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美国2002年的《美国归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 )
A. 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B. 美国坚持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 美国操纵联合国谋求霸权 D. 美国建立单级世界设想破产
2.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说:“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说我们从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能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表明( )
A. 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战争威胁
B. 在美苏争霸中,此时美方占明显优势
C. 苏联有效地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
D. 双方在解决危机中都取得了胜利
3.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
A. 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B. 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C.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 “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4.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 )
A. 反殖反霸,互相支持 B. 高瞻远瞩、求同存异
C. 理解尊重、消除分歧 D. 和平共处、避免猜疑
5. 尼克松在1969年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路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这说明( )
A. 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B. 中美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 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基本消失 D. 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
6.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7. 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美国2002年的《美国归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 )
A. 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B. 美国坚持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 美国操纵联合国谋求霸权 D. 美国建立单级世界设想破产
2.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说:“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说我们从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能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表明( )
A. 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战争威胁
B. 在美苏争霸中,此时美方占明显优势
C. 苏联有效地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
D. 双方在解决危机中都取得了胜利
3.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
A. 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B. 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C.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 “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4.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 )
A. 反殖反霸,互相支持 B. 高瞻远瞩、求同存异
C. 理解尊重、消除分歧 D. 和平共处、避免猜疑
5. 尼克松在1969年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路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这说明( )
A. 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B. 中美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 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基本消失 D. 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
6.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7. 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
C. 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D. 1954年宪法最早提出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通过后,某报刊发表评论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由材料可知,现代中国( )
A. 加强了民权的法制化建设 B.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
C. 政府不再是法律的制定者 D. 民主政治进一步得到完善
2.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会议的地点在北平 B.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歌
C. 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D. 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3. 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能为法国的其他城镇做榜样……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是( )
A. 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 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 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4.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已日益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5. 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
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7.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8.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1.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 五四大潮的洗礼 B. 长征
C. 上井冈山 D. 重庆谈判
2. 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上述举措( )
A.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B. 维护了政党的政治自由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清除了旧有的法律传统
3.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 突出依法行政 B. 对君权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 D. 对权力的监控
4. 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 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B. 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C. 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 D. 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5. 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
A. 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 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 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6.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
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7. 古罗马的等级制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等级的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这样( )
A.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 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C. 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原则
D.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 所谓“天”就是天理 D.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2.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 太尉 B. 皇帝 C. 郡守、县令 D. 丞相
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4.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血中心与提供市场和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橫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0世纪60-70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否在世界上建立霸权。请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 材料一: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意志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出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对美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三,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探索是对“历史的终结”的否定。
2.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糾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才能。”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整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付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1)说明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苏联已经于1991年解体,题干材料时间是2002年,故AB两项表述错误;
美国操纵联合国谋求霸权是在二战后初期,故C项表述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可以看出美国建立单级世界设想破产,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答案】A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边缘。根据材料信息“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可知,美苏双方都认为,危机的化解是一场胜利,这说明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了一场战争,故A正确;
BC材料未体现,排除;
D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苏争霸,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A项,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B项,材料中未提到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排除;
C项,材料无法体现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排除;
D项,“金砖国家”不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各国不再同一区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合作,具体考查金砖国家机制.
本题考查金砖国家机制,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以看出高瞻远瞩,求同存异的特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要求学生结合万隆会议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万隆会议的内容特征和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就可以正确的选择。
5.【答案】D
【解析】从材料“1969年”“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业不是敌对状态,所以A错误,D正确;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所以B排除;
中美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可能消失,所以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69年”“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
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是指上海合作组织互惠互利不结盟新型国家关系的宗旨,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A正确;
B项应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
C项与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于1947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D项应为《共同纲领》的内容,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可以看出加强了民权的法制化建设,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政治,故BD两项错误。
D项本身错误,应排除。
故选:A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需要掌握现代中国加强民权法制化建设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考查对现代中国加强民权法制化建设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未确定新中国的国歌,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信息明显反映了巴黎工人建立的是城市自治政权,故A正确;
BCD的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应该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1.【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面临的困境:一是俄军参加一战,因国力较弱,前线军队节节失败,人民对临时政府很失望,出现了信任危机;二是出现了俄军高官叛乱,攻击临时政府,派兵进逼彼得格勒,表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布尔什维克党力量不断壮大,组织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由此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故B项正确。
1917年2月27日,二月革命胜利后,成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可排除A项。
十月革命后成立第一届人民政府,这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革命的成果,并不是俄军参战或发动反政府叛乱的主观目的,可排除C项。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件是十月革命,故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彼得格勒起义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12.【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性质的政权,但它的指导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工人阶级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②④为十月革命的特点,①③是它们的共同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的比较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基于孙中山的名望和地位,被定为临时大总统,并全面效仿美国宪法实行总统制。1912年南北议和后,以逼近清帝退位为条件,南北达成了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协定,为限制袁世凯,《临时约法》将民国政体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即议会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只是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行政实权掌握在国会产生的内阁中。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立法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立法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14.【答案】D
【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5.【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天京变乱,天京陷落是失败的根本标志,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6.【答案】D
【解析】从图片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选项必须是在抗日战争与全面内战爆发之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均在抗日战争之前,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美、苏两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2、内容: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3、意义:重庆谈判为实现国共两党由合作抗日转向合作建国提供了一个契机;重庆谈判为中国最终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中国以及其他党派的地位得到国民党的承认。两党为和平建国而进行的重庆谈判,为民主和平建国提供了契机,是中国民主建设中的重大事件。
17.【答案】C
【解析】从材料“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中可以看出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所以C正确;AD项与题意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B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1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内阁制是内阁首相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君主立宪制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制度;这三项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衡,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制是内阁首相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1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前一种自由指的是轰轰烈烈、曲曲折折的大革命,后一种自由指的是充满着高贵的、充满王者之气的、没有流血冲突的宫廷政变,结合所学可知,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本题以思想家柏克的描述为内容考查法国大革命与“光荣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得出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法国大革命与“光荣革命”的特点的掌握。
20.【答案】D
【解析】材料中时间是公元前304年,即公元前4世纪末。
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的是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故A排除;
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排除B;
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和帝国境内自由民,不包括奴隶,因此全体居民错误,故排除C;
公布民事诉讼程序,使公民熟悉,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故D符合。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法。掌握罗马法律的发展历程,了解罗马法律对罗马共和国及帝国的作用,并认识其对近现代世界法律史的深远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几个时间,材料中“公元前304年”,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颁布时间公元前449年,万民法代替公民法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
21.【答案】C
【解析】A.梭伦改革建立公民陪审法庭,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A项错误;
B.梭伦改革建立四百人议事会,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B项错误;
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故C项正确;
D.伯利克里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还要搞清楚雅典三大民主改革的内容特征。
22.【答案】A
【解析】题眼是“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即地位越高,获得权利越多,义务也就越多,说明等级高的公民也要付出最多,并不是坐享特权,这有利于缓和各个等级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旨在考查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缓和各个等级之间的矛盾。
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作私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
23.【答案】D
【解析】“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说是由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D项正确;
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所提及的制度是指宗法制,故A项错误;
宗法制带有血缘色彩,不是神秘色彩,故B项错误;
“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西周的宗法制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4.【答案】C
【解析】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由郡县的长官任免,故本题应选C项;
太尉负责军事,皇帝负责郡县及以上的官员的任免,丞相协助皇帝主管行政,均与乡官“啬夫”的任免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的郡县制的了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25.【答案】C
【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材料中御史弹劾丞相,并非争夺相位,也并非挑战丞相的权威,而是行使监察权。故A项错误。
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故B项错误。
监察官员与丞相的相互制约,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监察权与相权不属于同一个体系,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宋代加强
君主专制的措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宰相从先秦到秦汉都是三公之首,但隋唐的制度改革将相权一分为三,被三省瓜分,宋朝将相权分的更细,尚书右丞、参知政事等等都算是宰相,所以上述现象并非是宰相权重传统开始改变而是进一步被弱化之后的结果。更深一层的是相权的削弱,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北宋受唐末和五代十国动乱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为防止重臣擅权,北宋的官员设置比较冗烂,使其不能大权独揽,最终都要靠皇帝裁决。皇权的加强就使相权被进一步挤压,而充当皇权马前卒的则正是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官,北宋建国之初,宰相多受皇帝信任,至中期之后,皇帝与宰相之间多有不和,通过御史弹劾,意见不同的宰相被排斥,专制权力得以加强。
26.【答案】【小题1】(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对峙,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敌对状态的出现”即可得出“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即可得出“力量相当”的结论;第二小问“举措”可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成立等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演变”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即可得出“两极格局形成”的结论;第二小问“新变化”可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即可得出“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即可得出“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即可得出“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的结论;第二小问“判断和理由”由材料四中的信息“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可得出“不能”的判断及“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理由。
(4)本题主要考查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全面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原因: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
对待: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2)演变: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
变化: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3)原因: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和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不能。理由: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4)启示: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需结合冷战的背景、表现、影响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冷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小题1】原则: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积极影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既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又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题2】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的要求;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传统。
【小题3】建立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东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第1小问结合材料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进行分析即可,第2小问结合材料和德国统一进行分析即可,第3小问结合材料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东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都和本国国情有关。
28.【答案】(1)含义:根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归纳出含义是人民主权。特征:根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归纳出特征是少数服从多数;根据材料“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糾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可归纳出特征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根据材料“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才能”
可归纳出任人唯贤。
故答案为:
(1)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结合材料和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内部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一种专政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