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00 KB
  • 2021-08-30 发布

【历史】湖南省张家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张家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组成,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他们的这种主张反映了 A. 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 B. 儒家思想与法家的主张尖锐对立 C. 战国时大一统思想已初步萌芽 D. 国家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体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孟子等人提出“定于一”, “一天下……兼利天下”,和“一匡天下”等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已经初步萌芽,C项符合题意;“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在商周时期已经形成,A项错误;材料中三人对统一都是认同的,B项错误;战国时期,国家尚未统一,D选项错误。‎ ‎2.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东汉光武帝更换太子称引儒经之说为据,用儒经权威证明诏书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分析出此时儒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了,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应该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B项是宋元时期;C项中的选官与材料无关。‎ ‎3.史载,唐玄宗先后注释、颁布《孝经》、《道德经》、《金刚经》,并列称为“不坏之法”。这表明 A.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 佛教受到统治者压制 C. 儒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 D. 道教产生具有必然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玄宗先后注释、颁布《孝经》、《道德经》、《金刚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A选项正确;佛教受压制,与唐玄宗颁布、注释《金刚经》不符,B选项错误;唐代儒学通过科举考试依然占据官方正统地位,C选项与史实不符;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D选项错误。‎ ‎4.朱熹以天理的自然存在,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和读经,从内心接受并认同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王阳明认为天理存在于人心之中,人人可以通过“致良知”认同儒家道德规范。材料反映两者的分歧在于 A. 终极目的 B. 认知途径 C. 认同内容 D. 反映实质 ‎【答案】B ‎【解析】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万物,而王阳明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这反映出两者对认识万物的途径和方法不尽相同,故选B项。理学和心学最终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他们都主张认识伦理道德规范,故C项错误。理学和心学实质上都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故D项错误。‎ ‎5.明清之际某思想家说:“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他还说“动而成像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这体现了 A. 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 B. 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 “心外无物”的唯心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气是唯一实体”、“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哲学家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选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理、气关系与“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无关,也并非孟子的民本思想,AC两选项错误;由“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可知这位思想家否定“心外无物”的观点,D选项不符合题意。‎ ‎6.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 强调个体的绝对感受 B.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主张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苏格拉底强调人以认识自己为前提,努力实现本性、完成使命和成为有德性的人,可知其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C选项符合题意;强调个体“绝对”感受与“真正认识自己”的理性不符,A选项错误;从“认识自己”、“实现本性”、“成为有德性的人”等可知,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做人,而非社会秩序,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苏格拉底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世界本源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7.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伦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 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 已经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多数国家 C. 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 将知识女性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宗教法庭忌惮女诗人的影响,西班牙国王邀请女画家教授女王作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活动,A选项正确;材料举的两个例子,不能证明欧洲“多数国家”都有了“文艺复兴运动”,B选项错误;女诗人、女画家和宗教法庭、西班牙国王之间的故事,不能证明知识女性在文艺复兴中改变了革命的策略,C选项错误;女诗人、画家的作用和影响,不能证明文艺复兴运动把女性知识分子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D项错误。‎ ‎8.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写道:“……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 A. 民主自由 B. 社会公正 C. 社会契约 D. 人民主权 ‎【答案】B ‎【解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强调的是不论各色人等,在利益分配方面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对材料核心思想的正确解读,故A、C、D项错误。‎ ‎9.下图是后人依据《墨经》绘制的“光照与影像”关系图。由此可推知古代中国 A. 不重视对经验科学的研究 B. 不缺自然科学传统 C. 墨子对自然科学贡献最大 D. 自然科学十分发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后人根据战国时期《墨经》能绘制出小孔成像的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古代中国具有关注自然科学的传统,B选项符合题意;《墨经》中的光学研究不能推出古人不重视经验科学研究,A选项错误;只有《墨经》中的一个例子,不能推理出墨子对自然科学贡献“最大”,更不能得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十分发达”的结论,CD两项错误。‎ ‎10.“打开它,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过是五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多重感情的朴实歌唱,同时又是在周代整个礼乐文化氛围中的独特歌唱。”材料中的“它”是 A. 《诗经》 B. 《离骚》 C. 《大学》 D. 《中庸》‎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500年间“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多重感情的朴素演唱”、“周代礼乐文化氛围中的独特歌唱”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A项符合题意;《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大学》是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中庸》是南宋朱熹整理并将其独立出的儒学作品,BCD三项不符合题目意图。‎ ‎11.《西游记》的历史依据是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去天竺取经的故事,但在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充满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孙悟空更受民众喜爱。这主要反映了 A. 人文精神成为主流 B. 佛教的社会影响在日益淡化 C. 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D. 明代思想中的个性意识凸显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民众喜欢孙悟空这样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明代思想中的个性意识日益凸显,D选项符合题意;明代理学思想是正统,反抗精神并非中国文化主流,A项错误;《西游记》在民间流行,不能说明佛教社会影响的淡化,B选项错误;民众喜爱“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孙悟空”与儒学思想地位上升不符合,C项错误。‎ ‎12.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大篆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 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 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 临摹颜真卿的草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现唐代于阗文书中有《兰亭序》抄本,可以推理出当时中原文化在西域得到进一步传播,C项符合题意;唐代官方文字的标准字体是楷书,A项错误;新疆于阗发现唐代《兰亭序》抄本不能得出于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B选项错误;《兰亭序》为王羲之的作品,其与临摹颜真卿的草书无关,D项错误。‎ ‎13.如果没有牛顿力学和那时其他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发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如果没有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气化时代在19世纪就不可能出现;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那么,电子和原子时代的到来就不可能在20世纪变为现实。这表明 A. 科技发展具有阶段性且永无止境 B. 科技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 C. 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D. 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答案】C ‎【解析】题意主要论述了科学理论对现实的推动和指导作用,科技发展具有阶段性且永无止境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科技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B项;牛顿力学和其他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推动的产业革命的发生,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理论推动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和波动方程则使电子和原则时代变成了现实,体现了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强力推动,故选C项;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实际,故排除D项。‎ ‎14.2019年2月12日是达尔文210周年诞辰,2019年也是《物种起源》一书出版160周年。达尔文的理论早已成为生物学的基础,但在科学超级大国——美国,反对进化论的声音却响亮而持久。这反映了 A. 宗教影响的根深蒂固 B. 科学发展强化宗教信仰 C. 达尔文否定物种变异 D. 科学无法改变人们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达尔文进化论在美国长期受到抵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教影响在美国根深蒂固,A项正确;科学发展与宗教迷信之间是对立的,B选项错误;美国抵制进化论不能说明达尔文否定物种变异,C项错误;科学无法改变人们观念,D项说法绝对。‎ ‎15.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2017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而且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这说明 A. 中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首创者 B.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 电子商务成为笫二产业的支柱产业 D. 网络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和“双11”是购物狂欢节,并“承载更多的观念更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观念,B选项正确;当今中国的“双11”购物节及相关观念更新,不能说明中国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首创者,A项错误;电子商务是第三产业,C项错误;互联网网络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D项错误。‎ ‎1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体现出 A. 与列强进行商战的思想已经形成 B. 传统天朝上国理念的废弃 C. 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D. 认识到社会体制的近代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海国图志》中,肯定东南亚国家御敌成效,探讨英国强大、中国积弱的原因,提出“攻夷款夷之策”,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传统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探索解决道路的社会责任感,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分析敌我胜负等视角与商战思想无关,A选项错误;“传统天朝上国理念的废弃”和书中 ‎ “夷烟夷教”、“嗟我属藩”、“攻夷、款夷”等矛盾,B选项错误;《海国图志》中探讨解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思路不能说明,魏源的认识已经达到社会体制的近代化,D选项错误。‎ ‎17.薛福成说:“知西国所以坐致富强者,全在养民教民上用功。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这说明他 A. 依然坚持闭关锁国观念 B. 突破了洋务运动局限 C. 最早提出民主共和思想 D.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薛福成认为西方富强的原因“全在养民教民上用功”等信息,可知他已经突破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B选项符合题意;坚持闭关锁国的理念和薛福成认识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局限矛盾,A选项错误;“养民教民”不等于“民主共和”思想,也和是否彻底反对帝国主义无关,CD选项错误。‎ ‎18.郝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仅适用于自然领域,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却将其发展为不仅是自然界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严复这一做法 A.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 意在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C.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 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引入社会学,这做法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C选项正确。严复“翻译”《天演论》与重建中国文化体系无关,A选项错误;严复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社会学领域,意在推进维新变法运动,不是要“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B项错误;借助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与托古改制方法不符,D项错误。‎ ‎19.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的精英都是反封建、反传统礼教的斗士,而没有一个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人权斗士。”此观点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 在反封建上具有彻底性 B. 没有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缺乏对人民主权的宣扬 D. 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一个“人权斗士”,结合所学可知,此观点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缺乏对人民主权的宣扬,C选项符合题意;反封建具有彻底性与材料中没有一个人权斗士的说法矛盾,A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B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到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价值的态度,D选项错误。‎ ‎20.五四运动前夕,鲁迅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不许‘妄谈法理’已至护法,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已至人道主义,自迎尸拜蛇已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文化多元并存的复杂状态 B. 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C. 封建思想已退出历史舞台 D. 物质生活极具包容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鲁迅的分析,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既有“不许‘妄谈法理’”,又有“护法”,既有“吃人思想”也有“人道主义”,既有迷信鬼神的“ 迎尸拜蛇”,也有“美育”,这些新旧事物“都摩肩挨肩的存在”,反映出当时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的复杂状态,A选项符合题意。当时“不许妄谈法理”和“拜蛇蝇尸”现象存在,与民主科学深入人心矛盾,B选项错误;封建思想已退出历史舞台与社会仍有吃人思想和“不许妄谈法理”的做法矛盾,C选项错误;“物质”生活具有包容性与“痴人思想”和“人道主义”角度不符,D选项错误。‎ ‎21.毛泽东撰写的著作中,与下图所示事件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 《论持久战》‎ B. 《论联合政府》‎ C. 《论十大关系》‎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解析】从图片 ‎ “解放杭州”中可以得出,图中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故D项正确;A项是抗战时期;B项是抗战胜利前夕;C项新中国成立后。‎ ‎22.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中国从混乱引向大治,从崩溃的边缘引向繁荣昌盛。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治国方略的是 A. 拨乱反正、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B. 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三个代表 C. 改革开放、两个凡是、韬光养晦 D. 三面红旗、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实行拨乱反正,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针对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正确;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B错误;两个凡是是文革后提出的“左”倾思想,C错误;三面红旗是毛泽东的治国方略,D错误。‎ ‎23.下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 印度的现代科技发展速度最快 B. 欧洲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 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量少于美国 D.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答案】D ‎【解析】根据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显示的信息,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较薄弱的,D项符合题意;只有总数,不能得出印度的现代科技发展速度最快,A项错误;从图中信息无法总结出“欧洲”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的说法,B项错误;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量少于美国只是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24.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 A. 是《义务教育法》的直接体现 B. 有利于教育界的拨乱反正 C. 推动“211工程”计划开始实施 D. 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答案】D ‎【解析】根据国家专门公布政策,不断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的重视和落实,D项正确;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不是《义务教育法》的直接体现,A项错误;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B项不符合题意; “211工程”计划是在1995年开始实施的,C项错误。‎ ‎25.“(这种画派)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分割线,它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强调光和色的‘瞬间印象’,在艺术表现上打破了常规的‘固有色’思想,并对之进行了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下列属于这一画派的作品是 ‎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创立全新的色彩体系,强调光色印象”的是印象画派,《日出·印象》是其代表作品,C选项符合题意;《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格尔尼卡》是立体画派的作品,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小题14分,27小题16分,共3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黄宗羲等思想家便超越了仅仅对于一姓王朝兴亡的悲叹,而将问题上升到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层面,对君主专制展开审视。‎ ‎——摘编自吴保传《论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达到了新的水平。不管他所设计的制度是否能够实现优良的社会生活,但他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达到了民本思想的极致。他的思想透显出政治与伦理分离的萌芽,成为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转变的先驱。 ‎ 材料三 ‎ ‎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提出以后,在二百年内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思想家们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船坚炮利,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家都将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一再诠释,以其作为宣传民主和革命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等明末清初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答案】(1)政治上,中国历史剧烈震荡,社会发生急剧变革;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满清入主中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明清推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2)“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政治与伦理分离;“工商皆本”思想。‎ ‎(3)黄宗羲的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批判君主专制,并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藩篱。‎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政治动荡、专制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加强等,多方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思想:根据材料二中“他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达到了民本思想的极致。他的思想透显出政治与伦理分离的萌芽,成为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转变的先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君民关系、国家法度和政治伦理联系以工商皆本的主张等方面,概括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3)评价:根据材料三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家都将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一再诠释,以其作为宣传民主和革命的工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积极作用到阶级、时代局限性等方面,辩证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论,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如何“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并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并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1)颁布《临时约法》;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领导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 ‎(2)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或建立新中国)。认识: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群众路线等。‎ ‎(3)含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改革开放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独立富强)‎ ‎【解析】‎ ‎(1)斗争:根据材料一中“他为了实现革命理论,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领导革命斗争两方面,简要叙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活动。‎ ‎(2)成果: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井冈山道路”的实践和成果。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井冈山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史实入手,可得出井冈山精神主要包含着理想、信念、奋斗、求是、创新和依靠与发动群众等内容。‎ ‎(3)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指的是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指的是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者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简答题(10分)‎ ‎28.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请回答:‎ ‎(1)拉开宗教改革序幕事件是什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内容: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 名称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地区 意大利 法国 斗争矛头 教会 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 核心 人性(或人文主义)‎ 理性(或理性主义)‎ 斗争形式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直接抨击封建教会和封建制度,提出制度构想 影响 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准备(或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因信称义、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和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等。‎ ‎(2)不同:根据所学知识,从时间、开始和发展的主要地区、斗争矛盾、斗争形式、核心内容和主要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点。‎ 四、探究题(1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摘编自姜义华《走向现代:中华文明的伟大转型》‎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中国现代化历程曲折 阐述: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仓促开始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但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但最终失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清政府被迫进行近代化转型,但归于失败。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民主政治建设起步,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现代化的效果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成就突出,进行了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尤其是改革开往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总之,我国的现代化历程曲折,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奋斗。‎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出处和“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等信息,可将本文的主题即中国近现代化经历了曲折历程,归纳出来。然后,联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取其中比较典型的2到3个实例,对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开始、发展和目标进行分析,最后升华总结,得出我国现代化在历经曲折后,还要继续努力,深化发展。论证过程中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史实准确。‎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