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高中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4.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俗 B.农业生产 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
5.《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 B.商品经济繁荣
C.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
7.“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8.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9.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10.“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11.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12.“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13.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4.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5.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
A.土布市场消失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当地人崇洋媚外 D.生产土布的原料枯竭
16.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17.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
18.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19.“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材料中“中国富农大贾……仿造洋机器制作”产生了( )
A.洋务派的军用工业 B.外商在华的近代工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
20.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先后共拨至401 000两之巨”。这表明晚清时代( )
A.民间发展实业蔚然成风 B.政府对民族工业态度发生转变
C.官僚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D.资本主义的道路得到政府充分认可
21.如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据此可知( )
①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②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④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3.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24.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
①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②政府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有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26.1900年,蔡元培写了一则征婚启事:“1.女子须不缠足者;……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出现的社会新习俗有: ①恋爱自由,婚姻开始自主 ②离婚、再婚十分频繁 ③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④提倡天足,反对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
A.农村的封闭与落后 B.自然灾害相当频繁
C.未受列强侵略影响 D.封建传统思想浓厚
2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9.《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工展 D.海外市场的扩大
3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属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4分)
(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5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6分)
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某校高一年级两个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从中得出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他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厢情愿。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第二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1916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有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摘编自麦克尼尔《世界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对其材料和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使结论与材料基本相符。(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请勿抄袭材料)(10分)
高一历史答案
1.答案 A解析 “深耕易耨”强调农业生产中翻土和锄草环节,“多粪肥田”强调农田施肥,“长斗石,取上种”是说增长粮食的产量和必须选取上等品种,综合来说都是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故A项正确。
2.答案 C解析 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均带有主观色彩。
5.答案 C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土产甚富,足以供给”“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反映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C项。
6.答案 C解析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映的是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其他几个方面不属于,故A错误;“尽地力之教”“地力常新壮”反映的是讲究因地制宜,其他几个方面不属于,故B错误;材料指出农业耕种要注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强调自给自足,故D错误。
7.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与此相关的就只能是丝绸之路了。
8.答案 C解析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错误。
9.答案 B解析 材料第一句从农业发展没有荒田推及产品丰富商品经济发达,进而表明统治者保护商人的主张,故B项正确。
10.答案 C解析 从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获得信息。杭城应该指杭州,故A、B两项可以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突破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
11.答案 A解析 根据时代背景清朝和题干中置产业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可知,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念在于国家政策从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直到清朝一贯是重农抑商。
12.答案 D解析 “海者,闽人之田”,但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从材料中“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以看出是“海禁”政策造成的结果,故选D项。本题没有涉及朝贡体制,排除A项;B、C两项无从体现。
16答案 A解析 19世纪中后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布占领中国的市场表明中国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故A项正确。
21.答案 B解析 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可知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故①正确;材料广告信息不能明确看出产品功效,即未突出对产品功效的宣传,故②错误;广告设计借用西方自由女神像宣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品,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色,故③
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孤证不立,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3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农工商部出台政策,提出利用一战的时机加快工业的发展。说明民国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
25.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结合1943年抗战时期,故A项正确;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是在国民党统治后期,抗战结束后,故B项不正确;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日军掠夺服务的,实现“以战养战”策略,故C、D两项不正确。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2.C3.C4.B5.C6.C7.A8.C9.B10.C11.A12.D13.D14.C 15.B16.A17.B18.B19.C20B.21.B22,C23,D,,24,B25,A26,C27,A28,C29,C30,A
二、非选择题(40分)
31.答案 (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属实或不属实均可。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
(3)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原因: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
(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
32答案 (1)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帝:重农抑商。
(3)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33.(15分)示例一:选择第一组。可增加的材料: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12分)结论可修改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或者欧美联系加强)。(3分)
示例二:选择第二组。可增加的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文化交流与碰撞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12分)结论可修改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3分)
(说明:以上两个示例任选一个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