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8-30 发布

【历史】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这种现象说明 A.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 B. 血缘关系被打破 C.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D. 平民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等级制度被破坏,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故D正确;诸侯并未取代周天子,故A错误;血缘关系一直存在,故B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无关,故C错误。‎ ‎2.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 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 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 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 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可知唐朝通过修谱来提高庶族的地位,打破世家大族对官职的把持,平衡社会矛盾,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故BD错误;唐朝科举取士,门第不是选官唯一标准,故C错误。‎ ‎3.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 B. 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 C. 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 D. 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进入阶级社会后,女性在总体上处于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地位。但秦汉时期对妇女婚姻的限制并不严格,这说明此时期封建纲常伦理有待强化,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可知,秦汉时期并不崇尚婚姻自由,且一般不能自主择婿,A、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秦汉时期妇女婚姻可以自由决定只是个例,不能说明西汉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开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明代皇帝废丞相后遭遇了政事繁多无力处置的困境,为此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的丞相的替代机构。据此可知,明代 A. 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B. 丞相制度的存在仍具有合理性 C. 内阁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内阁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复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内阁是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这说明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并不存在;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防止了大臣专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与丞相制度有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丞相制度的复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 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 因此就仅仅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 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者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 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以今日之见,严复的译文(   )‎ A. 比较全面地反映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 ‎ B. 其生物进化论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C. 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深刻社会变革的要求 ‎ D. 阻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对“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进行对比,从赫胥黎的“在生物界”的说法,被严复翻译成了“ 万物莫不然”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把进化论引入了社会学说,以此强调中国社会改革和救亡的迫切性,反映了其译文中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深刻社会变革的要求 ,C项正确;材料选取的内容并不是对进化论思想的全面介绍,并且通过这段译文,可知严复以进化论强调了中国必须改革适应时代潮流,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并不是“生物进化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改革,ABD三项分析是错误的。‎ ‎6.纵观中国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 A. 历朝军阀混战的结果 B. 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结果 C. 地方各层级博弈结果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结果 ‎【答案】D ‎【解析】‎ 历朝军阀混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无关,故排除B项;虽然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但县作为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无法说明是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故排除C项;县是中国古代地方的基本层级,中央在加强集权时往往以县以上的行政层级作为改革对象,所以题意中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故选D项。‎ ‎7.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以“求强求富”为口号,但始终侧于以“求强”为核心的军事工业进行近代化建设和经营;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殖产兴业”口号指导下,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兴办民用工业,这一观点认为两国早期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原因是 A. 是否统筹好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B. 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关系 C. 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D. 是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 ‎【答案】C ‎【解析】‎ 题意中主要反映了中日两国经济建设和军事工业近代化的关系,即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而不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更没有体现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故排除A、B项,故选C项;题意主要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没有体现对社会的动员,故排除D项。‎ ‎8.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1840‎ ‎0.46‎ ‎0.46‎ ‎—‎ ‎99.54‎ ‎1860‎ ‎3.18‎ ‎3.18‎ ‎—‎ ‎96.82‎ ‎1894‎ ‎14.15‎ ‎13.36‎ ‎0.79‎ ‎855‎ ‎1913‎ ‎34.83‎ ‎32.57‎ ‎2.26‎ ‎65.17‎ A.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机制棉布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手工棉布的比例从趋势上看越来越低,但仍然占据较大份额,说明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C项;表格中的外国机制布是进口的机制布,不能反映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排除D项。‎ ‎9.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 罪名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上表反映出 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 公民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答案】B ‎【解析】‎ 根据表格中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等信息可知,陪审法庭以“怠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故可知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排除A项。审判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无法确定其素质高低,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而是强调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排除D项。‎ ‎10.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洋务运动并未涉及制度变革,排除B。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 ‎11.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A. 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 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 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并非各项权利,排除B;举办公共建设工程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让无功者不劳而获”,联系所学罗斯福新政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分析解答。‎ ‎12.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 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49年 ‎12个国家 ‎……‎ ‎……‎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 ‎2004年 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A. 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 B.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 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D.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答案】B ‎【解析】‎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存在,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存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北约已经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也不能说明北约不断扩大的问题,排除A;北约成员国有美洲的美国和西欧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C;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故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其进出口贸易值约占全国的50%左右,上海开埠后,江苏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广大市场,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出口。据海关统计资料,1896-1937年,江苏地区通过苏州海关、镇江海关、金陵海关出口的土货总值为4亿8千万关平两,其中出口值最高年份为民国8年,达到30348130关平两。‎ ‎——《近代对外贸易与江苏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譬如禁止进口印度的棉织品,禁止技术输出和采取保护性的粮食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放了。但政府并没有显示完全放手的意思,政策的选择仍决定于现实的需求,英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在19世纪年代仍高速净进口价值的三分之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并分析变动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变动:江苏省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商品市场扩大;西方掠夺工业发展的资源、原料的推动;受一战的影响。地位:附庸地位(或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领地)。‎ ‎(2)变化:由重商主义政策变化到自由主义政策(保护性的商业政策变化到减少干涉、自由开放)‎ 条件:经济上,英国率先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经济实力强大,成为世界工厂。政治上,打败法国,在欧洲和世界,削弱了竞争对手;经济思想上,自由贸易政策被政府一定程度接受,国际上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以最惠国待遇为内容的《国际经济交流准则》建立。‎ ‎(3)市场开放和现实需求相结合;发展核心经济实力才能在贸易中处于有利位置;保护本国和民族工业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的贸易政策,走互利共赢的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和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843-1937年江苏省的经济变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大大刺激了江苏农村副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出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经济结构变化和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回答。其变动原因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43年”“民国8年”,并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来回答。江苏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应当联系所学中国当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来回答。‎ ‎(2)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前工业化时代,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贸易政策”“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涉和监督,粮食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立法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此时也变得自由开放了”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减少贸易干涉的有利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上的工业革命、政治上打败法国、经济思想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3)面对当今中美贸易争端,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发挥市场作用、发展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互利共赢等方面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 国号 来源 秦 周天于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 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隋 北周时,杨忠受封为“随国公”,忠子杨坚进爵“随王”。及杨坚篡周,以“随”愈不祥而改为“隋”‎ 唐 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国号“唐”‎ 宋 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 大元 ‎1206年成吉忍汗建国,其汉译名为“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日‘大元.孟取《易经》‘乾元,之义。”‎ 大明 旧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现多认为出自《易经·乾升》“大明”之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往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大清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大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理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号”这一主题对表1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示例一】(从全局共同处着眼)‎ 看法:国号往往具有鲜明的继承性。 ‎ 说明: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名;宋朝国号来自于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宋州及其官职宋州节度使;大明、大清的国号命名方式与大元一脉相承,其中,“大明”二字,与“大元”同出一典,前后相继。 ‎ 认识:上述几种继承性,都有利于新兴王朝彰显其正统性和合法性。 ‎ ‎【答案示例二】(从全局的变化着眼) ‎ 看法:元朝建国号始用文义(元明清三朝国号确立的方式与之前的王朝有别)。 ‎ 说明:在封建大一统王朝中,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位;宋朝国号来白于赵匡胤篡周建宋前担任的宋州节度使官职。忽必烈以文义建国号的方式,为明朝、清朝所沿用。 ‎ 认识:元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作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白身并没有之前大一统王朝的继承性与正统性,另一方面,恰好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 ‎ ‎【答案示例三】(从某一王朝着眼) ‎ 看法:皇太极改“金”为“大清”,暗含入主中原之志。 ‎ 说明: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志,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皇太极时期,“金”国号已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特别是金灭北宋的“靖康之耻”,时刻刺激着汉人民族主义思潮。 ‎ 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淡化了少数民族并吞中原之色彩,而且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 ‎ 认识:该国号借鉴于历史,取典于文化,服务于现实,作用于未来,有利于完成人主中原大业。‎ ‎【解析】‎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的相关资料,从其中“邑于秦”、“封刘邦为汉王”、 “杨忠受封为随国公”、 “李虎受封为唐国公” 、“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之前,我国封建政权在选择国号时,大多会联系其最初的封号等,可推理出我国古代的国号由来分为两个阶段,也可发现元朝以前,这些属于同一类的国号,大多表现其对祖先的敬重,与其先祖的政治生涯存在着继承性等特点;由 “可建国号日‘大元’。孟取《易经》‘乾元’之义”,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 ,“‘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大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理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以后的国号与之前的不同,其强调中原之主,国家正统等理念。然后根据个人知识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提取材料中二到三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在论证过程中,需要先开门见山明确看法,再联系材料和史实进行具体明确,保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亲政后推行“至治改革”。新政的主要措施: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张珪、王结、等被召超擢。推行“津助赋役法”,在苏湖地区,“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入官仅指在名义上被征用为官田,实际上助役田多被分配到承当差役的各人户,归他们经营,以其收入作为当役补贴),为受役者之助”。颁行《大元通制》,一共有二千五百三十元条,是具有法典性质和权威的官方政书,对于统一元朝的政制法程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颁布“罢世祖以后冗置官”的诏令,翌日罢去徽政院(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后的机构)。……‎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在返回大都途中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 ‎——摘编自《至治新政》‎ ‎(1)据材料概括元英宗“至治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英宗“至治改革”的作用。‎ ‎【答案】(1)特点:以儒治国,重用汉官;行助役法,减轻赋役;强化法制,统一政令;选贤任能,重用人才;裁撤冗官,澄清吏治。‎ ‎(2)作用:精简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重视法制、统一政令确保了统治的权威性,巩固了统治;轻徭薄赋,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农业发展;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 ‎(1)根据“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推行‘津助赋役法’”、“颁行《大元通制》,……是具有法典性质和权威的官方政书”、“要求推举贤能……翌日罢去徽政院”等内容可知“至治改革”的特点主要是以儒治国,重用汉官,推行助役法,强化法制,统一政令,选贤任能,裁撤冗官等。‎ ‎(2)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元英宗的“至治改革”精简机构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节省财政开支;重视法制能够确保统治的权威性,巩固统治;改革赋役制度则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用汉族官僚和以儒治国则有利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7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1943年上半年,苏德战形势非常严峻,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盟军实施代号“霸王行动”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 ‎【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苏德战场形势严峻,苏联的强烈要求;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重要国际会议,达成共识;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 ‎(2)影响:开辟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对德国进行了战略夹击,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绝境;减轻了苏军的压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加快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解析】(1)由材料“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联强烈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由材料“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可知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了共识;由材料“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可知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 ‎(2)由材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胜利。‎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至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明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城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思想。‎ ‎【答案】(1)思想:①反对政府干预,否定重商主义;②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③肯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反对无限制的经济自由 ‎(2)简评: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②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③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英国及欧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④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⑤容易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引发经济危机。‎ ‎【解析】‎ ‎(1)从材料“‘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提出放任政策”“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根据材料“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致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