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1-08-30 发布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这句话所体现的主张属于(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传统道教 ‎3.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4.唐代中期后,儒学中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对该史料的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说明在唐代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B.说明在唐代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说明在唐代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 D.说明在唐代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 ‎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6.‎ 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8.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 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 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 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D.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9.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10.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1.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D.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12.毛泽东在一首诗词中写道“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注:二十万:指国民党兵力二十万人;不周山:借喻国民党统治支柱。)其中反映的史实是发生在 A. 毛泽东明确了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3.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A. 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15.“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16.欧洲的近现代文明,按其历史渊源说,不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两大因素的结合,下列属于这种结合最早结下的硕果是( )‎ A.权力的神话色彩被祛除 B.神被拉到了地上 C.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 D.大工业的科学基础 ‎17.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他可能属于( )‎ A.古希腊思想家 B.文艺复兴倡导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18.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19.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20. ‎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 C. 启蒙运动 D. 科学社会主义 ‎21.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22.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者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通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民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布鲁尼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如此劝诫:“你应当致力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语言……其次,要熟悉人情世故,这是人文学的含意,因为它使人完美,能赢得赞美。为此,你的知识要广,要内容多样,并且有丰富的切身经验。凡能有助于你成名的,一样也不要遗漏。”这段话呈现的人文主义者的人生理想是(  )‎ A.进入学院之中,努力钻研语言学 B.退居山林与自然为伍,不问世事 C.知所进退,认清现实利害以保身 D.通情达理,学而能用以追求声名 ‎24.“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 A.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 B.人口素质的提高 C.心灵的迷茫、虚无和痛苦 D.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三小题,52分)‎ ‎25.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尚未取得独尊地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已经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了。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简直就是庄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为政“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下启了韩非的极端尊君、极端维护等级制度的势位思想。梁启超则说:孔子的为人行事,有时表现为“温良恭让”,有时又表现为“发强恭敬刚毅”;有时表现为“冲淡悟退”,有时又表现为“内热栖皇”,奔走于诸侯之门;有时表现为“无可无不可”,有时又表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编自张岩《试析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 材料二 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材料三 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材料四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思想的影响。(4分)‎ (1) 材料四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2分)‎ ‎26.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6分)‎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4分)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10分)‎ ‎27、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谈到:“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大地里,……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 ‎(1)据材料一,二,三,谈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各有何特点?(6分) ‎ ‎ ‎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思想内容和成果来论证学者钱穆“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的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杨.280字左右)。 (14分) ‎ 历史答案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C D A C D C A A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A B D A B C B ‎ C D C ‎25.(1)变化: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偏离、对立乃至矛盾、尊崇与美化。)(2分)‎ 原因: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声名显赫,影响巨大;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孔子为人行事的多变性;阶级属性的差异。(4分)‎ ‎(2)影响:遏制了人欲;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促进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童蒙教育的发展。(4分)‎ ‎(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2分)‎ ‎26.(1)思想原则:世俗主义、平等主义、人民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任意3点6分)‎ ‎(2)不足之处:(4分)‎ ‎①“排满”意识带有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 ‎②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和纲领。‎ 主要内容:(3点8分,4点10分)‎ ‎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②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 ‎③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和政治民主化;‎ ‎④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或国家现代化。‎ ‎27(1)洋务运动:折中性或可行性 维新变法:把儒家经典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中西结合、托古改制) 新文化运动:用民主科学思想改造中国文化。(6分) (2)‎ 论点(2分)‎ 一个国家的变革需要结合本国历史文化,政教渊源才能取得一定成果。‎ 论据(6分)‎ 洋务运动 坚持中国的纲常伦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先进人才;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维新变法 借用儒家经典,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思想启蒙,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 继承积极入世的传统精神,宜传民主科学。‎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 论证(4----6分,字体2分)‎ ‎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