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5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1.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 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2. 1723年8月17日,登上皇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制定了一种新的秘密立储制度,即把皇位继承人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盒内,以备应用。雍正皇帝的这种秘密立储制度( )‎ A.破坏了传统的宗法观念 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引起了宫廷的争斗不休 D.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3.中国古代“律法不过人情”,怎么理解怎么判,全凭官员个人的理解发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所谓佳话。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法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 )‎ A.理性精神更加的丰富 B.女权得到更有效伸张 C.更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D.更强调天赋人权原则 ‎4.《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以19世纪初英格兰202个选邑为例……选民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选邑多达159个,而这些选邑至少可以选出313名议员,约占英格兰全部489名议员总数的64%。”材料反映了( )‎ A.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仍存在问题 B.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治 C.当时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民众中盛行 D.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5.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下列最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心灵上的痛”的一项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7.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文中的“共军”是指 (  )‎ A.红军  B.新四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 ‎8.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读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D.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9.下图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B.推动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0.有学者曾经指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B.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11.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 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 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 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D. 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1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 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 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13.右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 ‎ ‎14.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 D.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5.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表明( )‎ A.中国政府已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 ‎ B.“一国两制”已正式成为统一方针 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 D.“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 ‎16.右图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 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 B.享受权利不同 ‎ C.社会制度不同 ‎ D.主要作用不同 ‎17.“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九二共识”通过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18.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19.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0.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 )‎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21.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  )‎ A.继续与苏联合作     B.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与苏联分道扬镳                             D.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22.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3.苏联《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24.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这样评论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 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 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 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 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25. 2018年元月16日,加拿大和美国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共同主持召开了包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但未有中国、俄罗斯参加的旨在向朝鲜平壤施压使其放弃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的联合会议。这次会议与60多年前同样是针对朝鲜的行动相比( )‎ A.行为合法,且目的高度一致 B.行为不合法,目的高度一致 C.行为不合法,目的不完全相同 D.行为合法,目的不完全相同 二.材料题(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诗词《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1分)请分析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态度(2分)及其最终结果(2分)‎ ‎ (2)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基本原则又是什么?(2分)‎ ‎ ‎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2分)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分)‎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 ‎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4分)‎ (2) 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4分)‎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分)‎ ‎28.(22分)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4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8分)‎ ‎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6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4分)‎ ‎2020届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题 ‎26.(16分)‎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1分)请分析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态度(2分)及其最终结果(2分)‎ ‎ (2)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基本原则又是什么?(2分)‎ ‎ ‎ ‎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2分)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分)‎ ‎27. (12分)‎ ‎(1)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4分)‎ ‎(2)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分)‎ ‎28.(22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4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8分)‎ ‎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6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4分)‎ ‎2020届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25: DBAAB BCDAB DDDCD CBCDA BBABC ‎26.(1)1896年。(1分)日本:蓄谋已久、中国:避战求和。(2分)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2分)‎ ‎(2)基本政策: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一个中国(4分) (3)直接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建交意义:结束了长期对抗,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符合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4分)‎ 制约问题: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否认南京大屠杀)(1分)‎ ‎27.(1)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中共赢得人民信任,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4分)‎ ‎(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4分)‎ ‎(3)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保护人民利益。(4分)‎ ‎28.(1)基本方针:一边倒;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4分) (2)外交成就及其影响:图1: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2: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增进了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图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4:签订和发表《中美联合公告》,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分) (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任答2点4分)‎ 政策:全方位、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2分) 特点: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