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00 KB
  • 2021-08-30 发布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南开学校高一年级历史学科阶段性检测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单元 ‎2020.4.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即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和畜牧的发展,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而不是得益于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阶级分化是社会生产与分工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 ‎2.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有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比较复杂,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4.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 A. 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 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 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 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导致罗马文化发生变化,故选A。罗马与希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C;题意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D。‎ ‎5.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C.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古代罗马帝国在其统治的广大地区,诞生并传播了基督教、拉丁文,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可得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起源于地中海区域、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和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等,都与其读史笔记无关,ACD三项错误。‎ ‎6.“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这是雅典民主制的真实写照。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全民公投 C. 人人平等 D. 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A正确;雅典是直接民主,并不是全民公投,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人人平等的观点,排除C;雅典是民主政治,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故选A。‎ ‎7.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市民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封建王权则赐给市民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市民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最明显体现在双方曾(  )‎ A. 共同镇压无产阶级 B. 合作复兴古典文化 C. 互相支持反对教会 D. 共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市民与封建王权双方互相支持反对教会,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故选C;西欧城市兴起时,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也不会有无产阶级,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市民与封建王权的相互支持,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 ‎8.古典时期的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虽然兴起的时空不同,其发展却有不少雷同之处。下列选项中,两者“雷同之处”的是 A. 都因商业需要而兴起 B. 公民都以商人为主体 C. 都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 都实施直接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时期的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选项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指的是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邦全体成年男子,B选项排除。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不属于独立政治单位,依附于封建主,后来通过自治运动独立出来,C选项排除。中世纪的西欧城市自治与直接民主政治无关,是从管载他的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D选项排除。‎ ‎9.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A. 封建等级制度 B. 《查士丁尼法典》‎ C. 公民大会决议 D. 《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530年,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法官对工商业者在君士坦丁堡的经济纠纷,会依据已经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裁决,B项正确;工商业者的经济纠纷,不能依据封建等级制度裁决,A项错误;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实行专制统治,首都君士坦丁堡没有公民大会,C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不适用于拜占庭帝国,D项错误。‎ ‎10.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 文明交流 B. 民族融合 C. 习俗差异 D. 国家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阿拉伯人进行了传播,所以阿拉伯数字显著的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故选A项;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习俗差异和国家冲突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 ‎11.“直到1500年以前,它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这里的“它”是指 A. 地中海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分析1500年前后世界的变化,而这个时期最大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不同的文明逐渐连为一体。由此可以推断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大西洋,它把欧洲与美洲连为一体,符合材料,选择B项;地中海在新航路中已经衰落,它是旧航路的中心,所以A项错误。印度洋和太平洋都不是单独连接文明的,因此C、D两项错误。‎ ‎12.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13.15世纪末以后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通过材料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不能说明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A、B、D错误。‎ ‎【点睛】价格革命: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 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D.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题干,世界本来包括有人居住的大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但西方史学家提出“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基本上是以欧洲为中心代替整个人类历史,分析选项,题干没有体现“分散发展、整体”等信息,排除A。强调的资本主义,与题干“上古”没有关系。题干主旨没有强调“海外贸易”等信息,排除D。答案为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 ‎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由材料“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当时欧洲的工业品销往的主要是非洲和美洲,故B项错误;由材料“(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两殖民地之间进行,这两殖民地是(  )‎ A. 巴西和澳门 B. 菲律宾和墨西哥 C. 日本和印度 D. 马尼拉和马六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故B正确;巴西和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A;印度、马六甲等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C和D。故选B。‎ ‎17.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B.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18.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 A. 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 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选B;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排除C;价格革命使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联系价格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9. 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 )‎ A. 抢占了广大海外市场 B.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 削弱了封建贵族势力 D.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故B项正确。‎ ‎20.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 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 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 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 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故答案选C。‎ 点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1.《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 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 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 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 D. 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表明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故B正确;A是古希腊哲学,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启蒙运动,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22.伏尔泰在晚年说:“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政府。这个政府保存着君主国一切有用的东西和一个共和国必需的东西。”伏尔泰所说的政府是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答案】C ‎【解析】‎ 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君主国”属于典型君主立宪制特点,故C正确;A和B属于共和制特点;D属于专制主义特点。‎ ‎23.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 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 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 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材料中“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正确。文艺复兴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ABC错误。‎ ‎【详解】‎ ‎24.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强调内在的信仰,不需要外在的做功或赎罪券,其实质是抛弃外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因而“因信称义”在本质上赋予了民众自由精神,故C项正确;A项,揭露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不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的内涵,排除;动摇罗马教廷权威,推动新教派产生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不是“因信称义”思想的内涵,故排除BD两项。‎ ‎25.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 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 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 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 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答案】B ‎【解析】‎ 牛顿提出观察实验方法,注重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思想奠定科技基础,故B正确;A中全球性不符合史实;C中永恒性不符合物理学规律;D中与思想和科技关系不符。‎ 点睛:本题关键要知道思想和科技相互关系,思想推动科技,科技推动思想。如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推动启蒙运动思想产生,该思想推动进化论产生。‎ ‎26.“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展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材料中“新的思潮”指 A. 科技革命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法国为基地许多知识分子”“发展理性的思维”可知,“新的思潮”指的是启蒙运动,故选D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科技革命,排除A项;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并非理性主义,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宗教改革内容,排除C项。故选D。‎ ‎27.如图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应分别填上 A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B. 南北战争、彼得一世改革 C. 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 D. 南北战争、俄1861年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废除美国黑奴制度的是南北战争,所以①处应为南北战争,废除俄国农奴制度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所以②处应为俄1861年改革,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 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 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 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C ‎【解析】‎ ‎【详解】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使美国强大,而非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条件,故A项错误;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托克维尔认识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故C项正确;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宪法因国而异,故D项错误。‎ ‎29. 有人说:“英国革命前后,在传承中创新是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之一。”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通过革命处死了国王 B. 议会制度逐步完善 C. 共和制度建立起来 D. 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英国是人类历史上代议制创立的先河,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已经有限制王权的传统,经过革命,议会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故B正确。‎ ‎【详解】‎ ‎30.《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各邦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C. 邦国间战争相互损耗 D. 资源贫乏成发展瓶颈 ‎【答案】B ‎【解析】‎ ‎【详解】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由此可知,原有的分裂状态严重阳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影响德意志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31.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 A. “殖产兴业”政策 B. 废除了旧体制 C.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 D. 进行军事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福泽谕吉强调的是“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推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C项正确;殖产兴业、废除旧体制和军事改革,均与学问和个人成长没有直接关系,所以ABD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A. 殖民扩张 B. 黑奴贸易 C. 圈地运动 D. “西进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与设问不符,故A项排除;黑奴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但与设问不符,故B项排除;西进运动是始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与设问不符,故D项错误。‎ ‎33.‎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 A. 英国人追求动态消费刺激工业革命出现 B.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C. 英国引领世界消费潮流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可知,尼尔·弗格森认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离不开需求量的无限增加,而这种需求量上的变化来源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故选B。材料未反映英国人的消费观念,排除A;材料未体现英国对世界潮流的引领,排除C;D项只看到了材料中的结论,而忽视了其发展的前提,排除。‎ ‎【点睛】本题容易选择A和D,原因在于材料中相关语句的描述与选项接近或者与局部完全一致,考生需要挑出思维陷阱,对选项中出现的名词和程度副词多加咀嚼,反复体味。‎ ‎34.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 A. 交通运输业 B. 棉纺织业 C. 冶金采矿业 D. 机械制造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故答案为B项。AC项,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交通运输、冶金采矿业等领域深入发展,排除;D项,机械制造业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排除。‎ ‎35.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 阿克莱特 B. 富尔顿 C. 哈格里夫斯 D. 瓦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的信息说明是蒸汽机,瓦特对于改进蒸汽机做出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阿克莱特是水力织布机的发明者,A错误;富尔顿发明的是蒸汽轮船,故B项错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C错误。‎ ‎36.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 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 B. 水力织布机的出现 C. 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D.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是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主要是指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故答案为D项。A项,工业革命的实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而不是强调生产的动力是什么,排除;BC项,水力织布机的出现、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只是工业革命的表现,不是其完成的标志,排除。‎ ‎37.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 A. 工场制 B. 工厂制 C. 垄断组织 D. 跨国公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组织形式是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排除A,选B。跨国公司和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CD排除。‎ ‎38.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 A. 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 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 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 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火车即已制造成功,所以A项可能出现,B C两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中有推动“自由主义发展”这一影响,按照高考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应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如下三个阶段并把握其特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西欧推行重商主义;②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罗斯福新政之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奉行自由主义;③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39.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 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 B.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 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 D. 促进经营理念革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急剧增加,再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史实,综合判断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与生产力发展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关系变化无关,C选项排除。促进经营理念革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40.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 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 ‎4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 A. 工厂制度的兴起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兴起、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D项。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垄断组织,故选C。‎ ‎42.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工业研究实验室……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反映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垄断组织的信息,排除C ‎;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D。‎ ‎4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与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 C.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D. 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正确;A项是思想条件之一,排除;B项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之一,排除;D项是实践条件,排除。‎ 点睛:“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4.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这次运动中工人提出的政治要求是 A. 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B. 提高工人工资待遇 C. 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 D.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5.《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①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发表的,而巴黎公社是1871年发生,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D项,ABC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46.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 ‎(3)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1)通道:丝绸之路 ‎(2)方式:武力征服与扩张。‎ ‎(3)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业地位日益重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4)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该路从长安出发,经今新疆地区、中亚,运往西亚,最后到达欧洲,为我国汉代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西方殖民者通过武力征服与扩张建立了对外联系。‎ ‎(3)结合所学可知,“地理大发现”指新航路开辟,故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的表现进行阐述。‎ ‎(4)一问根据材料三中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二问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