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8-30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练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作业)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后限时集训(十九)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濮阳二模)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 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 B [材料“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 ‎2.(2018·邢台模拟)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这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 B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 ‎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D [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4.(2019·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贩被称为“二道贩子”。到了20世纪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  )‎ 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 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 C.计划经济最终被废止 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 D [“二道贩子”的称呼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个体商贩的社会地位仍不被认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松动,个体商贩因倒卖商品而致富,“倒爷”的称呼反映出人们对个体商贩地位变化的认识。综合分析,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D项正确;A、B两项由材料难以得出;材料并未体现计划经济被废止,C项错误。]‎ ‎5.(2018·湖南长郡中学冲刺)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C [“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我国知识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A项排除;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对下表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年份 重要会议 主要内容 ‎1981‎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从无市场到有市场的转变 ‎1982‎ 中共十二大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7‎ 中共十三大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 ‎1992‎ 中共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计划与市场始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始终是党的基本原则之一 C.不断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 D.及时调整经济改革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 D [从题中表格看出,表格中这几次会议主要内容体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趋势,体现出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努力,故D项正确。]‎ ‎7.(2018·厦门二模)下图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 (  )‎ ‎(注:粮票中的画面为外滩风景) ‎ A.经济改革审慎前行   B.农业改革步伐放缓 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 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 A [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是在 ‎1990年,实际使用至1993年,1992年我国就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说明了经济改革审慎前行,故A项正确。]‎ ‎8.(2018·海南高考)20世纪50至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C [根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 ‎9.据《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披露,1978年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而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属于‎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十几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  )‎ A.外资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B.中国打破西方外交孤立的要求迫切 C.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 D.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 D [根据材料中“1978年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而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属于……短短十几天里抢签的合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的愿望非常强烈,故D项正确。]‎ ‎10.1978年下半年,广东出现“逃港”高潮,仅8月就达6709人,逃出1814人,1979年春节后又出现“逃港”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  )‎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C.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C [1978至1979年的“逃港”现象说明了当时我国经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导致人口外流,党中央意识到,一味严防死守是无用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防止人口外逃的唯一方法就是搞活开放,发展经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故C项正确。]‎ ‎11.(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此决策(  )‎ A.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 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 D.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有利于传统农业的升级转型,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12.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D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故B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这本身体现的就是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 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 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年4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制主要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背景主要是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传统自由放任的政策失灵,西方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第二小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为反法西斯做出了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局面。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可知,深刻认识了中国基本国情;根据材料二“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知,全面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可知,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根据材料二“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可知,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有益做法的重大成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助于丰富邓小平理论,促使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3)问,从经济政策、经济理论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灵,西方国家陷入严重危机。(4分)‎ 作用: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6分)‎ ‎(2)依据:深刻认识了中国基本国情的重大成果;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重大成果;全面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的重大成果;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有益做法的重大成果。(8分)‎ 影响:丰富了邓小平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 ‎(3)认识:任何经济理论都有一定的阶段性,都会在一定时期适应经济发展;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都要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经济政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可以相互借鉴。(3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波动较大,几个经济周期表现为古典型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有所波动,但即使在经济周期的谷底,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如下图:‎ 上述图文材料包含了诸多历史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并提炼出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观点,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起伏相对较小。其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史实进行论 述。论述时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起伏相对较小。(2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大为改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虽曾遇到重重阻力,但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经济发展开始提速;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由于国家政策得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0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