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67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田家炳高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
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C.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2.据记载,周灭商后,姬发不仅开始自称“天子”,而且将有效统治范围内以前各地首领所用的称号“王”也收归周天子专用,“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初期
A.政治隶属关系强化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D.诸侯自主权受到削弱
3.如图是1973年西安发现的形似虎的战国时期秦国兵符。虎符上有铭文共40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这件虎符反映出当时秦国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B.战争频繁战乱不止C.君主权力高度集中D.国力强盛军事发达
4.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5.秦朝国祚短促,始皇开创的一些政治制度却影响深远。下列属于秦始皇开创并影响后世的制度有 ①皇帝制②科举制③世卿世禄制④郡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6.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A.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来 B.封建旧制度遗蜕罄尽
C.家宰职权扩大威胁皇权 D.保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了统治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8.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9.据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司法机构逐渐消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10.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1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12.下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
A.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 B.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 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4.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 B.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
C.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 D.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15.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 B.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
16.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1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18.唐代应试举子会在考前将自己的作品卷轴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政坛巨卿,主考官会与有社会名望且关系密切的人共同决定录取名单,故而请托之风也愈演愈烈。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
A.社会地位决定考试成败 B.科举取士并未实施
C.贵族政治仍居主导地位 D.选官制度有待完善
19.下表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据此可知唐代
类别
士族
小姓
寒族
人数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进士
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0
明经
81
63.3
18
14.0
29
22.7
128
制科
88
65.7
10
7.4
36
26.9
134
A.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B.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
C.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D.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
20.传说:“董永,西汉时出生在东台市西溪镇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曹财主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如果他生在汉武帝以后的汉代,他有可能被推举做官,主要是因为当时
A.选官注重道德品行B.董永才能出众C.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D.选官制度公平公正
21.“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22..
明初,设六科给事中。“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A.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 B.引发了中枢决策的异变
C.加强了对全国所有官员的监察 D.使得君主权力受到抑制
23.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B.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C.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24.《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该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25.在雅典,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联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高薪养廉 B.对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的一种补偿
C.以吸引妇女参政 D.为鼓励和保证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26.《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27.“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意味着英国
A.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 B.代议制最终确立
C.议会下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 D.国王统而不治
29. 2019年是英国正式承认美国实现独立236周年,当今的美国已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而美国的强盛的一个重要或根本方面就在于其“内在强盛”,即其政治制度的优越。美国建立之初为解决政治统一、国家安定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
A.总统制 B.三权分立体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
30.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B.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C.“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D.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摘编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4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6分)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命大臣窦仪制定了内容翔实、体例完善的基本法典《宋刑统》。其中规定,若官员在当时做判决时没有违背法律,事后接受他人钱财,也属于利用职权侵呑财物。太宗时发布诏令,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已放还者,有司不得叙用宋代还制定了加强监察官之间相互监督的《监司互监法》与协助监司巡察贪官污吏的《提、转、知、通按察赃吏诏》等以及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贪官的腐败行为。 ——摘编自李海涛等《宋代廉政政策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之摭议》
材料二
1872年7月18日,格莱斯顿政府向议会提出并通过了《秘密投票法》,英国开始实行秘密投票选举法,此后各投票站采用无记名投票法。188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颁布了《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第一次对选举开支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1889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历史上首部正式的反腐败法——《公共机构反腐败法》。法案明确规定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如果主动或者被动收受贿赂,都被法律认定为腐败行为。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来惩处此类罪行。凡触犯这项法案的人还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在这期间不得参与任何选举,取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甚至有可能连养老金的权利也会被剥夺。——摘编自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腐败问题探析》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宋代与英国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6分)
田家炳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A
C
D
D
C
B
D
A
D
A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C
A
C
A
B
A
D
B
A
C
C
A
31.(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2分)
原因:①中国:大陆文明;大一统帝国;集权思想;农业立国。②雅典:海洋文明;小国寡民;重视民主;工商业发达。(6分)
(2)中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也容易引发腐败、损害民权。(4分)
雅典:成为人类政治民主的源头,利于保障民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局限于小国寡民的城邦。(4分)
32.(1)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4分)
(2)关于法律的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而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关于法律的主体:中华法系侧重于刑法,而罗马法侧重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民法。(6分)
(3)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2分)
33.
(1)同:采取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异:宋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注意事后追责和重视官员之间互监、巡查等监督管理。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6分)
(2)领域:选举官员、公民权力和社会福利。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借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