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08-30 发布

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仿真模拟卷九历史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 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九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西周时期,“建国”在性质上总是与“分贰宗”相一致的。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这反映了 ‎①西周分封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②诸侯之间的等级相同 ‎③周王通过分封直接管理地方 ‎④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由“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而周天子就是天下的大宗,诸侯相对于天子为小宗,故选B;诸侯之间的等级不同,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②的说法错误;周王通过分封间接管理地方,而不是直接管理,故③的说法错误。‎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 ‎2.先秦某一思想家认为:“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该思想家 A. 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 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影响较大 C. 希望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D. 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B项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小手工业者的利益,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根据材料根据信息“爱人”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3.对下图所示的耕作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这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 B. 这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C. 这是唐朝结构更完备曲辕犁 D. 这是汉代出现用于收获的大镰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男子扶持的工具名称是耧车,是西汉时期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耧车是西汉时期出现,A错误;耧车不是唐朝时期出现,C错误;大镰属于收割工具,不符合材料耧车的特点,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耕工具。注意牛后面的农具,它不是犁,而是耧车 ‎4.《讲坛社·中国的历史》在介绍中国古代某一“名窑”时说:“(其)提高了白瓷釉色的精度,……虽与辽接壤,但是在北宋末期,确立了高度的制釉法,施釉极薄,成功地增加了光泽。”下列图片,属于这一“名窑”代表作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提高了白瓷釉色的精度”推断该“名窑”代表作应该为白瓷,根据地理位置推断应该为河北的定窑,故B选项正确;A选项为陶器并非瓷器,故错误;C和D为明清的彩瓷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5.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簧,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属于 A. 人物画 B. 花鸟画 C. 文人画 D. 工笔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郑板桥的《竹石图》,诗画一体,注重意境,是典型的文人画,故C项正确,人物画的对象主要是人物,A错误;花鸟画绘画的对象是花鸟,B错误;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D错误。‎ ‎6.明弘治四年,礼部尚书丘溶与吏部尚书王恕俱加官太子太保,官位都是从一品,当年,丘溶入阁。以前,六部以吏部尚书为长,弘治六年后,丘溶位在王恕之上。这说明当时 A. 入阁官员的地位较高 B. 六部是内阁下属机构 C. 六部与内阁机构合并 D. 内阁阁臣间纷争不休 ‎【答案】A ‎【解析】‎ 丘溶位在王恕之上,是在说作为内阁官员的丘溶比吏部尚书王恕的地位要高,故选A;六部与内阁都是中央机构,都直属于皇帝,所以地位相当,故B的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二者合并和阁臣之间的纷争,故排除CD。 ‎ ‎7.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说明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是基于 A. 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痛斥 B. 对清王朝统治的维护 C. 对中国抗英失败的反思 D. 自身思想的根本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痛斥,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排除A,选择B。《圣武记》没有反思抗英失败,排除C。D错在“根本转变”,说法绝对,D错误。‎ ‎8.由表可知,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 时间 商办企业 外资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占比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 与外资企业实现了同步增长 B. 在外资逼迫下举步维艰 C. 发展依赖于优越的国际环境 D. 规模远远小于外资企业 ‎【答案】D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资资本总量比民族资本大很多,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也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所示时期,国际环境并不稳定,故C 项错误。从表格看出,民族资本无论在设厂数量和资本总额上都不如外资企业,故D项正确。‎ ‎9.下图是两张中国邮票,图1是在乡间骑自行车送信的女邮递员,图2是一位骑摩托车的男邮递员。根据所学,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邮票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 ‎②女子在五四运动时开始步入社会 ‎③邮政事业与交通运输有密切关系 ‎④自行车、摩托车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国近代海关试办邮政开始于1866年,所以①符合史实;女子步入社会开始于民族工业开始出现的时代,也就是19世纪60、70年代,故②表达不符合事实,所以排除;邮政事业发展是依托于交通运输发展的,故③表达正确;自行车、摩托车同时存在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④的表达不符合事实;综上所述,这一题中的正确答案为B。‎ ‎10.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C.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即主权在民,与题意无关,A错误。“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是说民主选举,不是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B错误。“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责任内阁制,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而设置,可以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C正确。“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是说参议院用于立法权,与题目不符,D错误。‎ ‎11.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 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B. 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C. 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 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出反帝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因此这一情景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排除C项;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非接受中共纲领,排除D项。‎ 点睛: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尽管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在反帝反封建这一点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12.201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某同学把抗日战争过程中的战役进行了整理。下列相关事实与该战役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战役 事实 A 平型关战役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配合作战的典范 B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 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日军打通津浦线,随后制造南京大屠杀 D 枣宜会战 湖北是主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表格中枣宜会战描述正确,故选择D。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大会战的组成部分,是国共合作的典范,而不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的典范,故A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故B错误。淞沪会战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故C错误。‎ ‎13.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宣传画“以钢为钢、全面跃进”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反映了当时人们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②③正确。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①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14.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A. 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B. 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C.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 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款 ‎【答案】A ‎【解析】‎ 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率先与中国建交,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当时日本并没有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C选项错误,当时中国已经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D选项错误,中国并没有索要战争赔偿。‎ ‎1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____________”处应该填入的是 A.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D.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故C正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1982年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A错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1999年召开,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通过,故D错误。故选C。‎ ‎16.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材料中所提的“更通畅的绿灯”‎ A. 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B.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C. 为设立经济特区铺平道路 D.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1992年之前实行计划经济,1992年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选择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是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故排除B。经济特区开始设立于1980年,排除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注意时间节点“1992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7.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为他的改革 ‎①组建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②第四等级的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③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④使贵族盘剥所致的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不能体现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②;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排除③,①属于梭伦改革的司法措施;④是梭伦改革解负令的措施,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A、C和D项排除。‎ ‎18.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答案】A ‎【解析】‎ ‎“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宗教这个神圣的东西依然是宣传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9.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1750年及1850年)欧洲和美洲的人口增长状况,其中下图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 工业革命的进行 B. 黑奴贸易的开展 C. 欧洲移民的涌入 D. 马铃薯等作物的引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1750年及1850年”属于工业革命的时间,马铃薯等农作物的传入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这一时间点相隔很远,故无关,D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人口的增长,黑奴贸易的开展和欧洲移民的涌入有利于美洲人口的增加,故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0.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预算案必须由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批准,并交总统签署。如国会未能批准政府的预算案,就只能让政府关门。从1977年到1996年的19年间,联邦政府曾经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是 A. 总统权力完全受到国会制约 B. 总统和国会权力相互制衡 C. 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D. 总统权力独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政府预算在国会两院批准之后还要交由总统签署;若国会不批准,则政府只能关门,作为政府首脑总统也无计可施。所以材料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权力的制约,并没有任何一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故B项正确;美国总统不受国会制约,A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立法权不受行政权控制,C错误;总统权力也不是独大,受到最高法院和国会的制约,D错误。‎ ‎21.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甚至还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 A. 未对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深入批判 B. 对未来理想社会设想不够健全 C. 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作用 D. 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故C项正确。AB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根本缺陷”,排除。‎ ‎22.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一次观测机会。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爱因斯坦发现的“新大陆”是指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狭义相对论 C. 广义相对论 D. 光电效应 ‎【答案】C ‎【解析】‎ ‎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他认为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物体使周围时空弯曲,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光线改变路径。根据材料可知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的这次观测机会,验证了爱因斯坦预言的准确性。结合所学可知,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新途径。所以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故C项正确。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牛顿提出。狭义相对论主要是指时空的相对性。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23.在法国投降的第一个纪念日,德军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背景有 ‎①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 ②“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 ‎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结合所学,1940年9月,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从1940年7月到10月,德国进攻英国的空战没有得逞,宣告“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德国暂时解除两线作战的危险。《大西洋宪章》的发表于1941年8月23日。故选①②④组合,排除ACD,选B。‎ ‎24.20世纪中叶某国际组织的成立宣言:“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的成立 A. 意味着冷战开始 B.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 冲击了两极格局 D. 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 ‎【答案】C ‎【解析】‎ 从时间“20世纪中叶”和主张“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可以看出这是不结盟运动。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主张反对不结盟、非集团;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从而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A项是指杜鲁门主义,排除;B项是指西欧的联合,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政治问题,没有体现出经济问题,故D项排除。‎ 点睛:材料中的“集团政策”就是结盟政策,反对“集团政策”,意味着反对国家间结盟。‎ ‎25.某国领导人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B.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C. 美国克林顿的“新经济”‎ D. 美国罗斯福新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世纪到来之际”“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和“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判断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故选择C。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使两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故排除A、B。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且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出现大规模财政赤字,故排除D。‎ ‎26.某一史家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 A. 任何史料均不足信 B. 任何史料均可质疑 C. 历史没有客观可言 D. 历史学取决于史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相关内容——史料。由材料关键信息“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不经精密的考证,后患实无尽无穷”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史料不足信,要经过考证,B项符合题意。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史料均不足信,要经过考证,A项只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一个方面,不够准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史学理论及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名师点睛】史学理论涉及的范畴比较广,平时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补充。诸如史实、史识、史法、史论、史料和史观等。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针对史料,要注意史料的来源,重点注意把握第一手史料和实物史料。‎ ‎27.【加试题】1918年前,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论是进化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者用进化论的生存竞争作为发动战争的理论根据。这时李大钊认识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动性,于是他打破了进化论的束缚,走出了天演论的藩篱,寻找新的社会革命的理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次提出生物向高级发展的是达尔文 B. 严复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 C. 二战时德国纳粹也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 D. 1918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提出生物向高级发展的是拉马克,A错误,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B正确,排除;二战时德国纳粹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犹太人是劣等种族,应该淘汰,C正确,排除;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D正确,排除。‎ ‎28.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 B. 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 D. 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在位期间,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与民主化发展的潮流和英国历史传统不符,故强调民众的反映说明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故C项正确。A项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法律至上,而是强调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是强调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排除D。‎ ‎29.“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失望的讽刺画。”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符合上述材料描述的应该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说法体现了浪漫主义画派的主张,《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作,故C项正确;《格尼尔卡》是立体主义派画作,故A项错误;《石匠》是现实主义画作,故B项错误;《向日葵》是印象派画作,故D项错误。‎ ‎30.戈雷岛、奥斯维辛集中营与因“‘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密切关联”而得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各项对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的共同之处概括有误的是 ‎①都是近代殖民主义的罪行 ‎②都与世界大战密切关联 ‎③所涉范围远超一国的界限 ‎④打下了种族主义的烙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戈雷岛反映是黑奴贸易,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映的是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不属于殖民主义,故①错误,符合题意;黑奴贸易是殖民扩张时期的事件,故②错误,符合题意;黑奴贸易涉及三大洲,而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涉及整个欧洲,故③正确,不符合题意;无论是黑奴贸易,还是大规模屠杀犹太人,都属于对其他种族的屠杀、虐待,故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①②组合符合题意,故选A。 ‎ 二、非选择题 ‎3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由此形成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思想文化宝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关于西汉儒学的评价,主要有两种观点:①消极作用为主;②积极作用为主。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观点?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其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予以说明。侧重分析②,请结合其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予以阐释。(只列观点不作分析说明的,不得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1)思想主张: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评价:侧重分析①:开始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侧重分析②: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开始重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主要观点:抨击君主专制(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表明封建专制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详解】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董仲舒的观点,根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可知提出了大一统思想。根据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评价,是开放性题,注意史实论证与观点保持一致性。选择观点①,要结合学术思想,分析对学术界的影响。选择观点②,则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影响,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二是对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进步。‎ 第(2)问第一小问黄宗羲的主张,根据材料二关键句子“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后面材料都是在具体分析。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注意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当时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32.独立自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苏联因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不同于苏联的方式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立场,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 ‎——王勇《苏南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和平、中立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材料三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普通高中实验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所面临的共同处境。‎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综上所述,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并指出21世纪初中国发展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实例。‎ ‎【答案】(1)处境: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在全球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不惜通过威胁、孤立、煽动等手段争夺亚非拉地区。‎ ‎(2)人物:铁托、周恩来、尼赫鲁、纳赛尔。思想:和平、中立与发展(或“不结盟”思想,或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或“万隆精神”)。‎ ‎(3)影响:在东西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1992年,雅加达,第十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实例: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解析】‎ ‎【详解】第(1)问从材料和战后的世界格局,可知新兴的民族国家,面临着美苏两极的威胁,是在国际关系紧张的局势下兴起和发展的。‎ 第(2)问材料二和三反映的应该是不结盟国家和中国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安全,而提出了一些新的国际外交的原则和精神,要联系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表现。人物方面主要有铁托、周恩来、尼赫鲁、纳赛尔。思想方面主要有和平、中立与发展(或“不结盟”思想,或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或“万隆精神”)‎ 第(3)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两极格局构成了冲击,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是在1992年雅加达第十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在21世纪,中国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国际组织。‎ ‎33.颐和园承载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颐和园俯瞰图(局部)‎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指出材料一A处建筑的名称,并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该处宜居的优势。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剧形成的过程。‎ ‎【答案】(1)名称:乐寿堂。优势:乐寿堂西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德和园,西接长廊,是颐和园最好的居住和休闲场所。理由: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2)特点: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演变形成的(或: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过程:乾隆时期开始形成,道光时期正式形成,慈禧时期(同光时期)发展成熟 ‎【解析】‎ ‎【详解】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分析A是乐寿堂;可以从乐寿堂的地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奖励汉戏艺人”可以概括出京剧艺术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乾隆时期、道光时期和慈禧时期来分析京剧形成过程。‎ ‎34.战争与和平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美】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一中汤因比为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1)梦想原因: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上,欧美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改善。‎ 爆发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连接为一体。世界一体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 ‎(2)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大量使用改善了交通;化工技术的发展;生产流程的改进,生产管理的革新;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平主义思潮(或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解析】‎ ‎【详解】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汤因比梦想的原因是1914年前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进步,根据所学回答各领域进步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从全球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于1914年,所以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连成整体,一体化导致了列强的利益冲突加剧有关,容易出现世界性的大战。第(2)问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可知大战促进新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开始干预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还有对思想领域、对妇女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