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M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
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3.“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领域都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希腊人对知识独特的渴求和探究
C.以伊索为代表的奴隶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D.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
4.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努力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5.《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6.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 B.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7.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拓跋的学生
8. 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
A.对上级趋炎附势 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
C.对下级刚愎自用 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
9. 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
A.租庸调制 B.市易法 C.青苗法 D.两税法
10.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2. 史学界认为,在阿里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他培植起了其统治的支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废除包税制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B.打击长老阶层削弱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
C.阿里政权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D.分配土地给王公贵族扩大了政权的基础
13.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
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14.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A.主要农业区 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
C.草原地区 D.全国各地区
15.“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奴获得了完全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置
C.农奴开始享有公民权利 D.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16.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17.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8.“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根据此观点,以下论据成立的是
A.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增,英国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
B.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现实社会失望,批判现实主义艺术迅速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兴起,“混合经济”出现
D.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1934年后,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年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由此可知,南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A.导致了官僚资本的产生 B.不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 D.为应对日军侵略威胁
20. 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设置郡县 B.创建太学 C.创立科举 D.设立刺史
21.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发明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争霸战争
2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图所示)。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这一构想
A.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作为新实体与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一东盟等产生重叠或竞争
D.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丝绸之路的继续发展
23.(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这项条款应出自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4. “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1835年,《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又被称为《郡议会法》.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1889年,颁布了《苏格兰地方政府法》,1894年又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导致地方官员和地方行政开支的大量增长,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地方政府制度演变的特点。(12分)
(2)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英国与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阐述钱穆观点的合理性。(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15 分)
材料 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摘编自孙起《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9 分)
历史答案
1-5 CDDDD 6-10 BBBBD 11-15 DDACA
16-20 CDABD 21-24 BBCD
1. C 【解析】图①是德国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才实现统一,A错误;图②是埃及的阿里改革,推翻的是奥斯曼帝国扶持的政权,B错误;通过地图可知③是俄国,结合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
本题答案选C项;图④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建立的是共和制国家,D错误。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
【名师点睛】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使设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有利于学生养成以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实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例如本题首先就要正确地判断出四次改革的所在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4. D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说明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A材料中体现出现象,不是实质;B属于原因;C中遏制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土地制度变化
【名师点睛】
14. C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过程
20. D 【解析】郡县制下,郡县的主要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对于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有积极意义,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创建太学,规定太学生完成学业考核合格后可到官府任官,这就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推动官僚政治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C正确,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主要是监察地方,不能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刺史制度主要是监察地方,不能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2.B 【解析】A、“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故A项错误;B、“一带一路”加快区域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积极回应,故B项正确;C、“一带一路”与这些组织没有产生重叠或竞争,故C项错误;D、“一带一路”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有着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在于掌握:“一带一路”加快区域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积极回应。
24.D 【解答】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出现于北洋政府期间,而且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故A项的说法错误。“兵”是特殊职业,“匪”不是职业,B项说明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B项错误.所给材料不能说明C项信息,故C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表现的非常突出,也就说明这一时期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故D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由概念入手对材料进行解读,并结合所学历史背景,揭示问题的本质。容易没有从现象看本质而误选和审题不清、概念混淆而误选。
25.【答案】(1)地方政府有长期的自治传统;地方政府通过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取得或扩大自己职权;中央以立法和财政手段控制地方;地方的独立性日益减少。(12分)
(2)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1分)
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基于国情,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继承了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法律解决政治矛盾;1835年,《市镇法》、1888年《地方政府法》、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既保住了地方自治的传统,同时又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地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完善了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繁荣。(6分)
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是专制制度,没有民主的传统。1840年后,中国也没有出现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宗法制仍是维持当时中国农村稳定的重要制度;19世纪中期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力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先后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6分)
26.【答案】
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后,慈禧尝试通过立亲王为储的方式试探外界对于光绪废立的态度,结果引起各界的不满,于是慈禧太后纵容义和团灭洋,使义和团力量壮大,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辛丑条约》,成为列强在华共管的有利工具,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清末新政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辛亥革命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所以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
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激化.所以推动民族复兴是冲击和改革改良反应的结果.
示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太平天国运动为期十几年,对中国社会是个大破坏,土地大量荒芜,长江中下游人民死亡流离过半,经济人口数十年不能够恢复;义和团焚烧紫禁城,劫掠北京,破坏文物,造成中国的巨大损失.农民阶级因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所带来的破坏性从长远来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
【点评】本题解题四部曲:第一步:看箭头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关系;第三步:提出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
27.【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东晋政府安置流民,征收赋税的需要;维护华夏正统,安抚民心。(6 分)
(2)影响:解决了移民安置,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士族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加大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9 分)
【点评】本题以东晋时期的特殊的地方制度“侨置郡县”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和分析能力,问题答案基本根据材料部可以归纳,但在分析影响时往往难以答全,平时注意培养利用材料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