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50 KB
- 2021-08-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2.春秋时期,《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技术的出现
B.铁制工具的使用
C.一牛挽犁的出现
D.耦犁的广泛使用
3.下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 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 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 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4.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5.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
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6.下列是某电视剧描绘汉代手工业状况的几组镜头,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丝织品大量远销罗马
B.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
C.人们用煤炭冶炼铁器
D.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
7.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8.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明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0.关于汉代以前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一直到汉代末年,牛耕技术才在发达地区稀疏出现
C.汉代以前的牛耕为一牛一犁牛耕法
D.牛耕法在汉代以前一直在集体劳动中加以使用
11.你认为下列对唐代丝织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B.朝廷每年向民间征收大量丝织品
C.丝织品因大量生产而在社会上普及,各社会阶层的人都可穿戴
D.官营纺织有相当规模
12.明代我国的纺织业出现的新情况是( )
A.丝织业很发达
B.丝织物的花纹具有立体感
C.私营纺织作坊开始兴起
D.有些地方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13.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是( )
A.商业贸易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行政机构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14.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
A.政府管理商业发展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5.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电视剧《大汉天子》是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7.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
18.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手工业 ③限制商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下列政府对工商业管理的措施或规定,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是( )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
D.唐朝仍然实行商人入市籍的规定
20.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这直接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大力推行“海禁”政策
C.加紧控制广大人民
D.保护远洋渔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2010年8月18日,新余绣娘加班加点赶绣出的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面世,与真品邮票相媲美,将被中国邮政博物馆收藏。《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分)
(2)材料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夫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恃也,则众力不足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明朝政府)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
——《华夏货殖五千年》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归纳商鞅重视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统治者抑制商业的措施及其背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政府的哪些税收种类?试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和危害。(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
材料四 (按:这是一则关于宋朝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东……曾无虚日。——《梦粱录》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隋唐王朝是怎样进行城市商业管理的?(6分)
(2)材料三、四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3)我们应当怎样认识我国自隋唐至宋代城市商业管理的变化?(6分)
答案
一. 单项选择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
C
B
D
D
C
D
A
C
D
A
D
D
B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
21.答案 (1)牛耕技术。
(2)材料三。其主要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22.答案 (1)原因:农业是国家兴盛的根本;重视农业有利于安定人心和社会稳定。主要目的:发展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君主统治。
(2)措施: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向商人征收高额税收;商人应入市籍且不得为官。背景:农业破坏严重,社会经济凋敝。
(3)税种:营业税中的市肆之税;流通税中的关津之税。目的:限制和打击私营商业的发展。危害: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不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与成长,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 (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官府规定交易场所;专职官员进行管理;严格限制交易时间。
(2)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地域限制。
(3)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