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3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兰州一中2019-2020-2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出题人:李唯啸 审题人:李晶晶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虽然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B. 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C.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
D. 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
2.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土地私有化发展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D. 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3.汉代政府规定商人不能穿锦绣衣服,不能骑马;唐代限制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政策是( )
A. 奖励耕织 B. 重农抑商 C. 盐铁专卖 D. 闭关锁国
4.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 分封制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5.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C. 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6.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中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7.《刚果真相》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
A.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8.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9.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 )
A. 交通设施 B. 水利设施 C. 教育制度 D. 议会制度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诞生了一批企业大王:铁路大王范·比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王摩根及汽车大王福特等,与这种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重工业的发展 B. 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
C. 美国贫富差距悬殊 D. 大垄断企业的出现
1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
A.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3.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此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 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
14.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 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 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15.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
A. 社会通货膨胀严重 B. 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 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 D. 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16.春联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赶越英美指日可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17.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三年自然灾害 C. “左”倾错误严重 D. “文化大革命”
18.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19.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是因为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20.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21.《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一书中记载:“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反映出( )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
2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
A. 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 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 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 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23.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 B. 迫使各国加快合作以应对危机
C. 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各国的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4.1935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以下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 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25.据记载,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大量地雇用了黑人顾问和专家,联邦在职人员名单中黑人雇员数不断增加,黑人雇员遍及政府各部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开始打造公平公正社会 B. 旨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C. 有利于缓和社会的矛盾 D. 改变了美国政府的属性
26.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 C. 科技进步 D. 知识经济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班同学不做此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仅11班同学做此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BABCB CDAAD DBACA DCCDD CDAAB
26.【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任答3点9分)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
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3分)
(3)政策:“海禁”政策。(3分)
影响:阻碍了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任答3点9分)
27.【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任答3点9分)
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4分)
(2) 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9分)
28.【答案】 (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任答3点9分)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4分)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得分。(9分)
如若同意第一种观点:结合“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并解释说明此类政策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等影响。
如若同意第二种观点:结合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说明此类政策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