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历 史 试 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材料中的制度( )
A.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 B.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可见,西周分封是( )
A.“天下一家”文化认同的必然 B.对上古及夏、商制度的承袭
C.生产和交通技术等落后的结果 D.大一统在制度文化上的体现
3.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4.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兼备了政治权力和血亲道德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宗族内部的等级系列和国家的行政系列合而为一,族权与君权结合,同族亲友辈分上的天然差别转化为政治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辈分,不同阶层又出于共同的血缘,使大家在共同的祖先神灵面前团结起来。据此并结合所学,下列有关宗法制表述正确的是( )
A.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唯一的大宗
B.宗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实现了国家政治的垂直管理
C.祭祀共同的祖先成为维系政治稳定的首要前提
D.以血缘关系亲疏明确宗法等级,维护政治联系
5.“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据统计,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余人,二世时有博士诸生三十余人。秦朝博士官有姓名可考者十二人。十二名中,儒家占50%,而在可知学派的八名博士中,儒家占75%。由此可知,秦朝(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注重缓和与士人矛盾
C.儒学居于主流的地位 D.利用仁德以优化统治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个(后增至41个),郡下设县1000个左右。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由此可知,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7.古代的君王都有“谥号”,表现好的君王死后常常获得文、明、仁、康、宣等谥号。表现差的,则获得厉、炀、憨等谥号。这种制度大约出现于西周时期,秦始皇一度废除,汉朝又恢复了这一制度,并且严格对此实行。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有君权制约传统 B.谥号是对君王功过是非的评价
C.谥号适应了君权加强的需要 D.谥号在汉代以后发挥重大作用
8.秦律强调“法治”,规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每个人都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又规定“同罪不同罚”,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这说明( )
A.秦律不成体系,相关规定充满矛盾
B.秦朝的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军功爵制的推行维护了秦律的公平
D.社会地位高的人均可免除惩罚
9.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与世长辞,《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的佼佼者,它涉及到了北宋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辽、大理、西夏、吐蕃对峙的情况。书中曾提到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二府三司”。请问“二府”是指(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10.《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1.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汉文帝五年至景帝六年
西汉初年施行“放铸钱”政策,准许民间自行铸钱。《史记平准书》记载:吴王濞“即铜山铸钱,富埒天子”,又如邓通“以铸钱,财过王者。”
汉武帝时
取消“放铸”政策,铸币权收归国有。
A.“放铸钱”的实施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
B.取消“放铸”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
D.发行货币取代增加租税成为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
12.“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B.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C.设立“内朝”、“外朝”制度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13.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15.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
A.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
16.提米斯托克利战功卓著,亦是民主制最激进的支持者,却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放逐。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在雅典因为宗教、道德和政治的理由经常使用。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这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很容易被政客煽动
B.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C.陶片放逐制有利于防止专制
D.民主制比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
17.有学者在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性的,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
A.政府低效和腐败引发公民不满
B.直接民主的弊端更为突出
C.公民参政必然带来行政的低效
D.城邦至上根植于民主制度
18.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
C.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19.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 )
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贵族身分与家子身分对立
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
2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说“罗马平民曾一度一致坚持要求公布十二铜表法时,这表明他们对没有知识和选举权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的思想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他们从没有想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知识,这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这表明( )
A.罗马共和国缺乏必要的政治教育
B.罗马法的产生与知识教育没有关系
C.罗马法是普及知识教育的结果
D.罗马法产生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
21.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以上体现了( )
A.古代罗马帝国的法治精神
B.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权威性、追求平等性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提高平民权利
D.实践人文精神废除奴隶制
22.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
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
23.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D.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24.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材料中“地上的平衡”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25.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26.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美国共和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措施是美国推行( )
A.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原则
C.人民民主的选举原则
D.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原则
27.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 )
A.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
B.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
C.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
D.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
28.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29.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
A.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30.“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
A.脱离法国国情
B.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不能维持长久
D.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把今冀、晋、鲁地区称“腹里”,不设行省。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官员的产生方面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汉代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制度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的地方制度名称。(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冀、晋、鲁地区在元朝时期由哪一机构管辖。据材料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职能和影响。(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所以得到如此辉煌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和亚非文明的影响等内容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繁盛。
——《古代希腊文明》
材料二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能做到什么。”著名思想家伊索克拉底指出:“雅典的学生成为了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
材料三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世界上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罗马法进行评价。(4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文集》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三: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材料四: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并且谈谈你是如何正确看待该宪法的。(4分)
历史答案
1.B
2.C
3.C
4.D
5.D
6.D
7.A
8.B
9.B
10.B
11.B
12.C
13.C
14.A
15.A
16.B
17.D
18.C
19.C
20.A
21.B
22.A
23.D
24.D
25.C
26.C
27.D
28.C
29.D
30.B
31.(1)贵族世袭世代为官;君主任免。
(2)原因: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
(3)中书省。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4)职能:拟写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32.(1)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多港、多岛的自然环境,促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自然环境;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富有开拓、冒险精神;城邦的狭小,有利于公民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追求民主权力;古代希腊公民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亚非文明的影响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因素。
(2)成就:重视公民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的奇葩,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一些民主运作方式,具有超时空的价值。
(3)评价:积极性:它维系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后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33.(1)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认识: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直接民主过于泛滥,容易造成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2)不同之处: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德国皇帝权力巨大;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德国议会受皇帝控制,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较小。
(3)实行联邦制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
积极作用:保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