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理性,故 C
项错误;从亚里士多德的这番话来看,他认为演说的成功精彩与否不决定这番演说内容的真实性,说明雅
典民众决策只依靠演说是否精彩来决定事务是有一定弊端的,故 D 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 A 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
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与材料中“他们在公共事业
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相符,故 B 项正确;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
峰,与材料中“克利斯提尼时期”不符,故 C 项错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如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成
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与材料中“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不符,故D 项错误。
故选 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日常机构,议事会
分为 10 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从执委会中再抽签一人出任议事会及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且
不得连任,可见上述规定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的特点,故选 A。B、C 两项不符合
材料的主旨及史实,故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不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 D 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知“皇权高于一切”说法错误,
A 项排除;C、D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从信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
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知材料强调了法律在罗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统治者尊重法律,而且
依靠法律巩固罗马统治,故答案选 B。.网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公民法保护私有财产,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
漏洞”,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随意解释法律,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
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可得出“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
征”,故 D 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外事大法官告示的内容可得出罗马法适用范围扩大、内容日趋理性合
理、注重法官素质,这体现了罗马法日益完善,逐步走向成熟,故 B 项正确;公元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
12
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故 A 项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
是具体法律,故 C 项错误;司法体系位高权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
10.【答案】(1)影响:巩固了对外扩张的成果;破坏了旧的城邦体制;冲击了氏族血缘关系;为军阀的
出现提供了条件。
(2)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不同: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后者机构设置简单,
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
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
【直通高考】
1.【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 D 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
对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
多权利越大,故 B 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 C 项错误。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
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 符合题意;A 是材料现象;公元前 5 世纪雅
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 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D
不正确。*网
4.【答案】C
【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
13
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
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
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 C 项正确;A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
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 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 D。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