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解析 材料中的“余粮”“自由”“少量”等关键词表明了农民可以对余粮进行有限的自主处理,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统购统销政策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农村集体化道路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 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广东肇庆三模)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法( )
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解析 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7·宁夏银川调研)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 )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接近0%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
从图表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1956年已经接近0%,故A、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与问题“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不符,故C项错误;从图表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最多,这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山西太原模拟)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解析 宣传画中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追求高速度,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故A项错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大跃进”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7·江西南昌模拟)“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____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空白处应该是( )
A.农业改造 B.“大包干”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
解析 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7·山东临沂模拟)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解析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实际的,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快速推进暴露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7·广东深圳模拟)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解析 为调整“大跃进”运动以来的经济,1960年贯彻“八字方针”,与材料中“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7·山东烟台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解析 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可知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2017·湖南益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析 “多快好省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口号,题干展示的是1950~1965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1957~1962年之间体现出急躁冒进下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升变为下降,1962~1965年之间则体现了克难纠“左”后国民生产总值回升,故B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为1976年发行的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邮票。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文革”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有限
B.“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
C.“文革”时期调整、整顿初见成效
D.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解析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对经济发展不利,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一定成就,并未说明“文革”时期的错误做法得到纠正,故B项错误;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76年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辽宁大连统测)(25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年
1960年
1962年
1965年
钢产量
535
1 866
667
1 223
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5分)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进行判断;第二小问,迁移所学知识解答。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4.(2016·河南郑州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解析 可从工业布局方面提取信息:根据图一中“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等工厂分布情况提取信息,结合造成这样分布的原因进行说明;根据图二中相关工厂的分布情况来提取新中国时期的工业布局信息,结合造成这一布局的原因进行说明。另外还可从工业基础方面、交通运输业发展方面提取信息。
答案 示例一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东北为最。
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
示例二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
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
示例三
信息: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说明:洋务运动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可多角度提取信息,言之有理即可,三种答题示例仅供阅卷时参考,不必拘泥)
相关文档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6)2021-08-307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5)2021-08-3012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42021-08-288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62021-08-287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82021-08-287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02021-08-277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432021-08-276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2021-08-2712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132021-08-276页
-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162021-08-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