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MB
  • 2021-08-28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与政治文明的发展课件(73张)(江苏专用)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与政治文明的发展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知识框架 内容索引 考点知识夯实 考向命题研析 压轴大题导练 考点知识夯实 1. 文艺复兴 (14 ~ 17 世纪 ) (1) 背景 ① 政治上: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② 经济上: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③ 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 (2) 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 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 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更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生活的世界。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2. 宗教改革 (16 世纪 ) (1) 背景:人文精神的推动;长期受天主教会压榨的德意志因为教皇兜售 “ 赎罪券 ” 而矛盾激化。 (2) 实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运动。 (3) 内容:马丁 ·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里提出信仰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主张。 (4) 意义: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启蒙运动 (17 ~ 18 世纪 ) (1) 斗争矛头: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2)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 “ 三权分立 ” 学说;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康德倡导人权、自由、平等。 (4) 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提出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蓝图。 [ 重点深化 ] 1.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历程 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 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2.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1) 相同点 ① 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2) 不同点 ① 人文主义主要反对以神为中心;理性主义主要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 ② 人文主义主要集中体现在文艺、科学领域;理性主义则遍及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 ③ 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性,提倡人、神和谐相处;理性主义则将人的理性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 人文主义满足于发展人性的需求,改善生存环境;理性主义则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具体设想。 真题导练 抓题眼 答案 (2016· 江苏卷, 15)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 他们 ” 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学家 B .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 思想家 D .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找错 点 √ 抓题眼   “ 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 ” 一句是审题关键,题眼在 “ 理性 ” 二字。 找错点   “ 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 不符合文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 “ 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 ” 不是宗教改革的主旨,宗教改革的矛头是罗马天主教会; “ 相信宇宙是上帝 …… 设计的 ” 不符合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彻底否定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对点训练 1.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 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 主张平等自由 √ 答案 解析 解析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主张 “ 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 ”“ 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 即社会契约论,强调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 民权政府、理性王国 ) 保障人的自由和财富,这是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发展,故 A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2.(2018· 镇江三模 )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 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解析   材料中新教 “ 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 A 项错误 ; 新教 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 B 项错误 ; 材料 中新教 “ 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 C 项错误 ; 材料 中新教强调 “ 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 ”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考点二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1.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 前提: “ 光荣革命 ”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② 标志: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③ 发展: 18 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制内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① 1787 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宪会议于 1787 年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 ② 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1832 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下院,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 重点深化 ]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 (1) 议会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2) 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3) 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真题导练 1.(2017· 江苏卷, 16)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 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 抓题眼 答案 找错 点 抓题眼   1832 年改革是英国代议制的发展,改革法案的通过,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 “ 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 ,表明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 找错点   国王已是 “ 统而不治 ” 的虚君,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 “ 重要的政治权力 ” 。英国议会的主要权力在下院,下院选举决定执政政党;君主立宪制在英国 “ 开始形成 ” 的标志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不是 1832 年议会改革。 2.(2016· 江苏卷, 16)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 最终 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 了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 体现 B .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 机制 D .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 措施 √ 抓题眼 答案 找错 点 方案一 ( 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 ( 新泽西方案 ) 最终方案 ( 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抓题眼   “ 最终方案 ” 折中 “ 方案一 ” 与 “ 方案二 ” ,众议院表决权按照方案一意见、参议院表决权按方案二意见,是双方争论后妥协的产物。 找错点   材料信息中未涉及选举、权力中枢、分权等问题。 对点训练 3.(2018· 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 18)2017 年 7 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 98 ∶ 2 和 419 ∶ 3 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 “ 明显缺陷 ” ,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 美国 A. 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法案 B.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 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 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一致 √ 答案 解析 解析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参众两院的立法,故 A 项错误 ; 材料 中 “ 分别以 98 : 2 和 419 : 3 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 ” ,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根据宪法总统只能接受,故 B 项正确 ; 参众两院 拥有立法权而非外交权,故 C 项错误 ; 立场 一致与材料中 “ 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 ‘ 明显缺陷 ’” 不符,故 D 项错误。 4.(2018· 淮安高考考前演练 ) 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 “…… 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 ”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 是 A. 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 体制 B . 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 C. 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 结合 D .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英国议会制度是自中世纪以来就有的惯例并通过 “ 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 ” 适时地完成了变革,故 C 项正确。 考点三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①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 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 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标志: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 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 俄国十月革命 (1) 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 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3) 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重点深化 ]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促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 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017· 江苏卷, 17)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 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 “ 自行消亡 ” 来实现。以上 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真题导练 √ 抓题眼 答案 找错 点 抓题眼  从《四月提纲》到《国家与革命》,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方针的变化过程 —— 从和平过渡到武装起义,说明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是逐步明确的,不是一次形成的。 找错点   “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 是在 “ 七月留血事件 ” 之后,《四月提纲》的方针是和平过度; “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 看似正确,实际错误,俄国革命的方针是列宁根据俄国形势灵活决定的,不是全党的政治智慧,加米涅夫等人就公开反对武装起义的方针,导致彼得格勒起义提前举行; “ 说明仍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 与《国家与革命》的方针不符。 对点训练 答案 解析 5. 19 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 “ 卢德运动 ” 。导致 “ 卢德运动 ” 出现的原因 是 A. 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B. 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C. 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D.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 解析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成 为工人运动的先进指导理论,而 19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还未诞生,故 A 项错误 ; 19 世纪初还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故还没有电力及其推广, B 项错误 ; 劳动力 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激化劳资矛盾,因此导致工人破坏机器运动的出现,故 C 项正确 ; D 项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而不是工人破坏机器运动,故 D 项错误。 6.(2018· 苏州名校高三大联考 )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 在 A. 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 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 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 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答案 解析 √ 解析   根据 “ 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 可知国家制度由人民来制定,人民当家做主,故 A 项正确 ; 工人阶级 的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 ; 材料 未涉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故 C 项错误 ; 材料 未涉及国家管理,故 D 项错误。 考向命题研析 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与代议制 命题点 1  理性主义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渐成主流。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成为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 “ 开明 ” 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 于 A. 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希腊 B . 文艺复兴陶冶下的英国 C. 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D . 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 答案 解析 解析   智者运动是在古代希腊,不是近代欧洲,故 A 项错误 ; 文艺复兴 陶冶下的英国依然是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 ; 宗教改革 深化下的德国依然是四分五裂,由各邦君主统治,故 C 项错误 ;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指的是理性主义,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故 D 项正确。 命题点 2  欧洲宪法议会和政党 19 世纪中叶前后数十年间,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到 19 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 欧洲 A. 资产阶级异常 活跃 B . 工业化进程加快 C. 民众参政意识 增强 D . 代议制逐渐完善 √ 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政党的发展,不能说明资产阶级异常活跃,故 A 项错误 ; 材料 反映的是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故 B 项错误 ; 材料 中未涉及民众的参政意识,故 C 项错误 ; 根据 材料 “ 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 ”“ 到 19 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 ” 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地发展完善,故 D 项正确。 史论链接 ⊙ 17 ~ 18 世纪,理性主义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 ⊙ 政党政治起源于英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一个进步。随着近代国家民主政治和政党的发展,政党政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考向二 能力方法渗透 历史比较能力 命题点 3  近代英、美、法民主政体比较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 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 防止专制独裁 D . 凸显行政权至上 答案 解析 √ 解析   共和精神可以理解为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一种民主的体现,材料呈现的是分权制衡思想,故 A 项错误 ; 根据 材料 “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 ” 无法体现司法的独立性,故 B 项错误 ; 分权 制衡目的是对权力的限制,防止专制独裁,故 C 项正确 ; 总统 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说明行政权被限制,故 D 项错误。 方法点拨 ⊙ 对两种历史事件进行异同点比较,需要明确历史由六个要素组成: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影响。一般有如下情况: (1) 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2) 把性质相同而在不同历史阶段又紧密联系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找出它的发展线索。 (3) 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 (4) 把性质相似或相同,而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5) 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 考向三 历史价值观 引领 人文精神和民族意识 命题点 4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有资料显示,在 14 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9 万人中,约有 8 000 ~ 10 000 名男女学童在 “ 俗语学校 ” 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教育 A.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 束缚 B .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 文化 D .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 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反宗教神学的一面,故 A 项错误 ; 根据 材料注重培养 “ 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 ,并非政治专有素养,故 B 项错误 ; 14 世纪,文艺复兴,是假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故 C 项错误 ; 根据 材料 “ 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 ” ,以人为中心,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命题点 5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对思想领域的影响 自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 14 、 15 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 答案 解析 解析   14 、 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材料中 “ 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 ” 是宗教标准, “ 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 是民族的标准,故 A 项正确 ; 文艺复兴 揭露教会的腐败,但材料中是 “ 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 ,外国人不等于腐败,故 B 项错误 ; 材料 中 “ 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 不等于不要宗教,故 C 项错误 ; 1517 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与材料中 “ 14 、 15 世纪 ” 不符,故 D 项错误。 史论链接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考向四 学术成果创新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研究 命题点 6  启蒙运动的特点 周有光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 “ 不同于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进行夺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 ” ,运动中 “ 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 ” 。这场 运动 A. 萌发于英国,蓬勃发展于法国 B. 从文艺创新扩大到了宗教改革 C. 理论变为行动,革命变为改良 D. 反对等级特权,首倡平等博爱 √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 “ 矛头指向封建制度 ”“ 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 ” 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故 A 项正确 ; 启蒙运动 没有涉及到宗教改革,故 B 项错误 ; 启蒙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并不是行动,也不是由革命变为改良,故 C 项错误 ; 平等 博爱并非启蒙运动首创,故 D 项错误。 史论链接 ⊙ 启蒙思想家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如用 “ 天赋人权 ” 的口号来反对 “ 君权神授 ” 的观点,用 “ 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 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 考向五 隐性社会热点 文化自信 命题点 7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 “ 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 ,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 “ 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 。这足以 证明 A. 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 B. 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化 C. 儒学主张与启蒙思想的精神相似 D. 中国文化在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 答案 解析 解析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英国已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最先进的制度,故 A 项错误 ; 材料 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是选取某些内容并进行了夸大,他们的看法不能证明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化,故 B 项错误 ; 启蒙 思想主张理性主义,自由、平等,这与儒学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是不一致的,故 C 项错误 ; 伏尔泰 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只能说明中国文化在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故 D 项正确。 命题点 8  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吸收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 “ 在 18 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 ” 这 表明 A. 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 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 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 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 答案 解析 解析   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的儒学和 “ 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 ” 来宣扬理性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 ; 抓住 材料 “ 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 …… 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 ” ,故 B 项正确 ; “ 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 ” 是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宣传,当时中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故 C 项错误 ; D 项说法本身错误,故 D 项错误。 史论链接 ⊙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 “ 百科全书派 ” 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 17 ~ 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压轴大题导练 常规型大题 (2017· 江苏卷 )(14 分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 “ 神 ” 转向 “ 人 ” ,但它缺乏 “ 科学 ” 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 “ 神 ” 的羁绊。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 ——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答案   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7 分 ) 指导语 差异从 “ 人性 ” 与 “ 理性 ” 、 “ 神 ” 与 “ 科学 ” 两方面找。原因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分析。 答案 答案   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 宇宙观 ) ;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 ( 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 ) ;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2) 据材料二,概括 “ 科学的人文主义 ” 的内容。 (4 分 ) 指导语 “ 科学的人文主义 ” 主要着眼点在它比之前的人文主义有何进步,克服旧人文主义的哪些不足之处。 答案 答案   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 ( 情愫 ) 。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 科学的人文主义 ” 。 (3 分 ) 指导语 要注意材料中的评价性语言,对材料的主要观点加以提炼。如科学的人文主义注入了 “ 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 、 “ 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 ” 等。 答案 小论文型大题 (2018· 盐城二模 )(12 分 ) 历史学家马克认为,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使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 “ 道 ” 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 ——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但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答案   原因: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传统仁君政治可用来开展反对欧洲君主专制。 主要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制; “ 三权分立 ” 学说。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为什么会推崇古代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 革命与改良两派 ” 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 (3 分 ) 指导语 ① 原因要从材料中概括:儒家学说的 “ 道 ” 与 “ 理性 ” 原则一致;中国的 “ 仁君统治 ” 与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的目标一致。 ② 汲取的 “ 主要政治学说 ” 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信息,应从 “ 所学知识 ” 中调动。 答案 (2)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的观点。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80 字左右 )(9 分 ) 指导语 材料一的观点是启蒙运动 “ 向东方求助借鉴 ” ,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 “ 取法西方 ” ,综合起来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进步。找准观点是最关键的一步。 答案 答案   评分表 等级 观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8 ~ 9 分 文明的交流推动中西文明的进步。 推动欧洲的发展;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朝。 推动近代中国的进步;维新运动促使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 8 ~ 9 分 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启蒙思想家过度美化儒家文明。 新文化运动过于批判旧传统。   6 ~ 7 分 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 ~ 5 分 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 1 ~ 2 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 0 ~ 1 分 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