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下期5月月考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赵溪彤 审题人:曾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 )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2.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
A.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
A.监察官拥有实权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5.公元前2世纪,罗马妇女与非公民结婚的现象渐多,为挽救风纪,米尼(西)亚法规定凡罗马妇女与非公民结婚,所生子女一律不能取得罗马国籍。这一规定( )
A.取消了妇女的公民身份 B.不利于罗马的对外扩张
C.维护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 D.有利于公民法的形成
6.《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要负责。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注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注重将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8.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法国贵族成员更是发出感慨: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导致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圈地运动的推动
C.贵族生活的奢靡 D.重商主义的式微
9.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 B.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10.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更多。”恩格斯也提道:“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这反映的是英国( )
A.新经济时代的贸易特点 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贸易观点的终结 D.殖民掠夺的野蛮
11.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12.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13.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这体现了( )
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 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
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 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
14.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15.某学者认为:“大国政府一方面应该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给社会的自由发展留有空间。美国很好地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平衡。”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B.构建起三权分立的体制
C.规定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 D.规定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16.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
A.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 B.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
C.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 D.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
17.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
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
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 D.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
1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 )
A.封建主义残余 B.资本主义制度
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
19.表3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
阶层(职业)
年代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6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D.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20.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21.被誉为“宗教改革晨星”的英格兰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1330〜1384)宣布:“
但愿上帝使这地方的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有好的福音注解……用福音和上帝的命令切实无误地教导人民!”他的这一主张( )
A.彻底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B.近似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
C.强化上帝在世俗社会的绝对权威
D.直接指导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发展
22.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23.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 )
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 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 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
24.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
A.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古希腊 B.文艺复兴熏陶下的英国
C.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D.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二、材料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
。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所构成的。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作模式。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摘编自(日)彬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第一任美国总统。
——摘编自(美)美尔奇斯和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1)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10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总统与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分析美国总统之所以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15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一直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是否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曾面对亲友的责难,表白绝来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 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否认其到过中国;1999年,中国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出版《马可·波罗在中国》,确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争的主要问题大体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无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书中没有提及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语名等。
有人从争辩双方的学术背景方面进行了论证,几乎中国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英国学者吴芳思是否认派的代表,其不是研究蒙元史的专家;只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
——据刘大年《历史学理论的建设问题》等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12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在《海权论》一书中提出“海权”的概念,“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和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与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马骏主编《战争论丛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马汉“海权论”提出的背景。(7分)
(2)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海洋霸权的兴衰历程,并谈谈你对“海权”的认识。(8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5 CDDCB
6——10 CDADB
11——15 ADACA
16——20 BAACC
20——24 BABD
25.(1)特点:横跨欧亚;极端依赖商业收入;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推选产生大汗;大汗的更替相当于王朝的更替。(10分,任答4点即可)
(2)类似之处: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权力受限;由选举产生;治理不同种族的人群;领导的中央政府对其个人负责。(9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邦联制度的不足;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战争的经验。(6分)
26.
27.(15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
海洋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通道;西欧大国的兴衰与海洋霸权密切相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美国工业实力迅速增强,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7分)
(2)历程: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确立起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最终击败荷兰,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战胜法国,于18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西半球的霸主,二战后,成为世界头号海洋强国。(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认识:树立海洋意识;加强海防建设;开发海洋资源。(任答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