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8-2019内蒙古通辽市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内蒙古通辽市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 ‎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 ‎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5.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6.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 ‎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8.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是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 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 ‎9.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发展,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那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0.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 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任期制 B.代议制 ‎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 ‎1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反映了古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B. 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统治者极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 法律条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12.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14.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 A.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16.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17.“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B.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18.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20.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2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 D.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2.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其中“辛亥革命的事业”是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颁布《临时约法》‎ ‎23.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25.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6.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27.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8.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D.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2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3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能及其特点。(6分)‎ ‎32.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会议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材料二 民主政体中控制“控制者”的机构说来极为简单,既然我们认识到人都有天生的弱点,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控制者,那我们就让几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人平等竞争吧。所以三个平等竞争的野兽就是民主,而一个“圣人”却是专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英国什么制度?据材料一 ,分析英国这一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近代民主政体中是怎样实现“平等竞争”的?(4分)‎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 ‎33.(15分)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 ‎ ‎(2)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4分)‎ ‎(3)结合所学内容,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5分)‎ 分)‎ 通辽2018-2019-1学期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D.2.A.3.D.4.D.5.A.6.C.7.D.8.A.9.A.10.D.‎ ‎11.D.12.D.13.A.14.C.15.D.16.B.17.D.18.C.19.B.20.C.‎ ‎21.C.22.B.23.D.24.B.25.B.26.D.27.A.28.D.29.D.30.B.。‎ ‎31.(12分)‎ ‎(1)秦: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汉: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3分)‎ ‎(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3)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特点: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6分)‎ ‎32. (13分)‎ ‎(1)内阁制;特点:内阁集体负责制,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多数党组阁;实行两党政治。(6分)‎ ‎(2)实现: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两党制的形成、联邦制原则、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构成。(任答2项即可得分)(4分)‎ ‎(3)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民族平等的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3分)‎ ‎33.(15分)‎ ‎(1)甲午中日战争(或者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分)‎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4分)‎ ‎(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