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
A. 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 宰相权力遭到侵夺
C. 内朝官员位高权重
D. 中枢决策程序失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遭到侵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内朝官员位低权重;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并非中枢决策程序失当。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 批评民众麻木不仁
B. 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C. 鼓舞民众团结抗战
D. 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38”、“散沙团结,可以御敌”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丰子恺将中国四万万人喻为“散沙”,将抗战喻为“沙袋”,用沙袋装沙,鼓舞民众团结起来,抵御敌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丰子恺对民众的批判;B选项错误,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1938年国民党在正面战争组织多次战役,并非不抵抗。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1912年3月,统一党成立,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同年5月共和党成立,其党义是保持全国统一,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应世界大势,以平和实行立国。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国家面临分裂的重大危机
B. 各党派之间的政治理念分歧缩小
C. 民主共和观念成为人们共识
D. 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向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国家主义”、“国家权力”等信息,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向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面临分裂的重大危机;B选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了两个政党构建民族国家的宗旨,不能得出当时各党派之间的政治理念分歧缩小;C选项中“共识”的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1956年底,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
A. 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
B. 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 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
D. 构建起基层治理的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举措使党的基层组织大量建立,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不是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C选项错误,新中国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与材料时间发布;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举使基层治理的体系得以构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
A. 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否定了“一边倒”方针
C.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认识认为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一边倒”方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盲目地、无原则地倾向苏联,这一认识并未否定“一边倒”方针;C选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不是材料中认识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罗马社会早期,动产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大,人们对财产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对交易迅捷的渴求。因此,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商品交易亦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
A. 立足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 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能有效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 表明罗马契约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信息可知,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并非高度发达;C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忽视了交易的迅捷,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罗马契约制度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并未体现其不断完善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
A. 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B. 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
C. 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
D. 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面临的严峻任务是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而不是废除奴隶制,达成政治共识是当时的首要任务,所以北方州做出了妥协,南方州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内容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不能反映出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B选项错误,南方州支持的是奴隶制,并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的妥协,不是矛盾激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1956年,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策的提出
A. 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
B. 得到了各国共产党的支持
C. 反映出美苏对第三世界争夺
D. 说明苏联放弃了争霸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信息可知,该政策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各国共产党对此政策的态度;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苏争夺第三世界;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并非放弃争霸政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圆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差异性
B.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 铸币形制体现古人的智慧
D. 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形制上来源于刀、铲、纺轮或玉璧等生产生活用具,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铸币形制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货币的产生;D选项表述错误,各国使用货币与推广农具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B. 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
C. 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
D. 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兼并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就在根本上为地主、商人购买土地、兼并土地提供了条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现象,但不能得出其日益严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关;D选项错误,土地兼并与政局动荡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下表反映了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北宋时
类别
户数
钱数
大姓
35
154万余贯
酒户
27
小姓
27093
83万余贯
合计
27155
237万余贯
A. 中小商户经营困难
B. 开封城市商业繁荣
C. 政府重视商业税收
D.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官营借贷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商人尤其是中小商人对资金的需求,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据此可推知,北宋开封城市商业繁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出现借贷情况并不意味着经营困难;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并未体现税收情况;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长途贩运贸易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 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 屈从列强以赢得西方国家支持
C.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 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厘金是地方政府征收的商业税,收入除以一定数额报效中央外,很大一部分由地方当局自由处置,表现出封建地方割据性,成为地方督抚擅专的经济基础,所以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解决其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并非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选项是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外因;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提高进口关税的要求,并非扭转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逆差局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统区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新设国家资本厂家数
3
27
73
111
128
新设民营资本厂家数
60
182
346
406
738
A. 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
B. 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
C.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D. 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37年至1941年国统区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数量不断增多,说明这一时期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仅依据此时期新设工矿企业的数量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选项错误,此时处于日本侵华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劣;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并未体现国际局势的制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1952年9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至1960年年中,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技术引进总额达41.7251亿美元,而技术出口总额仅为19.437万元人民币。这反映出
A.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B. 和平外交政策促进外贸繁荣
C. 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的薄弱
D. 技术引进加速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我国技术出口总额远低于技术引进总额,这反映出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的薄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我国技术出口总额较低,科技发展较为落后;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和平外交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革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现代中国正快步走进“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等系列现象纷纷出现。这说明现代中国
A.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 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布局的优化
C. 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D.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微”代表着简洁,快速、浓缩和高效,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等高科技使“微博”、“微信”、“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技发明对经济布局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 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也进入美洲,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洲与美洲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只是瓦解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选项错误,欧洲殖民者给美洲本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美洲传统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并非是各洲文明双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7.下表是根据张新光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及其现代转型》绘制的法国农民土地状况和经营模式。据此可知,法国农业的这一状况
1862年
780万土地占有人
1—10公顷46.5%
不足1公顷38.5%
360万个小农户无力交纳税款
1882年
80%的农户直接耕种土地经营面积占全国土地的60%
12%的农场主采用租佃制经营形式
A. 促进了法国政局的稳定
B.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C. 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
D. 加速了代议制的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82年法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和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混杂经营、参差不齐的局面,而这种小农经济在法国农业中居于主导地位,造成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使法国的资本主义因缺乏足够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发展缓慢,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并非政局稳定;C选项错误,19世纪法国农业主要特征是以投入小量资本和大量劳动进行的,农业设备较为原始落后,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D选项错误,小农经济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8.1890年,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德国生铁和钢的价格降到了欧洲同行业中的最低。这反映出
A. 德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迅猛
B. 德国传统工业在欧洲缺乏竞争力
C. 英国垄断国际价格操纵了市场
D. 垄断组织全面地影响着德国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受技术革新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1890年,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德国生铁和钢的价格降到了欧洲同行业中的最低,大大增强了德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反映出德国钢铁工业的强劲增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德国钢铁产品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英国的信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垄断组织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9.1929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制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提高利率6.5%;30日,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到伦敦,致使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不久后,大危机全面爆发。这说明美国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
A. 为美元全球霸权地位动摇所直接导致
B. 根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
C. 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D. 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在国际市场上提高利率和从纽约的撤资行为推动了经济大危机大爆发,这说明美国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其世界霸权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疯狂的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在当今时代,凯恩斯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和无限赤字引起的滞胀局面难以消除时,人们往往又把目光重新投向胡佛的自由经济模式,重新审视它的价值。于是,胡佛从一个被遗忘的失败者,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进步主义者”。这表明
A. 胡佛反危机措施遭到人们误解
B. 胡佛措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C. 研究历史应该结合特定的环境
D. 胡佛政府成功解决了“滞胀”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一些措施并非毫无价值,也有可取之处。面对经济“滞胀”,人们又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所以评价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的功过不应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应该结合特定的环境,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下研究历史,并非是胡佛反危机措施遭到人们误解,也不是胡佛措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训;D选项错误,美国经济“滞胀”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与20世纪20年代末的胡佛政府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1.1926年,斯大林说:“新经济政策只是以退却为开始,但它预计在退却过程中重新部署力量并举行进攻,其实,我们已经进攻几年了,而且很有成效地进攻着:发展我们的工业,发展苏维埃商业,排挤私人资本。”这表明斯大林
A. 指明了工业化发展的途径
B. 消灭资本主义的决心坚定
C. 认识到工业化的基础薄弱
D. 有结束新经济政策的意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和曲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已经不能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不必再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和资本主义活跃,这表明斯大林有结束新经济政策的意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指明工业化发展的途径;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斯大林消灭资本主义的决心;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苏联工业化基础薄弱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2.1932年,苏联共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以便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这些举措旨在
A. 保障工业化的需求
B. 利用计划经济向共产主义过渡
C.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为了改变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造成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在此背景下,苏联建立机器拖拉机站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其目的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保障工业化的需求,因此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工业化的需求,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C选项错误,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等举措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选项错误,这些措施正是斯大林体制弊端的体现,其目的并非是改变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3.1979年3月,在法德协调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此后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先后加入。EMS成员一致同意固定任何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政策。这一体系的建立
A. 是为了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B. 表明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C. 瓦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 实现了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建立更加密切的货币合作,统一货币政策,建立统一货币,以便在欧洲建立一个货币稳定区,从而摆脱美元的控制和影响,加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体系建立后仍然存在各主要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得出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C选项错误,这一体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但并未使其瓦解;D选项错误,欧洲货币体系各主要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货币汇率不稳定,其汇率机制也存在局限性,该体系并未实现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4.世界银行在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这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可知,世界银行
A. 充分肯定了计划经济模式的优越性
B. 号召世界各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认为政府的根本责任是主导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信息可知,世界银行认为,变革的世界需要一个有效政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政府的有效性首先表现在它能够遵循经济运行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作用以及对产业结构的整合作用,由此可知,世界银行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银行并未肯定计划经济模式的优越性;B选项错误,世界上大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不是“有效政府”的内涵;D选项错误,世界银行并未将主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根本责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古代中国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C. 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孝道文化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它与血缘宗法观念紧密联系,孝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产物。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定影响,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下;C选项错误,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D选项错误,孝道文化在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时就已经存在,两者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6.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A. 君主权力的特殊性
B. 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C. 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D. 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韩非认为,尧再怎么贤德,如果没有权势,尧连三个人都管不住,更不用说治理天下了。桀贵为天子,能让天下大乱。他认为治理国家在于有没有权势,而与贤德无关,这是在论证君主权力的特殊性,强调权势地位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策的与时俱进;C选项错误,韩非并未谈论变革旧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权势的特殊地位及作用,并未论证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7.在汉末兼并战争中,曹操因控制了汉献帝,使舆论大多倒向他这一边。如袁绍举兵攻曹操时,其谋土沮授认为:“曹操是兴义兵、奉天子顺义而为,袁绍攻曹乃是‘兴无名之师’的不义之举。”这反映出当时
A. 曹操是传统文化捍卫者
B. 兼并战争不得人心
C. 儒家君臣伦理影响力强
D. 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曹操奉迎天子在舆论上取得了胜利,争取了士大夫的归心,威慑了对手,使自己师出有名,这反映出当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儒家君臣伦理影响力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曹操奉迎天子的目的是为其争霸服务,并非捍卫传统文化;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曹操利用传统君臣伦理思想争取舆论支持,并未反映兼并战争不得人心;D选项错误,曹操奉迎天子符合传统的君臣伦理思想,不能反映出主流思想受到冲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8.古代传说中,与虞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在其母的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但后来被舜所感化。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不过,明代王阳明却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由此可见,王阳明主张
A. “性本恶”
B. 格物致知
C. 知先行后
D. “致良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认为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人性没有善恶之分,人人都有良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王阳明强调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恶皆在一念之间;B选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不是王阳明的主张;C选项错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标题
内容节录
衣服冠履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言语步趋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读书写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A. 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 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C. 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 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等信息可知,这是提倡儿童要有合理方式生活,因此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童蒙须知》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C选项错误,《童蒙须知》是儿童启蒙读物,并未体现官方基础教育体系的完善;D选项错误,《童蒙须知》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并非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0.据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被创作出来,从史前时代一直到明朝,每个朝代都有对应的历史演义小说出版,而且有的还有好几种版本。这表明当时
A. 商业出版迎合了市场需要
B. 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普及
C. 世俗文化整合了价值观念
D. 历史小说创作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出现历史演义小说刊行的盛况。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兴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的文化心理需求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当时小说刊刻是否应用了活字印刷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技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也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价值观念的整合;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历史演义小说刊行的盛况,但并未通过比较说明其成为主流。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1.乾隆时期,扬州盐商的昆剧家班,不仅为主人服务,为皇帝演出,还明码标价,走上社会为一般观众演出,甚至出城到乡下演出。据此可知,扬州盐商的昆剧家班
A. 主要服务于富商贵族
B. 代表昆剧艺术的最高水平
C. 具有市场化商业性质
D. 引发昆剧业内的恶性竞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盐商的昆剧家班“明码标价,走上社会为一般观众演出,甚至出城到乡下演出。”,具有市场化营业性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扬州盐商的昆剧家班“走上社会为一般观众演出,甚至出城到乡下演出。”,并非主要服务于富商贵族;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昆剧家班的艺术水平;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昆剧家班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2.在唐朝存在的290年里,从帝王、宰相、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歌妓,都有诗作存世。这反映出当时
A. 科举考试以诗歌为主
B. 政府极力排斥其他文学形式存在
C. 诗是流行的文学体裁
D.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是流行的文学体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唐朝和尚、道士、歌妓都有诗作存世,他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材料并非反映当时科举考试以诗歌为主;B选项错误,唐朝并不排斥其他文学形式的存在;D选项错误,唐诗属于精英文化,不是世俗文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3.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 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B.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 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已经认识到侵略危险的存在,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洋炮及仿造西式战船,这表明林则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林则徐“探访夷情”,说明其没有摆脱传统“夷夏”观念;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此时尚未发生;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对英国的认识程度有限,并未洞悉英国的实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4.19世纪晚期,随着众多报刊、新式学堂、学会等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现代知识分子开始依托这些新式的社会建制而活跃,这群知识分子的身份多元,在上层的国家权力与下层的市民社会之间形成了政治批判的公共领域。这在当时有利于
A. “中体西用”的践行
B. 维新思想的传播
C. “扶清灭洋”的成功
D. 民主共和的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世纪晚期”、“众多报刊、新式学堂、学会等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新式的社会建制”、“政治批判”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出现的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政治改良运动,开办学会是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学堂、报刊三者合一,都以开民智为主要目的,所以这在当时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纲常伦理,巩固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与材料中“政治批判”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知识分子“政治批判”无关;D选项错误,19世纪晚期中国仍处于清政府封建统治之下,并未实现民主共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5.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
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B选项错误,19世纪末的中国仍处在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政治体制并未发生质变;C选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6.1928~1936年,《社会主义月刊》等刊物鼓吹法西斯主义和领袖独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等公开写文章抵制、批判,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制度的争论也是公开进行的,《独立评论》等杂志还就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展开讨论。由此可知
A. 经济发展助推了观念进步
B. 暴力革命催生新的发展方式
C. 国内外局势影响社会思潮
D.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28~1936年,《社会主义月刊》等刊物鼓吹法西斯主义和领袖独裁,这既是受到了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取得了“成效”的影响,也与蒋介石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独裁地位,加强其政治和军事统治的需求有关,由此可知,国内外局势影响社会思潮,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鼓吹法西斯主义和领袖独裁不能称得上是观念进步,依据材料也不能得出这是经济发展的影响;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暴力革命的信息;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此时期的社会思潮,并未体现社会动荡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7.孙中山主张土地和资本归为公有,“惟人工所得生产分配之利益,为其私人赡养之需。而土地资本所得一分之利,足供公共之用费,人民皆得享其一份子之利益,而资本不得垄断,以夺平民之利”。据此可知,孙中山
A. 吸取西方教训防止暴力革命
B. 以人为本提高生产发展水平
C. 强调节制资本保障工人权益
D. 主张社会革命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孙中山主张土地和资本归为公有”、“人民皆得享其一份子之利益,而资本不得垄断,以夺平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原则,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所以孙中山主张社会革命稳定社会秩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孙中山防止暴力革命的要求;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不是提高生产发展水平;C选项只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原则中的一部分,并未涉及“平均地权”的内容,表述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8.1930年,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说:“由你相信XXX式的流动游击政策一点看来,似乎你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有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个全国暴动。”这反映出当时
A. 毛泽东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 “工农武装割据”在党内已达成共识
C. 游击战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战略战术
D.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批评了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和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他认为,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必须在广大农村建立巩固的红色政权,发展革命根据地,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提出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林彪相信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少人仍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这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在党内尚未达成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林彪相信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无法得出游击战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战略战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9.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指出:“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B. 重视适应人民要求的文化建设
C. 强化文化教育的意识形态
D.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发展人民文化,使文化普及于人民大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适应人民要求的文化建设,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建设适应人民需求,为人民服务,并未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没有强调意识形态色彩;D选项错误,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尚未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和重点指出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0.邓小平说:“前几年很多干部不看报,现在不同了,报纸有威信,看到报纸讲什么就要照着去做,社会上很多人从报纸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解决自己的问题。”这说明邓小平
A. 认识到报纸传递信息的作用
B. 强调领导干部养成读报习惯
C. 主张加强对报纸发行的控制
D. 对报纸内容的真实性较关注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看到报纸讲什么就要照着去做,社会上很多人从报纸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解决自己的问题。”信息可知,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报刊在信息的传播、收集和反馈中的作用,认识到报纸传递信息的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中邓小平肯定的是报刊传递信息的作用,并非强调领导干部养成读报习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报纸发行加强控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邓小平关注报纸内容的真实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在天文历法皆有造诣的方以智和黄宗羲是“西学中源”说的早期代表。全祖望先生的《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及《鲇琦亭集》(卷十一)中曾提及这样一句话:“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故而黄宗羲的思想可见斑。后经康熙帝的提倡,“西学中源”说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彭文福、杨济榕、林雅盈《论戴震的“西学中源”思想》
材料二在19世纪,复古、排外心理在中国普通存在,改革需要社会支持。对芸芸众生讲孔夫子不如牛顿、华盛顿,显然会碰壁。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一封信中说得很清楚:“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汤奇学《“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中源”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大讲“西学中源”说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说的历史影响。
【答案】(1)特点:起源时间早;集中在天文历法领域;皇帝提倡。
(2)原因:作为对付守旧派的策略,西方中源”说利于弥合守旧派和维新派之间的分歧;减少改革阻力,争取社会支持;自身知识的局限,对西方文化本质认识不足。
(3)历史影响: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混淆了古代中学和近代西学的本质区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人的虚骄、崇古等恶习,限制了新派的视野。
【解析】
【详解】(1
)依据材料一中“‘西学中源’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后经康熙帝的提倡,‘西学中源’说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等信息可概括得出明末清初“西学中源”说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中“在19世纪,复古、排外心理在中国普通存在,改革需要社会支持。”、“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弥合守旧派和维新派之间的分歧、减少阻力,争取社会支持、自身知识的局限,对西方文化本质认识不足等方面说明维新派大讲“西学中源”说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中“这种‘西学中源’说主要是就天文历算领域而言的,后来才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及材料二中“聪明的办法莫如张法古之旗,在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学西学。”、“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混淆了古代中学和近代西学的本质区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人的虚骄、崇古等恶习,限制了新派的视野等方面分析“西学中源”说的历史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时期,英、法、德三个国家是欧洲影响最大的国家,它们的生产发展水平最高,三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最能代表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以俄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比较落后,其工人运动只是受到上述三国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不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代表。尤其是俄国,相对于英、法、德三国来说,俄国工人运动发展迟缓,真正的工人运动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当西欧工人已经转入以合法的、经济的斗争为主的阶段时,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的俄国工人阶级则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郭春生《试述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变化》
材料反映了对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见解: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英、法、德是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
理由: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在工业革命发展水平较高的法、英、德三国,工人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与之前的工人运动不同,它们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组织性、以暴力斗争为主,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三大工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此后,工人运动成为一股重要的历史潮流,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继续提升,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把近代欧洲工人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综上所述,近代欧洲的工人运动集中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英、法、德,这三国的工人运动最能体现同时期欧洲工人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反映的对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依据材料中“近代时期,英、法、德三个国家是欧洲影响最大的国家,它们的生产发展水平最高,三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最能代表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以俄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比较落后……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代表。”等信息可得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英、法、德是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的见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英、法、德三国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人阶级队伍较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巴黎公社运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