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50 KB
- 2021-08-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掌握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
2.记住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及重大表现。
3.探讨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1.重点: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难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理论自我发展、完善的原因和对毛泽东一生的客观评价。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1.立下宏志
(1)启蒙: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近代科学知识。
(2)奠基: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打下深厚的学问基础,初步接触了社会。
(3)立志:1918年,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立志改造社会。
2.思想转变
(1)曾信仰改良主义,崇拜康有为、梁启超。
(2)新文化运动期间,视胡适、陈独秀为楷模。
(3)五四运动时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3.投身革命
(1)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2[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看待毛泽东的学习和锻炼方法?
【提示】 毛泽东的学习和锻炼方法是科学而合理的。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毛泽东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为毛泽东投身革命生涯和理论的不断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这种锻炼方法,毛泽东锻炼出良好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为毛泽东一生的革命生涯创造了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条件。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像毛泽东一样,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锻炼方法,促进自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7 -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革命道路的探索
(1)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地方党组织,并开展工人运动。
(2)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
(3)从事农民问题研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
(4)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5)19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2.革命理论的创新
(1)大革命期间研究农民问题,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2)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发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特别提醒]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背景: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1)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的领导权。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
(1)内容:取消了“左”倾错误领导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影响:红军逐渐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5[学思之窗],思考:从诗中你可看出红军走过了哪些区域?这首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提示】 区域:赣南地区、湘南地区、黔西南地区、川西北地区。革命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建立新中国
1.抗日战争时期
(1)实践
①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胜利。
- 7 -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2)理论: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加强党的建设——延安整风运动
①内容: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②意义: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
①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赴重庆谈判。
②结果:宣传了中共的主张,签订了《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用三年多时间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3.建立新中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7[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看待革命先烈所做出的牺牲?
【提示】 中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获得的。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为更多的人赢得了幸福生活,为祖国、为民族赢得了独立和解放。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他们将被人们永远怀念。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背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
(2)指导思想: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三大改造
①在农村: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农民个体经济引上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
②在城市: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4)结果:1956年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正确探索
①经济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
②政治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指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评价
①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 7 -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
②他毕生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全面评价毛泽东
[史料一]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史料解读] 运用两个假设句,从整体上说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否合理?请以史实予以说明。
【提示】 合理。
①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指引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挽救了党、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
③1937~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史料二] 不妨重复地说,他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名著所体现的方法论对我影响极深……尽管有些同志对他的著作作了教条主义的理解,或者不谅解他晚年某些影响深远的错误,我仍然深信他那“实事求是”、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好就一切皆好,绝对好”的形式主义学风的观点的正确性。
——王朝闻《我印象中的毛泽东》
[史料解读] 史料指出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实事求是”、两点论、重点论。
(2)根据史料二,分析现实中对待毛泽东出现的两个极端。作者主张如何评价毛泽东?
【提示】 两个极端:把毛泽东思想教条化或是借毛泽东晚年错误否定毛泽东。
主张:实事求是、两点论、重点论评价毛泽东。
评价毛泽东
(1)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7 -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初期的建设中,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对国际局势的正确分析和把握,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答 题 术 语
1.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展示了他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理论水平;《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3.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其一生而言,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1.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在此毛泽东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走十月革命道路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C [1919年的世界大潮指的是社会主义,“新思潮”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成为大潮,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毛泽东的主张,D项与题目时间不符,均排除。]
2.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很多歌谣。有一首《打双草鞋送红军》写道:“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千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这首歌谣反映出( )
A.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B.国民党军队的腐朽无能
C.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
D.国民政府已经不得人心
- 7 -
C [送草鞋给红军,把红军当亲人,这充分说明红军和百姓的亲密关系,反映出军民的鱼水情深。]
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A [题干中“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的意思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①②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项符合题意。]
4.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B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并不坚持“城市中心”,“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指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新中国,所以材料中的“一条路”只能是B项。]
5.毛泽东自己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
A.《毛泽东选集》不是毛泽东一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C [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是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故选C项。]
6.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的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 7 -
A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建立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对革命道路探索的基础之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在国民革命时期,A项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又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
[解析] 第(1)问结合史实,归纳毛泽东的历史贡献。第(2)问从材料的第二部分可以整理出既要看到毛泽东的贡献也要看到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实事求是原则,在评价时体现出辩证原则,从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又增添的内容可以看出还有从发展的角度评价。
[答案] (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建新中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辩证的原则,历史发展的原则。
- 7 -
相关文档
-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8-289页
- 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2021-08-28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2021-08-286页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2021-08-286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2021-08-2810页
- 湖北省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1-08-2819页
- 【历史】湖北省鄂州市颚南高中20202021-08-2815页
-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2021-08-2811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高中人教版历2021-08-28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2021-08-28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