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50 KB
  • 2021-08-30 发布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 ‎ ‎ ‎ ‎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图1为汉、唐耕犁对比示意图。它反映了  ‎ ‎ (汉)‎ ‎ (唐)‎ 图1 ‎ A.劳动生产经验中总结出科学理论        B.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C.农具的改进蕴含朴素的科学原理        D.科技成就以实用性发明为主 ‎2.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该地 A.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B.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 C.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                        D.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 ‎3. 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为自身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存在有其合理性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4.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矿冶、造纸、纺织、陶瓷、造船等私营手工业部门后来居上,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D.私营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 ‎5. 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且分工细致          B.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C.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D.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6. 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D.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7.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8.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北宋政府不再直接经营茶叶买卖,改由中央发卖茶引(专卖凭证)给商人,商人贩茶时,须持茶引经官府秤量、点检、封记、启封,在指定地点发卖。这一变化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C.导致茶叶销量大幅下降                        D.取消了官营专卖的制度 ‎9. 在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之前,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 A.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交往                    B.推动了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C.并没能缓解西方经济侵略                    D.客观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0.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11.1615年,法国人孟奇里梯安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尤是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国家应该保护关税和商人利益,达到货币入超”。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 A.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 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12.19世纪前期,英国盛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而同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却主张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这反映了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英德两国垄断资本存在利益冲突 C.英德两国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B.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进 C.促进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D.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14.据统计,1860年松江府的总人口约为300万人,年产土布3千多万匹。按照当时的生产情况估计,共需1亿8千多万个劳动日;以每家5口,每户1.5名织布者计,需要松江所有家庭每年织布202.8天。据此可知,当时松江地区 A.农家“耕”“织”分离                         B.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5.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 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 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16.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 ‎17.1953年5月,中苏签订“5.15协定”,包含苏联技术援助91个新扩建工业项目,1954年底确定为苏联援华项目156项。1956年,援华苏联专家人数达到高峰,为3113人。“5.15协定”‎ A.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使中国坚定了“一边倒”政策 C.帮助中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18.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终结了人民公社制度                  B.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 ‎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D.开启了包产到户的经济改革 ‎19.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20.邓小平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A.是中国经济开放区发展的结果            B.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更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1.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嚆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2.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A.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B.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23.美国在罗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主张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反对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现在美国政府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这主要表明美国 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                        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政府干预主导经济发展                        D.经济运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 ‎24.某一时期,西方经济学界流行一种理论:如果要国家干预经济应该由银行家而非财政部长来干预。下列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A.19世纪90年代的法国                          B.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C.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D.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 材料一 ‎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 材料二 ‎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抑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 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和特点。(10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 材料一 ‎ 首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的国民生产毛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最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这些努力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赣线在军运及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 材料二 ‎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积累为帮助7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目前有五种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即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微型企业;异地搬迁;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们提供生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直接给予补助。各村都指定了专职的官员负责实施精准扶贫。在中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地方党委协调一致共抓扶贫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 ‎ ‎——摘编自罗伯特·库恩《对中国70年以及我个人30年的思考》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和积极意义。(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其他 ‎ 蒸汽时代 ‎ ‎39.4 ‎ ‎16.8 ‎ ‎9.2 ‎ ‎24.3 ‎ ‎10.3 ‎ 电气时代 ‎ ‎15.8 ‎ ‎9.1 ‎ ‎17.7 ‎ ‎40.4 ‎ ‎17 ‎ 电子时代 ‎ ‎12.7 ‎ ‎3.9 ‎ ‎5.5 ‎ ‎65.2 ‎ ‎12.7 ‎ 信息时代 ‎ ‎4.3 ‎ ‎4 ‎ ‎10 ‎ ‎64.3 ‎ ‎17.4 ‎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信息,请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C A B A B A D C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D B D C C C A B A B 二、 非选择题 ‎25.【答案】(1)背景:财政危机严重;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特点:国家强化对工商业的控制;控制生产与流通。(10分) ‎ ‎(2)变化:由抑商到放宽限制(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影响:促进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间商人阶层的崛起;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有利于吸引商业资本;增加国家的商税收入。(10分)‎ ‎26. 【答案】(1)特点:经济结构上看,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重点;地理分布上看,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目的上看,服务于抗日战争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影响:民族工业显著发展,增强了国民经济;对改变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性不平衡的产业布局起到积极作用;为抗战做了一定的物质准备。(每点2分,共6分) ‎ ‎(2)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多位一体的扶贫方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第三方的扶贫系统。(每点2分,共8分)‎ ‎27. 【答案】示例一 ‎ 论题:19世纪末,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 (2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逐渐丧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技术进步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主要的技术发明成果集中在美、德两国,两国新技术成果在世界技术成果中占比达58%,远超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技术成果中约25%的占比,成为19世纪末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 (8分)‎ 以上史实和相关数据充分说明,19世纪末期,美、德两国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中心。 (2分)‎ 示例二 ‎ 论题: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2分)‎ ‎18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蒸汽机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9世纪中后期,美、德凭借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电力、石油、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尤其是90年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经济持续繁荣。(8分)‎ 可见,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2分)‎ 示例三 ‎ 论题:时代、国家、科技:历史时空的一次透视 (2分)‎ 人类的历史始终发展在由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维度构成的时空关系中。历史解释也正是借助了这样的“多棱镜”,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本题的材料恰恰展示了特定时代、特定国家和社会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蒸汽时代,是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更是人(思想解放,创新精神)与物(自然资源、经济和技术基础)共同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英国早在17世纪后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影响并带动了整个社会。加上英国的自然资源优越,经济发达,通过殖民活动获得的资金充裕,都为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和佼佼者奠定了基础,从“珍妮纺纱机”、焦煤炼铁法,到瓦特的“万能蒸汽机”,英国工匠们以他们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引领时代发展的英国,在蒸汽时代科技成果上的出类拔萃也就不足为奇了。同理,在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也都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色,而特定的国情—移民国家的开拓精神,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远离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心,鼓励个人奋斗和对创新的法律保护等,使美国在一百多年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8分)‎ 可见,材料中表现出来的英国和美国在时代——国家——科技成果上的统一,有助于去“透视”历史时空,领悟其中历史的合理性与规律性。(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