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开学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B. 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 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西周时期的创举是指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时期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在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2.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制度
A.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B. 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
C. 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
D.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的评价及所学知识可知,封弥誊录制度就是糊名法,即遮掩考生名字,以减少批卷者徇私舞弊,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公正,可以避免讲求人情,由此选出的官员主要是依据自身才能,而不论出身,这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故B项正确;材料的措施是在打破科举制中的社会阶层的固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措施无法激发官民的责任感,故C项错误;题干中有关科举的制度,无法起到巩固国家的统一稳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
3.
1301年,徐元瑞的《史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元末柳贯则云“行省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这说明
A. 行省事实上成为地方最高官府
B.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完善
C. 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行省逐渐演变成为割据的藩镇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行省画地统民”、“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并结合行省制度性质可知,行省成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对比,无法得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完善,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行省画地统民”、“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4.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 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D.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称赞“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C项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A. 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 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属于政策层面的筑梦,故D项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6.咸丰年间,清廷默许统兵大员和各省疆臣便宜行事,地方督抚不但获得了原先中央所有的筹饷权、募兵权,即连设立藩司之外财政机构的事实也得到清廷默许。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外来侵略威胁清廷统治 B. 清政府君主专制面临危机
C. 内外危机影响权力结构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咸丰年间,地方督抚获得筹饷权和募兵权,使得地方督抚的自主性增强,这主要跟当时西方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关,反映出当时的内外部危机影响了晚清的政局和权力结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不全面,并未体现内部危机对清廷统治的威胁;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并不是君主专制面临危机;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地方权力的扩大,但并不表明当时地方势力就能与朝廷分庭抗礼。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1980年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等四部法律文件。截止1988年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表明我国
A. 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B. 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全部完成
C.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D.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等四部法律文件”、“截止1988年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等信息可知,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既注重立法,也注重修订法律,这表明我国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全部完成”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选项中“完整法律体系”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
选项错误,材料中法制建设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并非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8.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
9. 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D. 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危机。但始终没有破裂。这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美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势在必行。故D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10.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最主要是指
A.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罗马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极力维护私有制,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的是古雅典,排除了A、B、C三项。本题选择D项。
11.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
A. 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 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C. 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 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即可判断出材料认为美国宪法有较强的稳定性。故B正确。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特点
12.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 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 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 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投了弃权票,故A正确。中国政府并不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故B排除。弃权票不等于反对票,故没有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故C排除。联合国大会职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表现
1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3)措施: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4)保障: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与能力。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秦朝负责监察机构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护皇权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可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结合三省六部制特点从分散相权,相互制约回答。
(3)依据材料三“国家主权”并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回答即可。
(4)本体属于开放题依据所学从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以及制订完善的法律等角度思考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要求学生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据材料“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晚清及近代中国……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再结合所学近代清朝外交等知识即可从晚清政府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学生拟定其它具体的论题也可,但应该注意史论结合。
1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背景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
原因: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
(2)方针:一边倒。
出发点:打破美国外交封锁;巩固新生政权;推动经济建设。
(3)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4)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应对: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从“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可得出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根据所学,还可以得出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等背景。第二小问,从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可得出方针是一边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可得出打破美国外交封锁、巩固新生政权;;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可得出推动经济建设。
(3)根据材料中的“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得出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力量是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4)根据材料中的“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可得出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应对,根据所学知识,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