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8-30 发布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二)‎ 高一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特点,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腐败现象无关,B选项排除。夏商周时期进入青铜器时代,D选项排除。‎ ‎2.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A. 西汉中朝制度 B. 明朝内阁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清朝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体现了皇权下的分权,故选C。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为了中央集权设置的,内朝由皇帝的亲信、内侍组成,直接对皇帝负责,并未体现皇权下的民主,排除A;明朝的内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没有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故不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排除B ‎;清朝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故不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皇权下的民主”的含义。‎ ‎3.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 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并不是由明太祖设立的,也不能制约皇帝决策,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而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顾问机构。故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疯狂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说法是“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只看到了鸦片战争发动原因的表象,抹杀了其实质,是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故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费正清的说法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根源,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没有涉及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相关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费正清的说法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没有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5. 下列四种官职在明朝初期都被使用,然而在胡惟庸案之后还能保留下来的应该是 A. 左丞相 B. 右丞相 C. 参知政事 D. 兵部尚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明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分理政务。‎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所以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兵部尚书,故选D项;ABC项的职务均被废除,排除。故选D。‎ ‎6. 2009年元旦,是中美两国建交30周年。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刚七天”,中美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按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①官方接触 ②民间交往 ③事实建交 ④正式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交往”指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官方接触”指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事实建交”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交”指‎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②①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7.‎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 此题注意把握时间:1928年。此时毛泽东虽然已经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等星星之火,但中共中央仍然坚持城市暴动。由材料中“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革命高潮”相结合,才能变成“全国胜利”的信息可知,农民战争要配合城市暴动,以城市暴动为主体,故B项符合材料的原意。排除其它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中国革命道路。‎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 A. 日寇扩大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B. 各阶级人民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日寇侵华极大地损害了四大家族的利益 D. 共产党不计前嫌,努力倡导建立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这必然会激起中华民族各阶层的反抗与斗争,故A项正确;BC两项是重要原因,但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项是直接原因,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9.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争的作用有( )‎ ‎①配合了正面战场; ②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③对日军后方构成了威胁; ④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游击战争对日军后方构成了威胁,配合了正面战场,故①③正确;抗击了侵华日军主力是正面战场的作用,故②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这是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ABC均含有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10.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 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 英美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D.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本身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才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选D,A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非主因,但B C两项说法错误与史实相违,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英国和苏联并未给以帮助。‎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抗日战争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抗日战争影响理解,日本的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由此拉开的全民族抗战却成为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真正觉醒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给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起到了凝聚民族意志的强调作用,同时抗战的胜利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1. 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 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 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进入南京后,太平天国开始大兴土木,收集奇珍异宝,这体现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大兴土木不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其政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12.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 ‎13. 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D. 坚持不结盟政策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坚持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与其他国家“握手”,不结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者不结盟可以表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有助于减少敌对势力,故本题选D。‎ ‎14. 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 意识形态问题 B. 台湾问题 C. 人权问题 D. 贸易问题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湾问题。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 ‎15.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 A. 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 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C. 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 应将国家利益放在政策制定的首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抽取隐含其中的主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经历了近代史上的侵略与被侵略、二战中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遏制与被遏制及20世纪70年代的关系正常化,当今的合作与斗争等复杂的历程,观其背后的基本主线就是两国国家利益的变化。故选D。ABC项错误,敌友关系的定位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其实并不困难。‎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论性选择题,难度要求较高。一般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和国家交往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外,国家力量也和国家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1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 西方大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 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不断 C. 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推行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严重干扰了和平和发展,故选C。西方大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而非干扰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排除A;B项是扰乱和平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障碍,毕竟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等因素影响的范围更多的是局部地区,而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则是扰乱全球和平问题的因素,故排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并非干扰和平的主要障碍,排除D。‎ ‎17.1949年新政协成立后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 A. 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B. 人民代表制度 C. 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D.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党外人士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A。材料并未涉及选举人民代表的问题,排除B;材料重在强调党外人士的比重,而非中共的绝对领导,排除C;材料并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数据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18.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革的历史教训的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人崇拜”非常严重,大量的冤假错案足以证明国家的法律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国家的各项民主制度遭到破坏,所以文革的教训主要是健全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故C项说法正确;文革期间没有涉及调整生产关系问题,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便不存在是否遵循经济规律的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1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多边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金法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互惠,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选项C正确;“一边倒”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黄金法则”无关,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与“黄金法则”无关,B项排除;多边外交和“黄金法则”无关,排除选项D。‎ ‎20.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A. 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 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反对外国势力干涉 ‎【答案】C ‎【解析】‎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21.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当今的中国,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②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故选C。‎ ‎22.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答案】C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也就很容易看出答案是C。‎ ‎23.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有关的是 A. 雅典的农业发达 B. 小国寡民的城邦 C. 古希腊民主传统 D. 斯巴达人的威胁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制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这也就能够实现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 B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与直接民主的形成无直接联系,排除。‎ ‎24.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 A 以地域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 B. 建立了公民陪审法庭 C. 颁布解负令 D. 向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颁布了解负令使债务奴隶恢复公民身份,这也使得“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故选C。A项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而非梭伦改革,排除;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权利,但是这并不会使得萎缩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排除B;D项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而非梭伦改革,排除。‎ ‎2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之“花”“果实”的含义各是什么,“花”应指革命的暂时成果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果实”应指革命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C。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困难,但并未解散;B项错误,孙中山并未出走海外;D项错误,孙中山辞职是因为要把权力让给袁世凯,并非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 ‎2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A.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意味着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A项符合题意;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临时约法》主要是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尚未结束封建统治秩序,排除D。‎ ‎2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 )  ‎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①正确;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条件,②正确;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共成立的组织条件,③正确;共产国际的帮助是中共成立的国际条件,④正确;综上,故选A。BCD均不全面,排除。‎ ‎28.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 A. 建立民主政治 B. 产品上交国库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方案中对民众最有吸引力的是平均分配土地,C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均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的内容,故对民众有吸引力一说无从谈起,排除A;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无法实现,故B项不可能是最具吸引力的主张,排除;兴办学校教育在《资政新编》中有提到,它超越了农民阶级的认识,因此它只是洪仁玕等农民领袖向西方学习的愿望,却不是普通民众的迫切希望,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联系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进行理解。‎ ‎2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A正确,排除。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B正确,排除。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排除。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共二大 ‎3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新形势”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苏开始结盟对抗美国 B.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 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是指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最终走到一起是因为当时世界形势变化。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此时也十分紧张,两国由此走在一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中美并未结盟;C选项不是本质因素;D选项是结果,不是原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4分,32题2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矣。            ‎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 ‎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假如你是导游,带团参观清朝军机处旧址。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向游客进行解答:清朝军机处的特点、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1)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决策保密 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可归纳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由材料“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可归纳为办事效率高、由材料“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可归纳为决策保密。‎ 作用:由材料“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其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材料一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二 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史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蒙的和谐世界。”‎ ‎(1)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具体方针有哪些?‎ ‎(2)20世纪70年代,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果。试列举这一时期取得的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3)主要内容:不结盟政策。‎ 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解析】‎ ‎【详解】(1)外交政策:由材料“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可归纳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依据当时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即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等有关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突破的角度组织答案。‎ ‎(3)主要内容:由材料一“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成就:结合所学可从世界性外交成就和区域性外交成就两方面入手分析。从世界性角度看,主要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从区域性角度看,主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