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5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 ‎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2.《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 A.政权更替频繁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 据《清会典》记载城:“每日钦率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成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这说明雍正时期(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军机处、内阁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7.时至今日,妨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因素有(   )‎ ‎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②国际上的反华势力 ‎③“两个中国”“一边一国”的活动 ‎④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8.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看,适应了(   )‎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维护外来移民利益的需要 ‎9.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察举制                       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10.英国人sir John Tenniei所画1890年年“辞退俾斯麦”(下图)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报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11.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12.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意在(   )‎ A.使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得以互补 B.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意志国家 C.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开创适合德意志国情的政治体制 ‎13.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 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     C.民族矛盾     D.国家利益 ‎14.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15.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6.“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   )‎ A.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 B.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 D.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 ‎17.服饰的变化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变化。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服饰变化,由图1到图2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 ‎ A.国共关系的变化                   B.民主革命的性质变化 C.两党性质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18.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9.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1.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23.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25.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26.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 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7.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2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29.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30.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32.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33.“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的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被淹没 ‎34.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35.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 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二、材料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材料三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37.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毎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材料二 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是否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是否具有真正的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亊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亊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   材料三 法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古代人的目标是在有相同祖国的公民中间分享社会权力,这就是他们所称谓的自由。而现代人的目标则是享受有保障的私人快乐;他们把对这些私人快乐的制度保障称作自由。”‎ ‎   材料四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亚里士多德批评雅典和斯巴达的政府:“一个往往指使它所领导的各邦组织平民政体,另一个则就其势力所及而树立寡头政体,两邦都只顾本邦的利益而忽视各属邦的公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伯利克里阐述的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 2.材料三对稚典民主的评价姓否恰当?为什么? 3.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立足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秦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王室之下,有几级封建”体现了国家内的上下级权力结构,根据材料“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体现了家族内的血缘亲疏,所以家国一体,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统治阶级中,……以亲属血缘为基础”体现了“家天下”的属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亲属血缘为基础”体现了西周贵族政治的特点,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商灭夏、 周灭商都是代表上天的意志,体现了在商周时期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故B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秦朝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一是首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A项并非从制度上进行分析的,而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BC项是秦朝开创的制度,但是并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都被废除了。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重大的创新。在秦朝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法律制度等。秦朝创立的这一制度,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4.答案:D 解析:‎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首先排除A,A所述情况是指奴隶制时期周朝的情况,C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是B项皇权至高无上的典型表现,D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有力的文化措施,是为保障皇权服务的,B、C、D三项比较,B项是最根本最突出的,答案B。 点评:‎ 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分析各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和题干密切联系,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贵族统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认识到罗马法的本质;B选项时期错误,习惯法到成文法转变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D选项不是转变的原因。‎ 点睛:‎ 回答本题关键指出有两点:一点是认识到罗马法的实质是贵族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另外一点是要了解罗马法从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的时期是在罗马共和国阶段,而不是在罗马帝国阶段。掌握这两点,干扰项(A、B选项)就容易被排出。‎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里程碑”是指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故D项正确。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就开始土地革命了;B项对应的是八七会议;C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点睛:‎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需要对遵义会议意义的理解和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当时既有郡县又有封国,据此可以判断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答案为B项。A、C两项不全面,D 项与题干无关。‎ ‎19.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是参与政务, 秉旨办事,因此B项正确;而A、D两项只是其部分职能,不全面;材料中没有提到军机处的机构设置,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从“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 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故选C。A、B、D 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含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21.答案:C 解析:从“彼邦商船源源而来”反映了列强不断对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故①正确;“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 从”反映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一个国家在中国取得特权,其他国家都能取得同种特权,加剧了列强侵华,故②‎ 正确;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大肆掠夺原料,加剧了中国商品出口,而非限制出口,故③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知,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 ‎23.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是是否革命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辛亥革命后开始剪辫,体现了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革,故C项正确;"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并不能以此就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有点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说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并非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贏得中国”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不存在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D项观点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26.答案:B 解析:由作者“安排‘后事’”“准备要坐牢”可知,当时“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之势,“两个凡是”依然发挥作用,A、D两项错误,B项正确;该文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C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柱状图显示中美进出口总额在1972 — 1974年逐步上升.这是中美关系逐渐改善的结果;1975— 1977年逐年下降.这和两国关系变化、中国政治形势变化有关:1977—1978年迅速上升.是中国走出“文革”促成的。答案选A项。‎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读以及对教材中美关系历史事实的掌握情况。材料中强调“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是希望双方不再敌视.是关系缓和的信号。因此,C项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符合题意。A项本身错误,中美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972年;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缓和;D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双方没有成为同盟。‎ ‎29.答案:A 解析: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 ‎30.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从理论上突破”,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是实践上的突破,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理论上的突破,故B项正确;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属于实践突破,故C项错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属于实践突破,故D项错误。‎ ‎3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知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和多极的结合,故选A项。‎ ‎32.答案:C 解析:“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A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强调了美苏之间的冷战的本质,故C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3.答案:C 解析:材料的前半部分强调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后世民主政治的源泉.故A项错误;材料的后半部分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即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与法律保障无关.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古希腊民主政体的缺陷.D项言过其实.错误 ‎34.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1917年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民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顺应民心民意,得到民众大力支持,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5.答案:C 解析:题干中“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指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B项说法本身错误。A、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 二、材料题 ‎36.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 解析:‎ ‎37.答案:1.①主要特征:人民主权、法律面莳人人平等、轮番而治、政治为本、城邦至上。‎ ‎②雅典名义是实行民主政治,但对参政的公民也有一些性别、年龄上的限制,再加上经济的不平等和地理因素的影响,真正参政的只是少数人。所以他的话言过其实,是溢美之词。 2.恰当。因为雅典的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享有民主权利的仅仅珐城邦男性公民。 3.立足点:水平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利于国家管理。‎ 局限性①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民主、男权民主。②不霈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③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及亊实上的不平等。‎ 解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