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50 KB
  • 2021-08-30 发布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 兼并了六国 B.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包括选项A、B、C,选项D是对前三个选项的概括和总结,是最合适的答案,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地位高的原因 ‎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2.《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 六部职能的衰退 C. 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宰相权力的反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论述随着内阁的权力不断增大,地位逐渐超过六部,但是内阁没有决策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说明权力现在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增强,正确答案为A。材料只是表明六部地位下降,并没有反映出职能的衰退,排除B。内阁不是正式的国家机构,只是为皇帝服务,排除C。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军机处的设立,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材料中“……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A正确。军机大臣只是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B项错误。 由材料中“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可知,军机处无固定官员,具有临时性和较大的随意性,故C错误。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将皇帝的意旨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为皇帝提供建议”并非其主要职能,故D项错误。‎ ‎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割据 B. 创新管理体制 C. 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5.雅典官员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基本杜绝了官员享有特权,切实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这主要表明了 A. 雅典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B. 雅典人民主权的特点 C. 雅典杜绝了官员腐败 D. 雅典民主注重程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基本杜绝了官员享有特权,切实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可以分析出人民主权的特点,B符合题意;AC说法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万民法,万民法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C正确;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材料不符,排除A;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排除BD。所以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7.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修正案是说:合众国以外的权力,除了被禁止的,各州都可以行使,这就扩大了地方和人民权力的权力。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是对立的,所以也同时限制了联邦政府权力。因此①②正确,故选C。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各自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并未说明是否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排除③④,故排除ABD。 ‎ 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此规定主要目的在于 A. 保证议会机构独立 B. 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C. 完善议员选举制度 D. 防止议员腐化堕落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措施是为了防止议会中的议员和国王之间的联合,以实现议会机构的独立,故A项正确。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是增加王室财政支出,而不能缓解王室财政困难,排除B。完善议员选举制度是1832年议会改革,排除C。防止议员腐化堕落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议会机构独立,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解读与分析,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9.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反映了联邦议会对皇帝的制约,说明德国政体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B正确。A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皇帝不对议会负责,排除CD。所以答案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名师点睛】关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从命题角度上看,德意志统一战争的目的和德意志代议制进步性和局限性仍是高考命题重点;从题型上看用选择题考查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解析逐渐增多;从内容上看,应该掌握德意志统一、1871年宪法内容和影响,注意把启蒙思想、德日代议制、英美代议政治、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探索等内容结合思考;在复习时可与热点联系起来:世界政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世界政治文明的选择是各国的国情决定的,应尊重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 ‎10.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统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一简言之,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B. 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C. 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D. 制度变革是当时英国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的崛起,要求学生结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分析。A中的自由主义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意思,还有国会统治和进步;B中的国会统治和进步,也不能完全概括英国崛起的因素;材料没有提到宪法,故排除C;英国近代之所以出现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是因为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和材料中法国的封建制度正好相对,这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前提,故选D。‎ ‎1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对这个国家政体的评述,准确的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这一信息可以得知,这一政体具有比较浓厚的专制色彩,带有封建性残余,这与D项的“君权仍重”相吻合,故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体现的是共和制,不有君主,故可直接排除;B项反映了英国的政体,虽有君主制,但君主“不能独断”,这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故可排除。‎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联邦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分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立国之初,实行邦联制,但是邦联政府松散无力,政治上无力维护统治秩序,经济上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因此改邦联制为联邦制,①③正确;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力量,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不仅加强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正确;宪法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但也把相当多的权力留给各州,从而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②错误,因此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3.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 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 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 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法国1875年宪法以一票多数确立了共和体制;统一后的德国也确立君主立宪的体制。故以上四项内容都是反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问题。所以应选A;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政党的发展演变,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民主共和制没有走英国政治发展模式,C错误;美国和德国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D错误。‎ ‎14.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说明:‎ A. 十月革命是偶然爆发的 B. 没有一战就不会有革命 C. 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促使革命爆发 D. 一战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一战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沙皇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换言之,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一战仅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一战促使俄国革命爆发。故答案为C;根据以上分析同时排除ABD。‎ ‎15.太平天国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 A. 尖锐的阶级矛盾 B. 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C. 内讧而导致力量削弱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答案】D ‎【解析】‎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即反封建反侵略,这是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新情况”是指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故D项正确;ABC项并非新的特点,在古代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常出现且不能反映新的时代特点。‎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情况”要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等方面来考虑。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16.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赢得胜利,创建新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1946年,国民党撕毁了重庆政协的决议,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中共于1949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所述正确,故选A。‎ ‎17.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C符合题意;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项不符合题意;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覆灭,D项不符合题意。‎ ‎18.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A.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 C. 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D.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不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展开论战,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后,以国共十年对峙为主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19.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A ‎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B ‎1895年 ‎《马关条约》‎ 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C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 D ‎1942年 中国派远征军入缅 ‎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后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故C项错误;1942年,中国派远征军入缅,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0.《新华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讲话:“中国人民的面前现在有困难,将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国共两党与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这段讲话最可能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西安事变之后 C.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 D. 抗日战争胜利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由题干“和平”表明当时处于和平时期,没有战事,故B、C项错误。“民主”表明要建立联合政府,“团结”“三民主义”“蒋主席”表明此时为国共合作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蒋介石还未成为主席,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和平、民主、团结、统一”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故选D。‎ ‎2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的“十年”即1927年到1937年,分析备选项,①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24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熟,革命正确的道路尚未找到,故错误;②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③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的影响;④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③④均发生于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熟的表现,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会议召开,筹建新中国 C. 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D. 中共七大召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的西柏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决定”,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正确;B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都与题中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时间1949年初不符,故BCD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时期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分析回答。‎ ‎23.在渝期间,毛泽东在回答“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倡导和平建国 B. 缺乏抗争国民党的实力 C. 强调自身独立自主的必要性 D. 不敢公开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灶里不许我们造饭”、“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等,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迫切希望国内稳定,维护国家统一,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说法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并无另起炉灶之意”信息不符,排除;D项明显属于对题干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重庆谈判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 和平建国问题 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答案】C ‎【解析】‎ 解答本题须知毛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握时间信息。本题为关键词项选择题。毛泽东在渝,也就是重庆会议的召开,故C项正确。A、B选项不满足时间;D选项时间过晚。‎ ‎25.有人说“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历史的引领者”是指 A.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C. 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D.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俄国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它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不再是西方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与之相符。故答案为D项。A项,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模式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在十月革命后走的是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不同的道路,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的表述与俄国的史实不符,俄国1936年才真正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排除。‎ ‎26.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B ‎【解析】‎ 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二月革命后人民的主要的要求不是反对专制斗争,故A错误;当时人民强烈要求退出一战,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故B正确;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故C错误;当时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镇压群众运动,引发人民不满,不是“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形势发展与人民的愿望要求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和史实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7.民主革命时期,能充分体现“爱国”、“责任”、“科学”和“民主”等精神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爱国’、‘责任’、‘科学’和‘民主’等精神”、“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并形成了五四精神,即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故D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排除。‎ ‎28.《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村民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据材料中的“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涉及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划分,排除A、C、D项。‎ 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9.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所形成的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并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也体现了‘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选项A、B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才有的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0.2015年11月7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双方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三通”‎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故C项正确;ABD项包含C项之中。‎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31.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由于它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 ‎(2)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3)我们应如何评价科举制?‎ ‎【答案】(1)制度:世袭制、察举制(答征辟制也可)、九品中正制。‎ ‎(2)形成:隋炀帝(或者杨广)。‎ ‎(3)评价:‎ 积极作用: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文学(诗歌)的繁荣。‎ 消极作用: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任一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之前,我国的选官制度有:商周时期的世袭制、汉代的察举制(答征辟制也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吏,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评价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陶后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时,惩治贪官数十人,尽除宿弊,抚恤军民。朱元璋下令对其大力表彰。……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强了对大臣的监视。……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营私舞弊、结党乱政。……四编大诰共236条,其中惩治贪官污吏的竞达150条之多,而且极其严厉,共罗列有凌迟、枭首、夷族等惩罚,其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摘编自《看明朝皇帝朱元璋如何反腐败》‎ 材料二 廉政公署首长廉政专员依法直接向特别行政区长官负责.其职员不隶属香港公务员序列……其财政也由政府预算直接划拔,财政独立。……香港廉政公署拥有反贪工作所需的基本权力,此外香港法律还赋予廉署一些特权,比如廉署有权逮捕犯罪嫌疑人,有权搜查可疑的楼宇,扣押犯罪相关的财务,有权调查任何金融机构等。……防止贪污处和社会关系处一方面通过开展广泛的肃贪倡廉的教育工作向社会灌输反腐意识,解释反贪污法律,使肃贪倡廉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私营机构健全防腐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 ‎——摘编白《香港廉政公署对大陆廉政建设借鉴意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多措并举、猛药施治,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宣战,解决了文山会海、奢侈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等一系列多年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作风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编白《新华社每日电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代初年朱元璋在反腐败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的主要特点。‎ ‎(3)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措施:树立清廉官吏的典型以示范;实行特务统治对官吏以监视;实行严刑酷法对官吏以威慑。(6分)‎ ‎(2)特点:拥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权力较大;注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预防和教育。(6分)‎ ‎(3)教训:要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廉政建设的巡视督查;创新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党的作风建设;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多项措施并举;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答对两点给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朱元璋下令对其大力表彰”可见树立清廉官吏的典型以示范;“加强了对大臣的监视”可见实行特务统治对官吏以监视;“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可见实行严刑酷法对官吏以威慑。‎ ‎(2)根据材料二,“其职员不隶属香港公务员序列”、“财政独立”可见拥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香港廉政公署拥有反贪工作所需的基本权力,此外香港法律还赋予廉署一些特权”可见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权力较大;“开展广泛的肃贪倡廉的教育工作向社会灌输反腐识”、“帮助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私营机构健全防腐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可见注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预防和教育。‎ ‎(3)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思路可借鉴材料一明朝的做法或材料二香港的做法,结合材料三,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语言简洁,切勿长篇大论浪费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