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0 KB
  • 2021-08-30 发布

【历史】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 ‎1.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A. 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 开始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 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秦帝国的强盛,其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方面,因此秦始皇的“中国梦”指的是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A选项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的措施是废分封,行郡县,B选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推行的,C选项排除;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D选项排除。‎ ‎2.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B.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唐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故A项正确;BCD项不正确,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行省制是在元朝时期,内阁制是在明朝时期。‎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C.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D.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宰相是丞相的俗称,丞相制度在秦朝创立,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清朝没有“宰相”,称“宰相刘罗锅”是犯了一个历史低级错误,故D项正确,C项错误;刘墉的身体与本题无关,故AB项排除。‎ ‎5.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珍惜亲情、渴望相聚逗表明对亲情和血缘的珍视,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肯定地是亲情,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看到“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向皇帝请旨)……述旨(口述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达皇帝旨意)。”这说明军机处 A. 实权很大,使皇权受到限制 B. 机构简单,行政效率低 C.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枢机构 D. 是决定军国大事的中枢机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没有实权,故A和D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由“接折(阅读奏折)……见面(向皇帝请旨)……述旨(口述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达皇帝旨意)。”可以看出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枢机构,故本题选C项。‎ ‎7.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A.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B.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C ‎【解析】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工部主要负责各项工程建设等,因此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转程序,故排除。‎ ‎8.“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B. 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汉代察举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按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不符合“举秀才”“察孝廉”等信息,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依据才能选拔官吏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僵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 王位世袭制确立 B. 分封制确立 C. 宗法制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选D。A项是夏朝时期;B、C两项都是商周时期。‎ ‎10.某同学在复习了“雅典民主政治”后,制作了以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D项中局限性:民主只属于自由民错误,应该是只属于公民才对,公民包括祖籍本邦成年男子,所以D是错误的一项,故选D;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我使许多流落外邦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①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②废除债奴制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废除债奴制,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建立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①②③正确;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故选A。‎ ‎12.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三大里程碑式事件标示着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因此C选项正确。雅典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C.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D. 罗马法蔑视人权 ‎【答案】C ‎【解析】行窃侵犯了私有财产,罗马法认为当场杀死行窃之人为合法,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对道德的强调,排除A;轻罪重罚是秦律的特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材料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对人权的蔑视,排除D。‎ ‎14.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 通用于世界各地 B.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C. 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D.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明显错误;万民法不仅仅适用于罗马帝国公民,它还适用于受罗马帝国控制的外国人,故应排除B项;C项是《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故应该选择D项。‎ ‎15.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A. 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B.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C. 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D. 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答案】B ‎【解析】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其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观念,故B正确;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观念,并非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也并非是“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排除AC;D是罗马法的影响,但并非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排除。‎ ‎16.《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下行使权力。”这段解说词说的是 A.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B. 英国的《权利法案》‎ C. 法国的《拿破仑法典》‎ D. 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B ‎【解析】材料“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国王…..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下行使权力”说明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同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排除A;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原则,使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故选B;法国的《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排除C;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德意志帝国皇帝大权独揽,君主专制为实,排除D。‎ ‎17.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确立了联邦制,故①正确;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故②正确;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也体现了立法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③正确;1787年联邦宪法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选项A、B、D排除。‎ ‎18.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 民主性原则 B. 司法独立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宪法制衡原则,材料中总统的叙述“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 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即行使权力时要有相对应的监督制衡部门,所以他强调的是分权制衡原则。‎ ‎19.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和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他们的共性是 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 国家元首都掌握行政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德等国的政体均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形式,代议制最大特点是议会负责立法权,故D项正确;德国的权力中心在皇帝,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故A项错误;英国是首相负责国家行政权,德国是宰相负责行政权,故B项错误;美国和德国政府首脑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 ‎20.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①‎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②‎ 政府首脑 总理 宰相 国家权力中心 ‎③‎ 皇帝和宰相 A. ①世袭②任期制③总统 B. ①世袭②任期制③议会 C. ①选举②终身制③总统 D. ①选举②终身制③议会 ‎【答案】D ‎【解析】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是选举;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任期终身;法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故答案为D项。法国总统不是世袭,德国皇帝不是任期制,排除A、B项;法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不是总统,排除C项。‎ ‎2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的是 A. 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B. 规定国家采取联邦制度 C. 规定不论性别、种族,人人平等 D. 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答案】A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原则体现在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故选A;B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不足,排除C;D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排除。‎ ‎22.有学者评价, 法国的共和制是一个" 早产儿", 便是一个" 难产儿", 这是针对法国政体发展过程中 A. 发生了大革命 B. 曲折反复特点 C. 君主派势力大 D. 共和派势力小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法国反复较量,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此过程体现了法国政体确立过程的曲折与反复,故B项正确,A项排除;CD项是B项出现的原因,排除。‎ ‎23.“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此规定来源于 A. 《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B选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的核心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的主权,A选项排除;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没有皇帝,C选项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国家没有皇帝,D选项排除。‎ ‎24.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标志是 A. 拿破仑加冕称帝 B. 热月政变 C. 第三共和国建立 D. 1875年宪法颁布 ‎【答案】D ‎【解析】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绕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展开了反复的较量,经过激烈的斗争,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故D正确;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属于帝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1794年热月政变,以后还有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的变化,不是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标志,排除B;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法国各派政治力量绕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展开了反复的较量,共和制没有最终确立,C错误。‎ ‎2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为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故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三者均不符合材料“最初的一步”的限定,排除BCD。‎ ‎2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 建立军事基地 D. 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列强急需市场和原料,而只有开放通商口岸才能打开中国的市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C项与鸦片战争无关;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 ‎27.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内容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有战争赔款 ‎②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③都割占了中国领土 ‎④都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和上海,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开放的是牛庄、淡水和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因此二者都有战争赔款、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①②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天津条约》并未涉及割让土地,③错误,BC选项排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错误,D选项排除。‎ ‎28.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海国图志》‎ C. 《定国是诏》‎ D. 《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依据太平天国相关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革命纲领,其中《天朝田亩制度》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而《资政新篇》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因此前者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海国图志》是魏源创作的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著作,与太平天国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与太平天国无关;D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后者,不是前者。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29.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发生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还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②④正确,选C;运动的规模、平均主义理想都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有相似之处,排除①③,排除ABD,所以选C ‎30.《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B.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 C. 日本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D. 割台湾岛给日本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体现了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新阶段,C选项符合题意;《天津条约》中国开放的汉口和允许外国传教士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就标志着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A选项排除;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不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B选项排除;割台湾岛给日本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D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 ‎3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五:(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汉初、北宋和元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并指出材料四中的选官制度正式形成的朝代。‎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体现出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制度:图①:分封制;图②:节度使制度。‎ 危害:使国家陷于分裂或严重的割据,导致严重的战乱(或社会动荡)。‎ ‎(2)秦朝:推行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北宋: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元朝:行省制。‎ ‎(3)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朝代:隋朝。‎ ‎(4)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影响:①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加重了皇帝负担,易产生决策失误。‎ ‎【解析】(1)根据图①中的“齐国、鲁国、燕国等国”可知判断出是分封制,根据图2中的“武威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可以判断出是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二者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为都危害了国家的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根据材料“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国并行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吸取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地方的统治措施是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根据材料“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是行省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是孝廉和才能,但是孝廉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依据是门第、族望和才能,但是门第、族望为主;根据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在隋朝出现的。‎ ‎(4)根据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分六部。丞相制度的废除的影响需要从君主专制的强化、加重皇帝负担和产生决策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2.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的两个国家各自政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体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案】(1)制度: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影响: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政治文献:材料二出自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三出自美国1787年宪法 政体:材料二君主立宪制材料三民主共和制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汉稳定;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实行城邦民主政治;结合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相关所学可知秦代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而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依据材料二可知王权受到议会权力的限制,结合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关所学可知该内容出自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因此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依据材料三可知合众国内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于国会和总统,结合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关所学可知该内容出自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影响相关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确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汉稳定,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