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8-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考点
考试内容及要求
命题规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③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
(1)本专题考查重点集中在与中国有关的历史事件,譬如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上与中国有关的议题及其影响
(2)反思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需关注重大战役及人类为和平所做的努力
旷日持久的战争
①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②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①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b);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
巴黎和会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b);②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c);③《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c)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①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c);②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b)
华盛顿会议
①华盛顿会议的召开(b);②中国山东问题(b);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c)
维护和平的尝试
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b)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原因:欧洲列强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经过
军事集团
时间
事件
备注
同盟国
1879年
德奥缔结反对俄国的“同盟条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
德国为核心
协约国
1892年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年
英法签订协约
英国开始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开始调整与法国、俄国的关系
1907年
英俄签订协约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三对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
(2)条件
①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的整体性加强。
②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旷日持久的战争
1.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
战线
主要交战国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2.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役名称
开始时间
参战国
特征或意义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
德国—英法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
德国—法国
新式武器运用(飞机、飞艇、毒气弹);持续时间最长;具有决定意义;人员伤亡多,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
索姆河战役
1916年6月
德国—英法
规模最大;未决胜负;首次使用坦克;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有“索姆河地狱”之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1)交战双方实力均衡(主要原因)。
(2)新式武器,不利于进攻。
(3)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有限等。
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美国参战
①参战原因
a.最主要原因: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
b.参加协约国的原因:与德关系紧张,与协约国关系密切。
c.直接原因: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②参战时间——1917年4月。
③参战影响——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国际上,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2)中国参战
①参战时间——1917年。
②参战方式——华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③参战影响——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
(3)俄国退出战争
①原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和平法令》。
②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③影响:鼓舞了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1)时间:1918年11月11日。
(2)标志: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军事战略上:同盟国集团失误十分明显——“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3)国内局势上:同盟国集团各国国内矛盾更为明显——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
(4)国际力量上: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日本、美国等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意大利倒戈,极大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说明:同盟国集团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根源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造成人力、物力的匮乏。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1)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3)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1)性质:全局来看,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局部来看,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塞尔维亚、比利时)。
(2)影响
①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②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a.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b.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c.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d.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③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a.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b.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④思想观念: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1.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这反映当时有人认识到(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战的根源
B.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C.欧洲在一战前30年,内部力量迅速积聚
D.科技的发展,注定了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材料认为一战爆发是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鉴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重要意义,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彼此矛盾加深,出现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故A项正确。
2. 有学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指出,在 20 世纪初的欧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作者意在( )
A.强调民族主义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批判极端民族主义
C.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
D.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一战的原因。“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说明作者批判的是极端民族主义,B项符合题意。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项表述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正当的民族利益和民族自决,排除C、D两项。
3. 一战期间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结合地图标数,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 )
A.①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②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③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④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地图考查一战的战役。②是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B项正确。③是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故A项表述错误。④是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C项表述错误。1918年协约国突破德法边界的兴登堡防线,同盟国开始瓦解而不是彻底瓦解,D表述错误。
4. (2019·4月浙江选考,T29)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 ,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解析:选D。根据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B项排除。“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排除。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
(1)召开
①时间: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
②国家:与会国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③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④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
国家
图谋
美国
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
英国
获得德国殖民地等;(欧洲)联美抑法,实行欧洲大陆均势;(太平洋)联日抑美,与美争锋
法国
削弱宿敌德国,树立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2.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1)主要内容
①德国疆界问题:重新划定德国的疆界(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南部: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德奥不得合并。东部:承认波兰独立,将波兹南等地划给波兰,在德国的本土同东普鲁士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②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以“委任统治”方式加以瓜分。
③德国军备问题: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人数和武器受到严格限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④战争赔款问题: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2)客观作用: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了一定妥协;原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3)局限性:《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德国是个具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经济潜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经济恢复,必然要冲破这一束缚)。
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1.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1)含义: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而签订一系列条约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体系。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的主要条约,因此由这些条约共同构成的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
针对国家
条约
备注
德国
《凡尔赛和约》
从内容看:都涉及疆界、军备、赔款(财政监督)问题。从影响看:各条约签署后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奥地利
《圣日耳曼条约》
保加利亚
《纳伊条约》
匈牙利
《特里亚农条约》
土耳其
《色佛尔条约》
《洛桑条约》
是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也是对战后和平体系的强烈冲击
(2)实质:是一战后形成的,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2.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
时间
1920年
总部
日内瓦
参加国
初期:战胜国和一些中立国
后来:数量有所增加
(强调:苏俄和战败国最初排斥在外,后加入;美国始终没有加入)
主要机构
大会(最高机构)
行政院(常设执行机构)
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机构)
盟约
“维护和平”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委任统治”;“全体一致”原则
性质
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实质
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意义
(1)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世界整体化趋势
(2)为联合国的成立提供经验
三、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召开: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参加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2)内容
条约名称
签署国
主题
内容
意义
《四国
条约》
英、美、
日、法
协调列强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①相互承认既得利益
②协商解决矛盾冲突
③英日同盟终止
①对日:既得利益得到承认;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地位;失去英国的保护;②对英:在亚太地区实力相对下降;③对美: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五国
条约》
英、美、
日、法、
意
协调列强在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上的矛盾
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①性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②积极:暂时缓解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③消极:未能真正消除矛盾,孕育着新冲突(没有限制其他舰种的规模和数量;对日本海军基地方面的让步;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争霸本质不变)
《九国
公约》
与会
九国
协调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
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②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中国山东问题
(1)问题的由来
①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
③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问题的解决:会外中日谈判,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3)解决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②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③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1)含义:凡尔赛体系是由战后协约国与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署的一系列和约构成的体系,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一系列条约组成,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两个体系合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3)不稳定性: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四、维护和平的尝试
1.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1)活动
①1920-1924年,在建立欧洲秩序、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卫生、难民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如: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日内瓦议定书》。
②1924-1929年,是国联的上升时期,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裁军以及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③1929-1939年,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局势严重恶化。面对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在处理国际重大争端问题上力不从心甚至无所作为,它的缺陷暴露无遗,地位大大下降。许多国联成员纷纷退出。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和平,促进了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但是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20世纪30年代,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最终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
2.《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1)《洛迦诺公约》
①时间:1925年。
②签署国:德、法、比、英、意、波、捷。
③内容:规定国家之间的争端,如不能通过外交方式协商解决,
应提交仲裁法庭或者国际常设法庭裁决。
④影响
a.对欧洲:有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
b.对德国:最大赢家,提高了国际地位。
c.对法国:国际地位下降。
d.对英国:成为欧洲大陆事务的仲裁者。
(2)《非战公约》
①时间:1928年。
②签署国: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
③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者冲突的原则;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④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国际条约;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b.局限: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约束力,未能带来持久和平。
全面认识国际联盟
1.国联的宗旨: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
2.国际联盟自成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所控制,并成为大国手中的工具。面对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对外扩张,由英、法控制的国联竟以牺牲弱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为代价,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陷于瘫痪。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的成立,国联于1946年4月18日通过决议宣告解散,其所有财产和档案移交给联合国。
1. (2017·4月浙江选考,T28)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理!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解析:选B。材料信息“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理”表明要自强,不能完全依靠国联,“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促他的进步”又表明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要借助国联的力量,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 (2017·11月浙江选考,T29)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依据题干信息,“备忘录”的内容是建立“欧洲联邦”,与《洛迦诺公约》改善西欧各国关系的精神相一致,故①正确;“备忘录”表明欧洲联合的设想早在一战后(1930年)就有,说明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故②正确;法国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设想是想谋求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与“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及备忘录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不符,故③错误。
3.考向: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 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各国政府为应付群众的心理需要及缓和沉重的军备竞赛,开始宣扬签订一系列“控军裁军非战”公约。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 D.《非战公约》
解析:选B。由题目中“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国条约》。
课后作业(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选A。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2.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的重要战役。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时间信息可知该战役是马恩河战役,与图示②符合,B项正确。①为索姆河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A。③为凡尔登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④为日德兰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选C。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4.对比下面两幅地图,对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德意志帝国失去的领土面积最大
B.奥匈帝国的政治版图的变化较大
C.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D.为欧洲国家间的新矛盾埋下隐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从地图上可看出一战后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但无法得出德国失去领土面积最大的结论,故A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一战后原奥匈帝国的领土上,奥地利和匈牙利独立,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政治版图变化较大,B表述正确。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都是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确立领土的,C表述正确。随着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D表述正确。
5.(2019·宁波十校高三联考)坦克作为一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使用在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据所学知识可知,坦克首先出现在索姆河战役中,再结合地图可知B项正确。①为敦刻尔克,③为马恩河,④为凡尔登,故排除A、C、D三项。
6.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B.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
解析:选D。德国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速战速决,该计划的破产,使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陷入被动局面。
7.下图是1917年6月的一张航拍图。德军战壕在右下边,英军战壕在左上边。关于这种战场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恩河战役体现了该战场形式
B.体现了德军战前的战略构想
C.“堑壕岁月”是战场形式的心理写照
D.大炮、士兵和机械化是主要特征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战的战役特点。德军在一战前制定“施里芬计划”,强调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宣告该战略破产,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故C项表述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大炮、战壕、士兵才是一战的主要特征,当时没有实现机械化,故D项表述不正确。
8.(2019·宁波期中)一本史学著作中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即它动摇了欧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②③④与之相符,①和一战后欧洲政治地位的下降没有关系,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故答案为D。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的头”和“挤牛的奶”的分别是( )
A.美国和英法 B.法国和美英
C.苏联和英美 D.英国和美法
解析:选B。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10.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解析:选D。一战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
具体体现是如何处置德国。A、C两项是华盛顿会议上的矛盾表现;B项是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冲突。
11.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
A.争当海上霸主 B.争夺贸易霸权
C.建立国际联盟 D.攫取世界霸权
解析:选D。A、B、C三项是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分别得出的具体目标,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攫取世界霸权。
12.(2019·浙江省十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1931年李顿报告书公布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认为:“日本对‘满洲国’的承认,同有关条约规定的权利、义务以及别国的合法权益,无疑是相抵触的。”下列符合史汀生所述的“有关条约”有( )
①《洛迦诺公约》 ②《国联盟约》
③《九国公约》 ④《四国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一战后各种条约内容。《国联盟约》有“维护和平”的原则,《九国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显然违背《国联盟约》《九国公约》的条约规定,②③正确,答案为B。《洛迦诺公约》主要是关于欧洲安全的条约,《四国条约》主要是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内的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的条约,和题意无关,①④错误,A、C、D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1)分析材料即可得出一战的特点,成因要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的运用等方面回答。(2)分析图文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2)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德奥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
材料二 《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劳合·乔治的说法是否影响到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说明理由。
(2)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什么政策?据所学知识,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证明英国奉行的这一政策吗?
解析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同时也表现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敌视态度。在德国问题上,英法有各自的利益,劳合·乔治把俄国革命作为与法国讨价还价的武器。这句话对巴黎和会的最后决策是否产生影响,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容易答出;第二小问围绕提高德国地位,抑制法国力量膨胀方面回答。
答案 (1)观点一: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为防止德国出现类似于俄国革命的状况,没有满足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德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
观点二:没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在会议上制定了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和约。为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滋生埋下了隐患。(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势力均衡”政策。英国参与签署《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政治地位;参与签署多边《非战公约》,粉碎了法国构建法美双边《非战公约》的企图,削弱了法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