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7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八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思维导图】
第21课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专题主线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主线一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主线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主线三 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真题再现
1. (2018·全国Ⅰ卷·T35)下图反映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联合国。
【解题思路】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答案:A
2.(2016·全国Ⅰ卷·T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欧洲一体化,考查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欧洲的联合开始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加强了对西方国家的控制,故B错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对峙局面,故C错误;“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故D错误。
答案:A
三、考纲解读
【考纲分析】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查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侧重于美苏关系发展的角度,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体措施、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二战后对美苏两极格局冲击的主要因素角度命题,考查西欧、日本、中国及其第三世界在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考查二战后大国关系的演变。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关注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的命题考查。
本考点运用图文材料创设新情境命题,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较少。
【核心考点】
考点一 “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1) “冷战”的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全方位的对抗。
(2)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有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③美苏冷战表现为政治对抗、军事对峙、意识形态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是当时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课堂演练】
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
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解析: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错误。
答案:A
2.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C项时间错误;D项题干未谈到。
答案:A
四、典例精析
【经典例题】
1.(2016·全国Ⅱ卷)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C项与不结盟运动的时间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
答案:D
2.(2015·全国Ⅱ卷•T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
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考查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题思路】把握不住历史线索发展的核心,误选错误答案。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线索有一个核心即美苏冷战对峙,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C
【变式提升】
1.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2.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做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该学者描述的现象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C.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解析: 雅尔塔体系下,把欧洲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下,西欧一体化未打破原有的地缘政治,A项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更多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积极互动的结果,不是“美国”“屈服于这种选择”,B项错误;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局面,第三世界的崛起“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故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下,世界日益割裂成两部分,全球化也未改变这种地缘政治,与材料“地缘政治舞台上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符,D项错误。
答案:C
五、课堂练习
1.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年,增加至14个。此后,
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是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这反映出
A.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 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西方冷战战略的调整 D.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动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9
年开始,有更多的国家加入美国领导的北约可以看出是西方冷战战略的调整的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2.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会议,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
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南斯拉夫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联系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 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
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 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捷克政府的决定,是冷战导致“南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拒绝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呈现分裂状态; A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C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B
3.二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体现出解决战后欧
洲的经济问题也是美国对欧洲国家所期待的。”乔治·凯南的这一表态
A.出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D.侵害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乔治·凯南鼓励欧洲通过联合解决战后欧洲的经济问题,主要是想借助欧洲的联合防范苏联,是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故A项正确。
答案:A
4.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的利益。”1970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说:“美国不能也不会制定方案,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责任。”这一变化
A.说明美国已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意图
B.反映了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丧失
C.反映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较大改变
D.源于石油危机引起的美国经济“滞胀”
解析:材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实行战略收缩,不代表放弃“领导世界”的意图,故A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并未衰退,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B错误;材料反映美苏争霸美守苏攻的战略态势,故C正确;石油危机开始于1973年,故D错误。
答案:C
5.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有200海里的管辖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解析:“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意识提高,在本质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没有建立,B项错误;C项中动摇错误;D项中联合国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