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2. 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此诏令旨在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3.朱熹的外祖父祝流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朱熹本人也不贱工商,并参与经商,他认为“正其义而利自在,明其道而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朱熹的义利观
A.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沿袭了原始儒学重义轻利的思想
C.有利于规范商业市场的秩序 D.制约了工商业资本规模的扩大化
4. 清朝独创朱批密折制度,有奏折权的官员一般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皇帝与官员本人各掌握一把钥匙。官员写来密折时,要派专人用折匣送给皇帝阅批,皇帝阅批后,又交专差以折匣送回。对于密折内容,皇帝和官员都要严守秘密,虽骨肉至亲不能示知,可见这一制度
A.开创了保密制度的先河 B.有效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C.避免了臣下腐败的发生 D.改变了君臣的主奴关系
5.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6.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小农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7. 下面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费变化表,由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年)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军费(万镑)
1 280
1 260
1 380
1 240
1 440
A.鸦片战争减少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C.鸦片战争使英国财政负担有所加重
B.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减轻了军费开支 D.英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的损失较小
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9.张謇根据《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将其创办的纱厂取名为“大生纱厂”。当年外国人发现,南通街头没有乞丐、醉鬼、流浪者,张謇的企业、各项事业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劳动力,剩下的老弱病残幼也被送进了他办的慈善公益机关。该材料直接说明张謇主张
A.应当大力发展重工业 B.运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C.注重民生发展轻工业 D.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10.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以下是1912~1913年中国女子学校及学生数量统计表(节选自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现该表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
女子学校数(所)
占全部学校比例(%)
女校学生数(人)
占全部学生比例(%)
1912年
2 389
2.737
141 130
4.811
1913年
3 123
2.879
166 964
4.582
A.西方启蒙思想已传入中国 B.辛亥革命冲击着封建制度
C.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D.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12.在民国时期,有人改变了一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长辫反被短发替,婚纱成为新时尚。”这反映了
A.新服饰开始走向大众 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社会抛弃 D.社会风俗改革蓬勃兴起
13. 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该法令
A.将纯洁中央苏区的革命队伍 B.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的产物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令至上
14.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 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 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
15.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16.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7.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
18.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新增建交国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19. 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
A.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
C. 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 D.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
20. 据学者研究,尽管至少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就有档案记录,但只是从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开始,文件、书写证据与口头证据在公民陪审法庭上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说明
A.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严密 B.伯里克利改革追求公平
C.公民陪审法庭的主观性强 D.雅典城邦重视口述证据
21. 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
A. 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 B. 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
C.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 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
22.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23. 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4. 在英国可以以“光荣”不伤面子的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需要洛克,法国需要卢梭。出现该差异取决于
A.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 B.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的出现
25.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此话可以用来说明
A.制度设计要按既定模板 B.要善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C.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 D.改革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26.瓦特负责研究工作,企业家博尔顿负责提供新厂房、研究设备、优秀的工匠及样机的试销。随着新型蒸汽机被制成样机并不断改进,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形成研发——生产——研发的良性循环。这反映了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运而生 B.蒸汽机发明起源于自然科学的发现
C.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技术变革 D.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
27.18世纪初,英国首都伦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成为英国社会非常时髦的东西。有人这样描述: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城市贫民,所有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等,几乎都是印花布。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英国的社会习俗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英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 D.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
28“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 D.启蒙思想
29. 马克思曾告诫巴黎工人,在敌人敲打城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可是,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缺乏前人的经验借鉴
C.斗争具有自发性 D.属于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30.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31.1958 年苏联作家的《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用俄文大量印刷该书籍并偷运到东欧及苏联,以让这里的人民读到该作品。美国的做法旨在
A.利用名著效应获得商业利益 B.推动与苏联的思想文化交流
C.以文化冷战为武器对抗苏联 D.借助民间力量缓和美苏关系
3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政府在大西洋的国际主义和“美国堡垒”的孤立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不是所有的西欧领导人都对美国的国际角色不满,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人都认为欧洲应该更加努力发展欧洲自己的共同政策。这表明欧洲联合
A.促使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B.改变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
C.使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得到了加强 D.使欧洲重回国际政治的中心
二、材料解析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而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在“地理大发现”的所有航行中,西欧的君主都给予大力支持。君主支持远洋探险,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国家的君主直接参加探险中的商业活动,比如,直接投资参股,从中分红。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许多西欧王朝的基本国策,该理论认为国家的富强与其积累金银的多少成正比,在贸易活动中卖多买少,由贸易顺差而产生金银的积累。重商主义逐渐从“重商”转向“重工”,人们意识到商业的基础是生产,没有本国的生产基础,重商主义本身就不牢靠。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是否始终实行海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前期到隆庆元年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带来了哪些问题?(7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朝与西欧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外贸政策的异同点。(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的结局。(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01年,清政府下诏进行军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内裁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因令各省选派将弁赴北洋、湖北学习新军操练,学成后,发回原地管带新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完成。与新军编练相适应,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汉等重镇设立武备学堂和随营学堂。……军制改革不仅使中国出现近代化军队的崭新建制和兵种的分类,而且由于军队成分的变化和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国向来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但是,新军的产生和扩充并不意味着清王朝的重新巩固,而是其内在矛盾的继续扩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军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8分)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 BBABD 6—10 BDDCC 11—15 BDABB
16—20 BACBD 21—25 BBCBC 26—30 CBACD 31—32 CA
二、材料解析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1)不是;(1分)问题:阻碍了东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中国沿海居民为生计所迫下海走私;明朝东南沿海倭寇骚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等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同:明朝隆庆元年以后和西欧各国君主都曾经实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2分)不同:明朝前期由海禁到隆庆元年部分的开放沿海;但始终坚持官方的朝贡贸易。(4分)西欧各国君主积极支持对外扩张、探险新的航路;在探险过程中,形成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新的经济思想。(4分)
(3)西方:加速了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重商主义向重视工业发展的结果是英法两国率先完成工业化。(4分)中国:直到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顺差地位;但是没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4分)
34.示例(肯定意见):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公元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
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公元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12分)
35.(1)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旧式军制不适合发展需要;清末新政的推动等。(7分)
(2)特点:迫于外力;效法西方军制;军制改革与军校教育配套进行;渐进性;成效有限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