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1.“汉承秦制”,但也有创新。下列各项中,属于汉朝对制度进行创新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度
2.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
A.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 B.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
C.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 D.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
3.“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
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
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
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B.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C.政府注重民生,关注市民健康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5.春秋时期,有些人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这说明
A.牛耕的使用 B.牛成为农家主要财产
C.当时盛行以牛作为图腾崇拜 D.巧合而已,无任何实际含义
6.1861年烟台开埠,1886年,德国人奥托安滋创办了盎斯洋行,首创胶东缫丝与花生的出口业务。1896年俄国人创办了士美洋行,从烟台出口草帽辫、花边、刺绣、发网等商品。与此同时外国洋行建立后,大量洋布、洋纱等涌入中国。这表明
A.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C.开埠通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7.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数量却大幅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是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8.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D.政府没有给予大力支持
9.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10.下图描述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工业霸权地位已经确立
B.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D.生产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11.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商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自然经济顽固存在
D.传统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
12.1914年至1922年,(荣氏)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在当时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在此期间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兴办实业的热情
B.政府的扶植奖励
C.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13.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是英国的贸易逆差国
C.工业革命前西方对中国有强大的经济优势 D.自然经济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14.《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这则报道反映了下列哪一事件
A.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劫掠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抢劫
D.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15.明朝中后期,江浙、福建一带大量引种番薯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济作物,在政府的鼓励下,出现“地不分南北,遍种于天下”的情况。这说明当时
A.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C.南北的饮食结构趋同
D.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央要想叫全党及工人阶级农民都自己来限制阶级的要求,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地主不用革命的斗争方法,更叫本党所领导的革命的农民往后退。中央想尽方法限制工人的经济斗争,便永世也说不到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
材料二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事件”的名称及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一)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三)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CBAA 6-10:DCAAD 11-15:CDDBA
16.(1)原因: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2)观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坚持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
(3)名称:遵义会议。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4)原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7.(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二)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三)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
不同: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