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7.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海者,闽人之田”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在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从材料中“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以看出是海禁政策造成的结果,所以选D。本题没有朝贡体制,排除A;BC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的“海禁”政策。需要学生掌握它的内涵、原因和影响。其中,“海禁”的负面影响考查的比较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A.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B. 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 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 “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主要体现了国家主权的丧失,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该课内容反映了
第141课 一个老婆婆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她的纺车。
A. 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B. 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C. 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D. 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机器纺纱对中国农村手工纺纱的冲击,并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此时棉纺织业也不是工业革命的典型行业,A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革,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C项错误。由材料“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可知,近代机器生产方式挤压了中国农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
4.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A. 极大增强了中国海军力量
B. 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 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 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中国的海军力量、西方民主思想和改变了通讯方式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AB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发展迅速,美国旗昌被招商局兼并,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的特点:
(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创造了有利环境
B. 欧洲列强放弃对华侵略,提供了有利时节
C. 倡导国货成为潮流,拓宽了国内市场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拥有政策保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可知国货盛行,结合时间1912年可知此时中国掀起了提倡国货的运动,故C项正确;选项A中“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开始,列强未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排除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6.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 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 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运用表格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A材料没体现;题干没有涉及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排除;C错在“始终”上,C不符合史实。分析表格材料“列强放松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而列强卷土重来则民族工业萧条,再到日本的经济掠夺民族工业遭摧残以及美国商品涌入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这没个阶段都是在强调列强侵略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名师点睛】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自身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三座大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局长期动荡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7.从图1、图2到图3,反映了建国以来
A. 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 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答案】D
【解析】
图一是1953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二是人民公社时期;图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三幅图说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的积极性较低,故C项错误。
8.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片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开始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A项开始于1978年;BC项开始于1984年;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师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9.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 “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 “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 “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80年,经济特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A项排除,B项错在“高度自治权”;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上海浦东1990年开放,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10.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评论反映出
A.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 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 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 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各女工种种丑态”“男女相淆”中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冲击了原有的“男女有别”的思想观念。故选B项。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11.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A. 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 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C. 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成千上万的行人”可以看出各种各样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类型人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说明了上海的繁荣状况,没有说明其他城市的状况,故A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
1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
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
14.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和计划指导都属于国内调整经济发展的措施,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则促使商品大量对外倾销,将经济危机对外转嫁到其他国家,具有民族主义色彩,故排除A、C、D项,故选B。
16.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戴高乐强调了
A. “自由主义”模式的改变
B. 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 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可知是强调国家应该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指导、干预国民经济,结合所学知识,这也体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改变“自由主义”模式,故A项错误;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后,故D 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7.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B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排除;C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比较、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知识分析比较即可。
18.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临时,各国竞相提高关税,把其他国家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导致危机加重和国际关系的恶化。战后为吸取这一教训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减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体系·关税总协定。
19.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
A.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错在“决定”,故B排除。材料的重点不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D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核心内容是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表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现状下的具体表现,经济区域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又对经济全球化起阻碍作用。
20.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等企业卖产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
A. 走自己的路,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
B. 关注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C.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要用西方的产品与理念
D. 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西方的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自身实力以迎接挑战。据此,B正确;ACD均不是我们应持有的态度,不符题意。
21.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人文主义”的内涵,即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A是三纲内容,强调严格的等级秩序,B是说天理和人欲不能并存,是理学的内容,D是心学内容,ABD都是对人性的压抑,只有C强调了百姓(人)的重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2.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
2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注重血缘关系,用亲情关系来影响法律,说明法律的执行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C、D两项说法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24.王守仁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一般人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守仁
A.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 科学地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提出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一样,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A正确;B项科学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王阳明没有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排除C;D项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排除。所以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名师点睛】天人感应、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的区别
天人感应: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必须遵循天道,行仁政;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目的是在于融会贯通而明“理”并非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25.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的受旌表的贞女烈妇人数统计表: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妇女贞节牌坊数量猛增,依据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守节殉节的妇女数量增加,与政府治国是否严谨无关,故排除A项;贞节牌坊的设立也体现不了世风是否日下,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稳固,没有出现衰落,故排除C项。妇女守节殉节是受程朱理学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是对人性的摧残,故选D。
【点睛】“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26.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明朝关于杂剧的禁令,一是禁止扮演帝王将相,二是支持封建道德楷模,这就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B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文化专制的内容,禁止在杂剧中扮演帝王将相不属于文化专制的内容,故A错误;君主专制走向反动,这一信息点在材料中未涉及,只是涉及统治者关于杂剧禁令,故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的信息点,故D错误。
【点睛】
根据“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表明这一禁令适应了统治着统治的需要。
27.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了《谕英国国王书》,其中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
A. 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已做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
C. 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D. 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天朝柔远绥怀”可以看出,林则徐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排除A;材料中林则徐给英王的信中无法看出其做好防备工作,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供林则徐学习西方器物的信息,而且根据所学可知,是洋务派首先学习西方器物,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排除C。
28.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根据时代的不同需要对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点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影响:①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②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③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中国近代严复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9.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
30.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C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战争所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英法等国,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地主阶级的梦想破灭,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得出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没有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而题干中的时间正好符合学习西方的器物与制度的内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三题,第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成因。
【答案】(1
)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歐洲;伴随看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虽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2)同:都是以海上交往为主;所到之处涉及亚洲;存在商业方面的交流。异:涉及的苑围,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范围局限于亚洲,新航路涉及全球;方式上,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伴随的是和平交流,新航路开辟则和殖民扩张相结合。(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成因:对外交往的目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政府的对外政策不同。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从官府作用、航程范围等角度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交流渠道和程度的影响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对外交流途径、涉及地区和领域等方面来分析相同点;不同点从涉及范围、交流方式等方面来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中西方对外交往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程度、政府的对外政策等来说明。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
——摘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之处,取得了什么共同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初期的美国和法国为例,概括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答案】(1)不同: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保证充分就业来推动生产,而法国则是实行大规划的国有化。效果: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特征: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明:政府加强经济立法,明确经济发展
方向,指导经济发展;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调控经济,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推行福利主义政策,保护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
【详解】(1)根据“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可知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保证就业来推动生产,而法国则是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和福利制度。美法政府的措施虽然有所差异,但在当时它们都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法政府的做法都属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其体现的突出特征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二战结束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加强经济立法、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以及福利主义政策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3.“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
(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
【答案】(1)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
主要差异: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
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是手工商业时代。
(2)主要措施: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
(3)评析: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但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提出近代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代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声,但未对当时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儒家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可从产生的背景和内容主旨两个方面比较新旧民本主义的差异。
(2)依据“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等内容可知新民本思想主要通过扩大宰相权力,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等措施约束君主权力。
(3)依据“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并结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对新民本思想应该一分为二的进行评析,既要看到其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代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声。又要看到它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未能提出近代的民主思想;未对当时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