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3.50 KB
  • 2021-08-30 发布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高二12月月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3.《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 A.超越时空的物质实体 B.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C.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4.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 )‎ A.李贽 B.朱熹 C.王夫之 D.顾炎武 ‎5.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6.《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7.“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 ‎8.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 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 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 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 ‎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0.《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11.“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坚持群众路线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 ‎12.“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 )‎ A.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3.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15.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 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16.《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C.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17.“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 )‎ A.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B.提出时空的变化和结构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C.其理论使力学和天文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D.第一次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了出去 ‎18. 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 )‎ A.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C.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D.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 ‎19.海涅在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后写下《颂歌》,内容是“我是剑,我是火焰。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战斗开始时,我奋勇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下列美术作品与此文学风格一致的是( )‎ A.‎ B.‎ C.‎ D.‎ ‎20.1953年,一出戏剧在巴黎上演后引起全城轰动,以至于当时熟人打招呼都说:“你在,干嘛?”“我在等待戈多。”有人认为该剧的寓意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与该剧创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1.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2.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2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科三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摘编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 ‎25.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 ‎——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 材料二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重视研究“经世”,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80字以内。)‎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高二12月月考试 历 史 答 案 ‎1.D ‎【解析】‎ 依据材料“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可知大同之世人们并不追求物质,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是明朝李贽的观点,其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肯定人正当的私欲,与材料观点不符,故A选项错误;“食必常饱,然后求美”是强调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然后追求精神上美的享受,与材料观点不符,故B选项错误;“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的意思是饮食于人有利,知道饥而吃的就算是智慧,这也是强调物质生活,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选项错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体现儒家博爱的思想及和谐人际关系,与材料观点相近,故D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C ‎【解析】‎ 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 ‎3.B ‎【解析】‎ 朱熹强调的“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结合所学可知,理就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故选B;朱熹并不是强调“理”是超越时空的物质实体,故A错误;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所提倡的,而朱熹的思想在董仲舒的思想后面,所以不可能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故排除C;朱熹的“理”是反对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的,故D与朱熹的观点相反,所以排除D。‎ ‎4.D ‎【解析】‎ 材料信息“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实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D项正确;李贽主张个性,反对盲从孔子和儒家经典,故A项错误;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主要是唯物主义,故C项不合适。‎ ‎5.A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点睛:优秀传统文化中,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理性、时代性等特征,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本题契合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知识层面上考查到了唐诗、文人画、元曲、明清小说等;能力层面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等信息。‎ ‎6.D ‎【解析】‎ ‎《史记》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的描绘不完全一致,《史记》的记载相对比较详细,而汉代画像石只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瞬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出发,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史学研究•史料解读•史料的使用 ‎【名师点睛】史料根据使用价值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7.D ‎【解析】‎ ‎“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8.D ‎【解析】‎ 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腐朽的关键原因,所以遭到了鲁迅的否定,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可以看出;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违背。‎ ‎9.C ‎【解析】‎ 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 ‎10.B ‎【解析】‎ 根据题干《宣言》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在《宣言》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解析】‎ 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C。‎ ‎【名师点睛】‎ 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体现出坚持群众路线。‎ ‎12.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南方谈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突破了人们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思想禁锢,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B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C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D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国家统一的学说。‎ ‎【点睛】‎ 南方谈话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科学地回答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把改革开放深化推向一个新阶段。‎ ‎13.B ‎【解析】‎ 据所学可知在在文革结束后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排出;紧扣题干中“1985年5月”,联系时代背景,可知为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1985年的我国进行如题干中的教育改革,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C项排出;据所学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形成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排出。‎ ‎14.C ‎【解析】‎ 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C项正确。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 ‎15.A ‎【解析】‎ 由材料信息“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可知,这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 ‎16.C ‎【解析】‎ 根据“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看出,表面上教会和人文派没有冲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禁欲和来世观,所以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C正确;AD是宗教改革时期,排除;B不是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排除。‎ ‎17.C ‎【解析】‎ 根据“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可以看出这位科学巨人应该是牛顿,其重要的科学理论是经典力学体系,发现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不是牛顿,排除A;B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排除;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用科学来解释物质世界的运动,使力学和天文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C正确;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出去是牛顿科学的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排除D。‎ ‎18.D ‎【解析】 ‎ 材料体现爱因斯坦用量子论的观点解释光电效应,故选D;材料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经典力学,排除B;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理论量子力学体系,排除C。‎ ‎19.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A是《日出》,属于印象画派,故A错误;B是《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故B错误;C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故C正确;D是罗丹《思想者》,也不是浪漫主义,故D错误。故选C。‎ ‎20.B ‎【解析】‎ 等待多戈属于现代主义荒诞剧,《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二者风格一致,B正确;A是浪漫主义;C是现实主义;D是无产阶级文学。‎ ‎21.(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的信息归纳回答。‎ ‎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 (3)依据材料从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思考回答。‎ ‎22.(1)治国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方略:立善法;具体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改组太学、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培养变法人才。 ‎ ‎(3)主要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2分,任答两点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第一问从材料中“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可知强调的是严刑峻法,第二问回答影响从社会秩序和政权巩固的角度来回答;(2)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第一问从材料中“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可以得出;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王安石教育方面的措施即可;‎ ‎(3)本题属于综合能力的考查,法治效果大小取决于法律本身是否能够执行,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重视教育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23.(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 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 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解析】‎ ‎(1)由材料“ 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期於混一”可见孝文帝迁都的意图是: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由材料“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和“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可见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由材料“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同时要克服困难,坚定改革的决心。‎ ‎24.(1)诉求:批判教权统治,主张因信称义,宣传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新发展: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3)理解: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解析】‎ ‎(1)第一小问,关于诉求,根据材料一“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可从批判教权统治,主张因信称义,宣传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方面回答诉求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关系,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可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方面回答关系即可。‎ ‎(2)关于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根据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等信息可从主张自由放任、信仰自由、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等方面概括即可。‎ ‎(3)关于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等方面回答“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即可。‎ ‎【点睛】‎ 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 “诉求、关系”“新发展”“理解”等相关设问要求。‎ 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等,紧扣设问要求。‎ 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抓住教材中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文学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 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 ‎25.(1)内容:从注重考据到中国学术和西方思想相结合;从逃避现实到注重经世致用。‎ 目的:寻求强国之道。‎ ‎(2)特征: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 时代背景 多元趋势 整合趋势 ‎(至少举2个例子)‎ 结论 晚清由于内忧外患,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改变僵化保守的态度,开始向西方学习。‎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 将西方学说与中国文化、思想有机结合,如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宣扬变法;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结合了西方政治思想和儒家大同学说。‎ 这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六经制作之精意”“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可以得出从注重考据到中国学术和西方思想相结合;依据“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可知从逃避现实到注重经世致用。第二小问结合 当时戊戌变法背景从寻求强国之道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可以得出晚清思想界逐渐呈现多元(多派并存)整合的时代趋势。第二小问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题,从晚清思想变化的时代背景、多元趋势下各种思想派别以及整合趋势的方法分析撰写,最后得出结论,注意表述成文。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