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有学者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这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 皇帝制度确立
C.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D. 科举制度形成
3.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4.《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 避免吏治腐败 B. 削弱宰相权力 C. 完善明朝法制 D. 抬高皇帝权威
5.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 )
A. 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 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
C. 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D. 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
6.英国安妮女王(1702-
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一致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B.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7.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 )
A. 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 B. 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
C. 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 D. 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9.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1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11.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2.
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 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 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 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13.“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
A. 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 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 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 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14.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15.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16.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担任西方文化教授,在学校尘封的图书馆中没有看到基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苏联删减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他宣讲人文主义的教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留美学子服务祖国成为时代潮流 B. 新中国政府举办大学的艰难起步
C.西方文化仍是新中国高校主课程 D. 苏联影响到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
17.“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
A. 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 B. 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 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 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18.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己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
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20.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1.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2.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 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 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23.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D. 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
24.《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25.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A. 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 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 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 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2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27.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8.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乃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货币升值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恢复农业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9.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解决( )
A.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0.
“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
A.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
C. 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
D.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31.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1979年以后,英国政府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大幅度推行私有化,用比较低的价格使国有企业上市。无论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
C. 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千秋 D. 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趋同
32.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包括《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文件和福利待遇。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统一后的德国注重推进法制建设 B. 近代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C. 关注民生是德国对内政策的重心 D. 实施社会立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33.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34.下表为“建国初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年份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所占比重
84.5%
74.5%
62.5%
据此推知,该时期(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B. 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
C. 工业化建设成就明显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35.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
A. 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 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36.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
A. 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B. 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C.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D. 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37.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
A. 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B.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 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38.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一修订主要是基于( )
A.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B.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
C.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9.2018年习近平在某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该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该特区位于下图中(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40.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题共两道大题,41题25分,42题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徽商茶叶贸易在道光以前以面向北方的内销为主,外销的比例很小,而且几乎都是通过广州销往国外。徽州与广州途程在3000里以上,途中费时在两个月以上,旷日持久的长途贩运对茶叶这种讲究季节性的商品来说很不利,但徽商与外商交易,茶叶价格由徽商报出,获利极厚,徽州人称之为“发洋财”。
材料二 道光中叶以后,尤其是经历了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咸丰兵燹”后,“徽茶内销不及十之一二”,十之八九均为外销。与此同时,上海作为茶叶贸易的口岸日益重要。1844年,上海出口茶叶数量仅为广州的六十分之一,而到了1855年,上海出口茶叶数量达到了80221000磅,同期广州为16700000磅。由徽州赴上海多走水路,“雇小火轮”20日即可走完全程,再加上上海为“南北适中之地”,众多做茶叶生意的外商洋行云集上海,很快上海便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最重要基地。徽商也凭借在上海的茶叶贸易勉力维持了一点点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张燕华、周晓光《论道光中叶以后上海在徽茶贸易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中叶以前徽商茶叶贸易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按照特定的时空尺度指出中国茶叶贸易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及实质。(17分)
42.全球化进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劳动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收入不平等状况急剧恶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急剧上升,在1929年“大萧条”的前夕达到顶峰,此时超过50%的国民收入为前10%的人群占有。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收入层级中的前10%人群占到了美国国民收入的30%-35%。然而,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就开始快速扩大。到21世纪伊始,前10%人群的收入比重上涨到45%-50%。如果以这种节奏继续上涨,到2030年时前10%人群将会拥有国民收入的60%。
——摘编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材料二 在反全球化运动中,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的悬殊差异……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摘编自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千年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的主要原因。(5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1世纪的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历史试题答案
1-5 DCDAB 6-10 DADAA 11-15 ABCBC 16-20 DBBDD
21-25DCAAC 26-30BCBDB 31-35 ADCCC 36-40 AADAB
41(1)特点: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外销主要通过广州进行;茶叶贸易利润丰厚;徽商在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8分)
(2)变化:从时间尺度看,鸦片战争(道光中叶)前后中国的茶叶贸易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的变革;从空间尺度来看,鸦片战争前后茶叶市场由内销为主转变为外销为主;外销主要口岸也由广州转往上海。(6分)
原因:外国人在中国大量收购茶叶。上海开埠,外商云集;战乱引发治安问题;安徽到上海的距离较广州更近;近代水运的发展;(8分)
实质: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3分)
42. (1)先高后低再高,有进一步拉大(恶化)的趋势。(3分)主要原因:国家垄断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2分)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一等
在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著重大的挑战。
发达国家临着良好的机遇(任答3点)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等优势可以在全球化浪潮中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③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任答3点)①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②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③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影响;④恐怖主义等
两个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
观点片面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三等
四等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
(2)(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