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00 KB
  • 2021-08-30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作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B )‎ 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早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有了明确认识,故A项错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具有宪法效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所犯的右倾错误,故D项错误。‎ ‎2.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可知对人民负责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B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排除;C涉及的是基层民主,排除。D项是多党合作,应排除。‎ ‎3.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C )‎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 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解析: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不符,故A项错误;政协一次会议和人大一次会议均在改革开放前,故B项错误;材料分别呈现的是政协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可知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故C项正确;特别行政区不能说明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4.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C )‎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解析: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通过了修订的宪法并且相继颁布《刑法》《民法》和《经济法》等表明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民的法律意识,故D项错误。‎ ‎5.(2019·嘉兴模拟)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城乡代表名额由1953年的14变成2010年11,说明民主范围扩大,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变化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材料反映了农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增加,C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错误。‎ ‎6.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C )‎ 事件 意义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2011年中共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7.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 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 )‎ 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 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等权力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前提,故C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区享有司法、行政等权利,这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D项错误。‎ ‎8.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B )‎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 D )‎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解析: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 ‎10.(2019·广州调研)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B )‎ 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 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 解析: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是该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可知,“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香港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11.‎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B )‎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 解析: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说明“一国两制”强调的是和平统一但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B项正确;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的是《联合声明》,故C项错误;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与此事件相隔太久,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2.2016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 )‎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解析: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把武力统一改成和平统一是在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九二共识”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C项错误;平等协商是处理两岸关系采取的方法,不是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可以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小问背景,考虑国际关系下的中美关系变化:冷战,朝鲜战争,美国对中国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影响。‎ ‎(2)以“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为表象,实际考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的政策与措施,长期经济互动往来,两岸人民的夙愿等。‎ 答案:(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 ‎(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解析:材料中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可。‎ 答案:示例1:‎ 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任答其中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2:‎ 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出以下趋势,并有简单说明亦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答出四点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