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8-30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学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体系构建 线索提炼 线索一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二 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题组一 美苏冷战 ‎1.(题点: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  )‎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国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2.(题点:周年纪念——1948年“柏林危机”)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提到,“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苦难……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苏美英的行动直接导致(  )‎ A.德国分裂 B.朝鲜半岛分裂 C.越南战争 D.两极格局形成 ‎3.(题点:周年纪念——1948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4.(题点:美苏冷战对峙)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5.(题点:“冷战”的影响)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  )‎ A.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精神 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 C.反应了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D.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 题组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 ‎6.(题点:国际力量的对比)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  )‎ 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7.(题点:日本的崛起)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日本(  )‎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 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 ‎8.(题点:德国的统一)“德意志统一”与“两德合并”是人们对近代以来德国两次统一的习惯性称谓。这两次统一的共同点是(  )‎ A.东部地区被西部地区合并 B.促成欧洲格局重大变化 C.经济需求决定了统一进程 D.确立联邦议会共和体制 ‎9.(题点:当今世界的局势)对下图漫画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C.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 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题组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10.(题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据统计,1948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西欧国家经济得到较快恢复,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11.(题点:国际组织的基本职能)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③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应是(  )‎ A.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 B.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C.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D.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 题组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2.(题点:经济区域化的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3.(题点: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好莱坞电影票房约占全球票房的90%,其中美国队长、擎天柱和蜘蛛侠都是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但他们红、蓝、白的配色被很多国家指责为“文化侵略”,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电影文化优越 B.经济全球化的冲突主要是价值观冲突 C.好莱坞经典电影形象并不具有普世价值 D.好莱坞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公司 ‎14.(题点:亚投行成立的意义)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7年5月14日,亚投行成员国增至7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15.(题点:人民币国际化)‎ ‎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下图。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 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6.(题点: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  )‎ A.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 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 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清单]‎ 清单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1.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2.马歇尔计划实质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清单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表现:欧洲走向联合道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结盟、中国崛起等。‎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九十年代)‎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表现 ‎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极化只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清单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 ‎(1)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2.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是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清单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2.经济全球化 ‎(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评价 ‎①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1.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 ‎2.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考点题组答案 ‎1.D [根据材料“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可以看出英国对自己大国地位的迷恋,故选D项。材料集中表述的是英国三环外交思想,西欧的关键是法德的合解,故A项错误;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不得不追随美国,故B项错误;在英国的外交中,没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故C项错误。]‎ ‎2.A [据材料“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苦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美苏双方未达成一致,1949年,德国一分为二,故A项正确;朝鲜半岛分裂和越南战争属于亚洲问题,而非欧洲问题,故B、C项错误;两极格局形成涉及美苏两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D [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是称霸世界,故A项错误;美国的《援华法案》体现的是美国“扶蒋反共”的措施,结果失败,故B项错误;希腊和土耳其的经济恢复,但是《援华法案》并没有帮助中国恢复经济,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援助资本主义发展,对抗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正确。]‎ ‎4.A [根据所学知识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这与其不断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关,如材料中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故选A项。]‎ ‎5.D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都尽力避免两国直接发生战争,形成了“冷和”局面,故D项正确。]‎ ‎6.A [由题干中欧洲对美国的建议“态度较为消极”,日本则“犹豫不决”,分析可以得知,随着欧洲的联合和亚洲日本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 ‎7.A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调整其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 ‎8.B [普鲁士王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德国统一,一跃成为欧洲强国改变了欧洲大陆政治格局,20世纪90年代的两德合并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大国 ‎,故B项正确。]‎ ‎9.D [漫画中体现的美国左手准备随时点燃巴以冲突,右手握着伊拉克地雷,同时,中东地区的这几个地方漫画中均用地雷、火药等军事武器来表示,这说明美苏冷战结束后,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同时国际形势也呈现出和平与动荡、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中东地区的问题由来已久且错综复杂,同时结合漫画分析,故D项正确。]‎ ‎10.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提出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扶植控制西欧的措施,与“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但不会形成美元货币中心的地位,故C项错误;“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也与美元的世界中心地位的形成不符,故D项错误。]‎ ‎11.B [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世界银行宗旨是为成员国申请贷款,解决资金。]‎ ‎12.C [据题干可知,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即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故选C项。]‎ ‎13.B [由题干中好莱坞电影集“经典形象”与“文化侵略”于一身,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冲突主要是价值观冲突,故B项正确。]‎ ‎14.C [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亚投行,说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故C项正确。]‎ ‎15.B [依据图中材料信息,虽然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但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权重仍然最大,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即世界经济出现多个力量中心,从材料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已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B项正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C项错误;1973年,美国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各国相应也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此事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6.B [根据材料中“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和题干中的图片看出,这一国际体制的变化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格局自近代以来就形成,不是从工业革命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和图表可以看出,中心——边缘的等级格局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这种国际体制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政治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说明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故B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传统的欧洲为中心变为美国为中心,故C项错误;变化的国际体制对经济全球化而言是有利的,故D项错误。]‎ 题线1 二战后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追溯高考1】 (2015·课标全国Ⅰ,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解析 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选A项。‎ 答案 A ‎『知识拓展』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措施 ‎(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一度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对点训练1】 (2017·云南曲靖一中模拟)“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时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北意大利金融 B.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金融 C.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金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金融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形成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故D项正确。‎ 答案 D 题线2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追溯高考2】 (2015·课标全国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体现了美苏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带有强烈的敌对意识,D项错误。‎ 答案 C ‎『知识拓展』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 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对点训练2】 (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二十世纪的世界动荡不安,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局部战争及冲突。下图反映了“二战”后近四十年间世界各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B.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C.各国间的宗教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一定程度影响战争的分布 解析 结合“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和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分布可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一定程度影响战争的分布,故D项正确。‎ 答案 D 题线3 两极格局下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追溯高考3】 (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欧洲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 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排除D项。‎ 答案 A ‎『知识拓展』两极格局背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对点训练3】 (2017·山东烟台模拟)有人说在日本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于外部强力。其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 A.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 B.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 C.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 D.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 解析 二战后,美国出于抗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需要调整对日政策,促使日本再一次崛起,故C项正确。‎ 答案 C 题线4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兴衰 ‎【追溯高考4】 (2017·课标全国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 由欧美亚7个主要发达国家,到欧美亚8个主要发达国家,再到主要发达国家加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体现了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员国的变化,说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其深入到贸易领域是比较早的,不可能在七国集团成立以后,而且题干材料也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内容,故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固然有亚非拉国家,但亚非拉国家早已进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只是在旧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而已,C项错误;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论坛,D项错误。‎ 答案 A ‎『知识拓展』近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大国的兴衰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并成为世界大国。‎ ‎(2)17~18世纪,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崛起,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 ‎(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 ‎(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超级大国。‎ ‎(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 ‎(6)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对点训练4】 (2017·河南信阳一模)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 C.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 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 解析 材料提到美国成不了“警察、银行家、道德家”,并且探讨了美国成不了的原因是因为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拥有偿债能力和自身清白”,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故C项正确。‎ 答案 C ‎【考题1】 (2017·湖北孝感模拟)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 ‎ ‎(1)特征: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形成。应对:清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 ‎(1)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特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②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 ‎③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①机遇: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②‎ 挑战: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部分国家主权受到挑战。‎ ‎【考题2】 (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实际上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为视角,结合史实,对“世界需要‘多元’还是‘单极’国际货币体系?”这一论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论题中所给的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答案 示例一:观点:世界需要单极国际货币体系。‎ 论述:①19世纪中期,英镑随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成为了国际主导货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②20世纪初,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衰落也使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世界经济秩序陷入长期的动荡和混乱;③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得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20世纪70年代,美、日、欧经济的三足鼎立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滞胀”衰退;⑤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维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世界经济逐步进入贸易自由化时代。‎ 综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需要单极国际货币体系。‎ 示例二:观点:世界需要多元国际货币体系。‎ 论述:①19世纪中期,随着英镑凭借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国际主 导货币,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控制和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②20世纪初,英镑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伴随英国的“世界工厂”走向衰落,世界进入大国竞相发展和经济持久动荡冲突的时代;③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得以建立,导致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摩擦和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加剧;④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日益多极化走向崩溃,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发展;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俄、欧、日等国的发展加速了国际经济格局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进程,促进了世界经贸向自由化和均衡化方向发展。‎ 综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需要多元国际货币体系。‎ 示例三:观点:世界需要“单极主导、多元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 论述:(略)‎ 观点选择评述类试题 观点选择评述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是:材料围绕一个主题从多角度提供了不同的历史观点,要求考生从中任意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或对几种观点分别进行对比或评述,并根据所学知识阐述理由。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审明观点→材料呈现两种观点:世界需要单极国际货币体系。观点:世界需要多元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步:链接知识→考查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关系。‎ 第三步:敲定思路→如果选择单极货币体系,可以结合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史实说明单极货币体系的优势,如果选择多元货币体系,仍然结合这五个阶段论述多元货币体系的优势,如果选择“单极主导、多元并存”,则需要将两者的优劣结合回答。‎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体系名称 开始时间 主要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 盛行于1880~1914年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输入 布雷顿森林体系 开始于1944年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牙买加 开始于1976年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 体系 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延续 注:目前,世界运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有这样一些特征: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普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建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