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图是1999年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中的一枚,它反映出 A.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B.精耕细作技术提高 ‎ C.曲辕犁广泛应用 D.家庭养殖业发达 ‎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小贩挑担子沿街叫卖 B.市民聚集听说书 C.拉车的主要畜力是马 D.字画铺当街而设 ‎3.长沙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4.明代沈思孝曾说:“‎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5.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浙江崇德的石门镇,原来“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江浙一带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B.油坊主招募邻近游民进行生产 C.油坊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6.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在书中“田制”之目有《井田考》一卷:“井田之制,不可行于今,然川遂沟浍,则万古不易也。今西北之多荒芜者,患正坐此。故玄扈先生作《井田考》,著古制以明今用。”徐氏征引历代文献,研究田亩制度,并引王祯《农书》,介绍各种“田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利用情况,其目的不是 A.提倡因地制宜 B.主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C.发展经济富国利民 D.指出井田制已经过时 ‎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丈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是 A.中国社会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8.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9.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 ‎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 699‎ ‎377 636‎ ‎455 243‎ ‎510 789‎ ‎541 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 22‎ ‎50. 51‎ ‎34. 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乎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 -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使用机器生产,产品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主要存在于建国后的1949 1953年 D.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12.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 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 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水平下滑 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13. 20世纪50 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俞根子”,称之为“票证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 A.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 B.个人崇拜思想盛行 C.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 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14.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现代工业化体系初步建成 ‎15.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50年 ‎15.1‎ ‎1959年 ‎43.8‎ 比1950年增长2.9倍 ‎1966年 ‎46.1‎ 比1 959年增长5.3%‎ ‎1969年 ‎40.3‎ 比1966年下降12. 6%‎ ‎1973年 ‎100‎ 比1972年增长74. 2%‎ ‎1978年 ‎206.4‎ 比1972年增长2.3倍 A.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B.政治因素导致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出口贸易减少 C.中美建交推动了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D.经济特区建立导致70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16.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 ‎17.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 A.币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B.企业按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C.企业自主权扩大 D.已经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1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A.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启蒙运动的开展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 ‎19. 1545年,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引发了震动全欧洲的、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白银热”。这股“白银热”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繁荣 C.加快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D.促成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盛 ‎20.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21.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 ‎1786年 ‎1790年 ‎1800年 ‎1807年 ‎1830年 ‎38‎ ‎30‎ ‎9.5‎ ‎6. 75‎ ‎3‎ A.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 B.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 C.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22.“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1929-1933)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意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3.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着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解决办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24.阅读下列有关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统计表(1750 1900年),不能准确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A.两次工业革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18世纪以前,中、印生产力水平高于英美 C.制造业中心有向北美转移的趋势 D.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工业增长率高于英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据<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 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第五十九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滕文公下》设想的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含义。(8分)试分析《宋史·食货志》中的这一规定是否必然产生大量的流民现彖?(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汉以来国家历来“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6分)“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为什么古代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7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9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农渔 工矿业 商业运输 房租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1811年 ‎10750‎ ‎35.7‎ ‎6250‎ ‎20.8‎ ‎5010‎ ‎16.6‎ ‎1720‎ ‎5.7‎ ‎1821年 ‎7600‎ ‎26.1‎ ‎9300‎ ‎31.9‎ ‎4640‎ ‎15.9‎ ‎1790‎ ‎6.2‎ ‎1831年 ‎7950‎ ‎23.4‎ ‎11710‎ ‎34.4‎ ‎5900‎ ‎17.4‎ ‎2200‎ ‎6.5‎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两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每项信息进行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0:BCCBA DCDBD 11-20:DBABB BCDAB 21-24:CC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公田:贵族占有,劳动者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产品归劳动者私有。(8分)不一定。宋朝放松对工商业的限制,大量失地人口可以为城市工商业所吸纳。(4分)‎ ‎ (2)“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国家可以征收赋税,摊派徭役。(6分)‎ 由于土地私有制度,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4分)‎ 为保证赋税和徭役的供应,国家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加上水旱灾害、战乱等也会导致小农经济经常分化。(如答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也可计3分)(3分)‎ ‎26.(1)特点: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康乾盛世”局面出现;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和条件。(6分)‎ ‎ (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5分)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27.信息一:从1801 1831英国农渔行业收入变化不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2分)‎ 说明: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对第一产业影响相对较小,工业革命使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降低。(4分)‎ 信息二:工矿业收入急剧增加,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2分)‎ 说明: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对第二产业影响相对较大,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上升。(4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