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A. “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 国家机器的完善
C.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 历史人物的决策
【答案】C
【解析】
略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故D正确;A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功臣、贵族,故B错误;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C错误。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姓氏、血脉和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没有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专制王权强大,故AD排除;材料强调个人对宗法观念的重视,故C项错误。
4.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不正确的,“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因为继续存在于宋国。”即仍是商的首都,得以保护自己的世系;宋国的产生源于周朝的分封,所以CD正确,A项错在重建,所以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5.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时期主要的政治制度为王位世袭、宗法制、分封制,,其中体现了森严的等级秩序、血缘关系。
6.据史书记载: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对此理解正确是
A. 秦朝开始设置“三公”官职
B. 皇帝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C. 丞相是皇帝主要的行政助手
D. 御史大夫掌政令决策权
【答案】C
【解析】
从“秦变周法”可知,西周即已有了“三公”职位,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太尉和御史大夫没有政令决策权,D项错误;由“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可知丞相权力很大,是皇帝的最主要的行政助手,C项符合题意。
7.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毛泽东之所以认为“秦犹在”,是因为
A. 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B. 秦王朝的思想、艺术、文化影响深远
C. 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为后人铭记
D. 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沿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秦犹在指秦朝开创的制度后世沿用,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后世文字字体变化很大,货币样式也变了;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思想艺术文化经常和汉朝的成就放到一起;秦王朝统一中国,但后世又发生了几次大分裂,故选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还可以考查其加强过程:秦朝建立,汉朝沿袭,隋唐创新,宋元完善,明清达到顶峰。
8.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 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 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D.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没有长久的原因。故选C。A、B、D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
9.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了他们的饭碗。”这个时代
A. 依然实行分封制 B. 摒弃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D. 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划时代……没有封国封爵”可以判断反映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材料“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可以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结合所学可知A、B、D项明显不符合秦朝的时代特点。故本题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0.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族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 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开国君主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郡县制的推行,故其在汉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D
项符合题意。宗法制的某些原则有利于维护君权,故其某些原则得到了继承,排除A;三公九卿制和皇帝制均被汉朝继承,史称“汉承秦制”,排除BC。
1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的运行机制正确的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 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故B正确;A、C、D都不正确。
12.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 实现三权分立 D. 利于集思广益
【答案】B
【解析】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说明了宰相权力被分散了,其目的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故B正确;A和D属于带来的客观影响,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不是三权分立,故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知道分散相权目的是加强皇权,提高效率和集思广益均不是主要目的,是该制度的影响,注意本质和影响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项元代的行省制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后世无不沿用,②项说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说法错误,应该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③④正确,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C。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这些内容也需要掌握。
14.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 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B. 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C. 贵族势力受到削弱
D.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下令废除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D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制度并不会导致政府效率提高,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丞相制度不属于贵族政治,C选项排除。
15.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地方权力削弱
B. 君主专制强化
C. 皇权受到制约
D. 监察体系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B正确;据材料可知,废丞相设立内阁、设置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而不是地方权力削弱,A错误;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错误;材料与监察体系无关,D错误。
16.“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 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从而起到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力的作用。故C项正确;A中开放性错误;B中是军机处意义;D没有体现对人民的镇压。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密折”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
17.将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代内阁出现 ②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5世纪设立的,②是1729年设立,③是1689年确立,④是1789
年爆发,因此正确答案是①③②④,所以答案选C。
18.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 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 都使妇女权益最受法律保护
C. 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 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对相似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能力。根据基础知识,A项错误,希腊和罗马都只是维护公民阶级,尤其是奴隶主阶级利益,奴隶都没公民权。B项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不受法律保护。C项只是希腊。故选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民主的特点
19.“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 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
B. 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
C. 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D. 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城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体现了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正确;城邦是希腊的国家形态,是独立的政治单位,与材料无关,A错误;希腊的农业并不发达,C选项排除;斯巴达属于贵族寡头政体,D选项排除。
20.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的演说”中说道:“对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在他看来
A. 是男人就应该对政治感兴趣
B. 城邦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活动
C. 雅典城邦公民对民主政治没有兴趣
D. 绝大部分城邦公民对民主政治感兴趣
【答案】B
【解析】
伯利克里强调公民应当承担对城邦的责任,而非男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强调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城邦政治,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雅典公民对民主政治的看法,故C项错误;同理,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政治,要对政治有兴趣。
21. 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 政治地位 B. 血缘关系
C. 居住地域 D. 财产多少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梭伦改革中,建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力也就越多,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
2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基本特点不包括
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 血缘关系政治化
C. 高层权利不甚集中
D. 地方行政日益完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基本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血缘关系政治化、高层权利不甚集中,地方制度实行分封制,并不是完善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23.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它打破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彻底的否定了贵族分封制,使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A项只是一材料反映内容的一个部分,所以排除A项。C项不准确,应该是从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D项为错误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的影响
24.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 卖官鬻爵
B. 土地自由买卖
C. 科举取士
D.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在平民与精英之间”说明平民可以能成为精英阶层,在古代社会要实现这一变化主要通过科举考试,因此答案选择C。A和B说法不符合题意。D农民起义不能实现平民向精英的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选官制度。
25.秦汉时丞相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宋朝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就更多了,到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总体上得到了不断发展,排除A。题干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D是表象,而非实质。题干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分散直至消亡,这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通过设置中朝分割相权
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③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④元朝设中书省分割相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设立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负责执行,①正确;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正确;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③正确;元朝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相权有所反弹,④错误;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27.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 )
A. 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 B. 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
C. 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 D. 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等,从材料的描述可知,古希腊的“英雄”是具备相当智慧和友谊的人,A项符合题意。由于定势思维,B项属于误选项,但人文主义不符合题干“英雄”的内涵。C项属于无关项。D项属于误选项,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A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的民主政治·产生的相关背景
【易错警示】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克服思维定势对解题的误导。看到古希腊,人们自然直接想到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以及人文主义(智者运动)。因此,要注意克服这一思维定势,要忠实于题干材料本身。要注意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以及题干材料的总体立意。
28.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苏格拉底在当时就是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处死的命运。这段材料
A. 说明雅典法律维护大多数人利益
B. 说明民主原则对司法的介入
C. 说明雅典司法程序过简
D. 说明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向它发起挑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侧重强调影响司法结果的因素,并非雅典法律的作用,因此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雅典司法程序的不足和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CD两项。从“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可知在司法过程中,陪审团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原则。因此B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
29.秦统一后,创立了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下列行政区域位于广西的是( )
A. 会稽郡
B. 象郡
C. 闽中郡
D. 蜀郡
【答案】B
【解析】
【详解】象郡是秦朝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广西西部、越南中北部,B正确;会稽郡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A错误;闽中郡管辖相当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及其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C错误;蜀郡管辖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D错误。
30.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创立 “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创立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时期,因此排除④后选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31.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机房
B. 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 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
D. 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任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而不是由科举考试选拔任用,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军机处的设立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机房,A正确,不符题意;军机处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B正确,不符题意;军机处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C正确,不符题意。
32.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 重视对人自身价值的探讨
B. 尊重自然规律
C. 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 渴望征服自然
【答案】A
【解析】
题干寓言故事形象的概括人从出生到老的状况,主要讲述人的一生,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重视以人为研究对象,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的是人,而不是自然规律,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研究的对象是人,而没有说人是世界的主宰,故C项排除;材料以寓言故事来说明古希腊对人的研究,至于是否渴望征服自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需要紧扣史料信息,不能对史料信息进行错解,否则无法得出准确法案,如本题材料中以寓言故事为切入点与背景史料,用人的一生,突出强调了古希腊重视对人的研究。
33.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除了三公九卿这些高官之外,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朝议有有集思广益的功效,因此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因为朝议并没有法律化,不能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而C、D选项皆不符合史实,因此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34.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地方分裂或叛乱现象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两项是从原因角度进行认识的,正确;③项是从带来的影响角度认识的,正确;④项是从启示角度进行认识的,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分裂或叛乱现象·对地方分裂或叛乱现象的认识
35.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做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执政官 D. 民众法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故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负责主持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没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故B项排除;执政官主持国家日常事务的领导者,国家大事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故C项排除;民众法庭是日常的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对违法犯罪的审判,故D项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下图)
图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法官、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制度是何时确立的?有何特点和积极作用?
(2)图二的制度是在哪位执政官当任时确立的?目的是什么?
(3)图三所示机构的性质是什么?它最重要的程序是什么?
(4)材料一的政治制度和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有何区别?
【答案】(1)隋唐。
特点:三省分立、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积极作用:①提高办事效率。②有利于加强皇权。
(2)克利斯提尼,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确保民主政治。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4)区别:
材料一所述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制,实质是个人独裁;而雅典属于民主政治。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片可知三省六部制度,确立时期为隋唐时期。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所学可知三省分立、分工明确以及互为补充;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提高办事效率以及有利于加强皇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陶片放逐法”可知是克利斯提尼时期;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一种反民主方式,确保了民主政治实施。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图三可知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第二小问程序依据所学可知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4)依据材料一可知是皇权下民主制度,材料二“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的信息可知是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