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8-28 发布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邵东市一中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 ‎ ‎1.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 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 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 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各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故C符合题意;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是其目的,而不是其主张,A、B错误;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是各自思想主张所产生的作用,与题意不符,D错误。‎ ‎2.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答案】B ‎【解析】‎ ‎“《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 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D. 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从材料中的“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和“非汤武而薄周孔”,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对于封建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只是一些士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排除C项;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排除D项。‎ ‎4.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A.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B. 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 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D. 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可知,这一“怪物”指的是火药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等火药武器,故C项正确;火药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无关,故A项排除;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唐代,不是宋代的《梦溪笔谈》,故B项错误;火药通过陆路传至阿拉伯,不是海路,故D项排除。‎ ‎【点睛】“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是解题的关键。‎ ‎5.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 B. 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C. 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 D. 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求取功名,C错误。‎ ‎6.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运用季节性画面体现画家主观情感,符合文人画中山水画的特点,故选C项;中国画不强调逼真描写,排除A项;花鸟题材不是山水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山水画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排除D项。‎ ‎7.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正确;BCD说法均不正确。‎ ‎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 因循反复的特点 B. 走向衰败的轨迹 C. 家天下的本质 D.‎ ‎ 集权体制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可见,黄宗羲认为秦、汉、宋采取的措施均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为天下百姓,从而说明传统政治“家天下”的本质,故答案为C项;黄宗羲认为不同朝代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说明传统政治因循反复,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提出传统政治走向衰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集权政治的根源,排除D项。‎ ‎【点睛】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解析】‎ 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故选B。‎ ‎10.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 该漫画描绘的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故答案选D;抵抗派并未付诸实践,选项A排除;“新政”中提出了“预备立宪”的口号,在漫画中并未体现,排除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经济基础依然是小农经济,无法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C。‎ ‎11.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正确;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选项排除;C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 ‎12.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与科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为民主与科学,故D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等人的主张,故A不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B不正确;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故C不正确。‎ ‎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 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B. 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 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故选D;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故排除ABC。‎ ‎1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必要性 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表明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我国国情决定的,故答案为C。AB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错误。‎ ‎15.如表: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 ‎5‎ 中学毕业生 ‎400‎ 小学毕业生 ‎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 ‎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 ‎34000‎ 总人口数 ‎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A.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 开展扫盲教育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D. 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文盲人数占当时中国总人口比例非常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方面应开展扫盲教育,故答案为B项;A、D项不是“当务之急”,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C项。‎ ‎16.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 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技术,尤其是核技术方面落后,为此中国政府应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故A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B错误;C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17.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 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 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 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 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知中共八大主张文学艺术自由发展,反对政府对思想文化的干预,这种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C选项符合题意;该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巨大破坏,A选项排除;该方针与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无关,B选项排除;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18.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开启理性的先河 B. 抗议君主的权威 C. 颂扬生命的激情 D. 批判世俗的享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 ‎19.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B. 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C. 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D. 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阅读《圣经》,而英国人威克里夫和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符合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仍然信仰上帝,A、C说法错误;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翻译了的《旧约全书》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D不是材料主旨。‎ ‎2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天演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属于《论法的精神》的内容,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没有涉及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理论问题,故A项排除。《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精神,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进化论著作,故D项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论法的精神》‎ ‎21.有学者高度评价伽利略,认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 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 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 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可知,伽利略研究物理学具有使实验方法与学术思维兼备的特征,故C正确;材料映了伽利略研究方法试验事实与逻辑相结合的特点,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未体现伽利略众多的科学发现,排除D。‎ ‎22.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指出,“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规律 B. 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 C. 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与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与材料中“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相符合,故C正确;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材料中“引力”“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不符,A错误;达尔文进化论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与材料中“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不符,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联系所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知识分析解答。‎ ‎23.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又缺少合格的机械师,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到1830年,还有l/3的棉纺织厂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 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C. 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 D. 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可以推导出当时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故B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4.京东生鲜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达成战略合作。从“跑步鸡”到波士顿大龙虾,京东生鲜通过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由此可知互联网 A. 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B. 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 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 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东利用互联网“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可知,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选项C正确;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出互联网对时代的影响,排除B;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排除D。‎ ‎25.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间喜剧》和《拾穗者》都属于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是工业化发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此现实主义注重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作品并未凸显人的价值,选项A排除;选项B是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选项D 是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接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的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1)原因:被山脉、沙漠、太平洋所隔绝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上的优势;人口众多;具有共同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书面语言;科举制度的作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内聚性的影响。‎ ‎(2)本质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东方: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根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新文化的建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尊崇,也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4)启示: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和交流。‎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得出被山脉、沙漠、太平洋所隔绝的地理环境;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得出土壤和气候上的优势;根据“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得出人口众多;根据“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得出具有共同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书面语言;根据“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得出科举制度的作用;根据“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得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内聚性的影响。‎ ‎(2)本质不同:西方:根据“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得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东方:根据“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得出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根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影响:根据“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 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得出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新文化的建设;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也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等方面分析总结。‎ ‎(4)启示:综合材料,可从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借鉴外来文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189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情节: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 历史现象:19世纪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机器被研制和发明出来。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机器的广泛发明和使用,使民众大多迷信和崇拜科学,认为机器和技术具有万能的本领。尽管小说创作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太空飞行器,作家的想象超越了当时的科学研发力,但这反映出机器发明时代人们对发明机器的渴望,有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探索新机器的研发。‎ 示例2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全面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 概述和评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类既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也会不断地进行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此设想明显受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作者将生物进化学说引入到作客观上反映了生物进化学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认可。‎ ‎【解析】‎ ‎【详解】根据“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得出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情节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概述和评价:联系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可知,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并且不断地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实为买椟而还珠也,殊为可惜。‎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三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见下表)‎ 评论 出典 评孔子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评儒学 ‎(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坟·春末闲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的主张,并分析他属于哪一派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鲁迅对待儒学持如此态度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答案】(1)主张:西方政教是“本”,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立场:代表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2)特点: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斗争策略的需要。‎ ‎(3)不同:客观评价孔子(基本肯定);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根本原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4)特点:各阶层参与探索,具有广泛性;以救亡为主题,具有爱国性;主张学习西方,推动近代化,具有进步性;前后相继,具有阶段性;不断探索,具有连续性。‎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得出西方政教是“本”,根据“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得出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立场:结合所学可知,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代表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2)特点:“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得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斗争策略的需要等方面分析总结。‎ ‎(3)不同:根据“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得出客观评价孔子(基本肯定);根据“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精神‘麻痹术’”得出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根本原因:根据(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4)特点: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广泛性、爱国性、进步性、阶段性、连续性等方面分析总结。‎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