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5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9)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夯实基础)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单元测试 (夯实基础) 1、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 年 8 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 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 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2、《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 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 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 功。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4、温家宝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 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杂交水稻一一“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C.“星火计划”和“211 工程”启动 D.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5、2017 年 11 月,广西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的千亩“超级稻+再生稻”再创世界纪录,亩产总 量超过 1500 公斤。超级稻的成就( ) A.表明我国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B.解决了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 C.证明种植转基因水稻具有可行性 D.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带来的问题 6、曾经参与我国首台“银河”巨型机研制工作的李思昆教授依然对那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 记忆犹新一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的国庆大典上, 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一 I 号”巨型计算机模型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它那迷人的风采。这台巨型机 ( )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 10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的突破 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7、 有人评价说:“比核能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 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 A.爆炸原子弹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试爆了氢弹 D.建成了核电站 8、2013 年 1 月 18 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王小谟 两位院士获得 2012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数不超过 2 名,获奖者必须 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 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则材料最主要说明 ( ) 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9、1965 年,江苏省南京市文史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 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 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0、1979 年 6 月 11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 大胆去写——三谈批透 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 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 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 A.“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B.“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 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11、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 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 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 ( )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 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 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12、1957 年,正当天津歌颂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 作品 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说一样的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的他 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 学术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了“三个面向” D.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14、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 欣向荣。 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决定对教育进行改革,由此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下 列可以说明新中国“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的是( ) A.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 B.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6、1961 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 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 这一政策旨在( ) A.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17、“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有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 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18、《中国教育年鉴(1949 一 1981)》记载:1976 年全国小学生人数比 1965 年增加了 29.1%; 中学生人数更是飞速增长,1976 年全国中学生人数比 1965 年增加 6.25 倍,其中初中生增加 了 5.4 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增加了 11.3 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文革”时期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 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 19、从图 1 到图 2 的转变,反映了( ) A.“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B.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C.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城乡教育制度的统一 20、“985 工程”和“211 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批国际知名 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战略性建设工程。“985 工程”和“211 工程” 的实施( ) A.促进了国民教育的全面发展 B.落实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D.初步建构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 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材料三 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 号(如右图),成功地进行 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 响有哪些?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各领域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 个(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 4.材料二、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2、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 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 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1956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秦汉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过程中的两个重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百花齐放”局 面遭遇寒流主要是在什么时期? 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 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 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 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 21 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 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的旗帜和最主要的 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 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 1967 年美日就关于中国核武器的事情达成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打破了美苏的核垄 断。故选 D。A 项是 1961 年;B 项是 1970 年;C 项是 1950 年。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所涉内容都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取得的科技成 就,但其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2003 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 功,B 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于 1970 年;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由此可知 A、C、D 三项内容都属于改革开放 前的成就,排除。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防科技。“科教兴国”战略是 20 世纪 90 年代 才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 大量的在华专家,故 B 项错误;1964 年至 1970 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 管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但仍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现努力拼搏的作用,故 C 项正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 点”故答案为 B 项:A、D 项是其他国家早已掌握的技术,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C 项是科教 发展计划的内容,不是科技成就.排除。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超级稻的培育和种植,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 项符合题意。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B、C、D 四项分别对应银河一 n 号、银河一 m 号、银河一 ID 号、银河一Ⅰ号计算 机。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制造胰岛素”可以判断这一成就指中国于 1965 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这;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两位院士获奖是因为他们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 创造了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我国对知识和人才的尊 重。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方针。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 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 A 项正确; B 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而题干属于学术 上的争鸣,故错误;C 、 D 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是 1942 年提出的,故 A 项错误;“不抓 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 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符合“双百”方针的主旨,故 B 项正确;“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在“文革”时期提出的,故 C 项错误;“没有 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在 1944 年提出的,故 D 项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的改编 实质是强化了阶级斗争,反映了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反映了文艺创作受政 治环境影响明显,D 项正确。ABC 与题意无关,排除。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双百”方针的贯 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故 D 项正确。材料与祖国统一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知 识分子遭到迫害, 而不是咎由自取,排除 B 项;1956 年“双百”方针提出,排除 C 项。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艺术与学术繁荣发展的原因。“星火计划”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 规划,“科教兴国”战略是发展科教事业的战略,“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指导方针,与材料推动艺 术与学术发展不符,故 A、B、C 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倡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国家重新贯彻这一方针,使得文化领域再次出现繁荣,故 D 项正确。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 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品。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教育发展。A 发生于“文革”时期,B 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科 教兴国”战略于 1995 年提出。故选 C 项。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左”倾思想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中也出现了激进倾向,大規模办学,但教育质最严重下降。为了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 盾,发展符合国情的教育,1961年教育部开始进行调整, 故C项正确。据时间信息“1961年” 可知当时仍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教育与工业发展的关系,B 项错 误;主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办校规模而不是学科发展,D 项错误。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的教育。材料中的现象会导致学风淡化,但这并不是电影带来 的最大问题,故 A 项错误;知识分子地位下降早在“文革”开始时就体现出来,不是这部 影片带来的问题,故 B 项错误;这部影片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即人们判断事物 标准的扭曲,故 C 项正确;科学发展的滞后不是电影带来的问题,是“文革”导致的问题, 故 D 项错误。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的教育,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 1981 年之后,根据造假的 可能性较低,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文革”时期教育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是“文革”的作用 文革"时期和“文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 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全国中小学生人数大幅度 增加可知“文革”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故 D 项正确。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依据图 1 中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信息,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废除了高考招生制度, 转而采用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方式来录取学生。图 2 中的“1977 年高校统一招生准考证”信 息,说明此时我国已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由图 1 到图 2 的转变可知,我国在教育领域内实现 了拨乱反正,故选 C 项。1977 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排除 A 项。B 项是在 20 世纪 末 21 世纪初。D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985 工程”和“211 工程”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A 项中“全面发展” 说法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985 工程”和“211 工程” 是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故 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两个工程落 实了“科教兴国”战略,C 项正确;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 故 D 项错误。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明清(或 16 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影响:印刷术成为传播新教的工具(印刷术推动了西方资产 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总之, 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 3.在核技术领域: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4 分)在航天技术领 域:2003 年神州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 行列。在农业领域:1970 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杂交水稻成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 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的掌握。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条件下的科技是领先 世界的,这与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与中央集权是有直接关系的。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所以与农 业发展相关的科技十分的发达,在明清前领先世界。 (2)在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速度与质量。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成 为了新教的传播工具,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指南针 在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后来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指南针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人说欧洲人用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从而真正的全球人类的历史开始形成。火药是在宋代应用于战争, 后来传入欧洲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3)此问考查学生对图片的阅读与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图片的信息有新中国取得的“核技 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方面的成就。依据这些信息不难得出答案,此题的解答关键 在于知识的准确性,难度不大。 (4)第一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动力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 次科技革命发生于 20 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 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 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 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春秋战国 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汉时期走向终结,新中国的“百花齐放”局面也曾遭遇 过寒流。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革时期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处理好文学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答出第一点即可给) 解析:本题围绕古代和新中国百家争鸣局面命题。题目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 可。 【点评】 本题对百家争鸣古今史实进行对比考查,体现了现代中国文化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发展。 2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中体西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2.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民主科学。影响:冲击 封建思想统治的地位。 3.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措施:提出“三个面向”的指 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教育法规等。作用:对社会发展起 重大推动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1)第一小问指导思想,依据教材内容和材料信 息可以总结得出第二小问影响,从促进社会发展角度入手,围烧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作答。 2.第一小问教育理念,可直接依据材料得出。第二小问旗帜,依据所学可知即可得出。第三小 问最主要的影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 3.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即可得出。第二小问举措,必须联系教材所学知识,简明扼要组织 答案。第三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