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江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审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 )
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3.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4.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5.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
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6.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
(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7.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8.对外征服给罗马帝国带来巨额财富,也使大批富有家庭的战士阵亡,致使其家产落入妇女手中,而妇女又不能和男子为国家出钱出力,导致国家陷入经济困境。执政者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让拥有财产的妇女遇到战争时向国家纳税。罗马执政者的举措( )
A.限制了妇女对财产的管理权 B.有利于推护妇女的权益
C.使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 D.阻碍了罗马的民主进程
9.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 )
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C.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
10.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11.英国1679年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该法案针对复辟王朝肆意抓人,侵害反对派议员人身自由的行径提出来的,规定在逮捕人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刻依法审讯。议会上院曾力图阻扰这项立法,但下院不屈不挠,终于三度通过。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注重维护个人自由权利 B.进一步扩大了议会权力
C.上院权力己转移到下院 D.上下两院权力斗争激烈
12.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13.近年,在福建闽中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红军标语:“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浴”、“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 )
A.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B.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
D.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4.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
男子
女子
职业类别
人数
百分比
职业类别
人数
百分比
车马业
641
42.09%
缝织业
360
59.51%
小生意
217
19.25%
雇工
68
11.23%
夫役
163
10.70%
绣花作
64
10.57%
军警队
132
8.67%
缝穷(补衣服)
54
8.9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 B.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超前
C.北京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 D.北京地区贫富差距拉大
15.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
(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16.光绪年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从近代化角度理解材料现象的本质是( )
A.印度纺纱业工人工资成本低 B.关税偏低导致进口棉纱价格低
C.科学技术使洋纱生产成本低 D.中国传统纺纱业工艺落后水平低
17.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18.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 )
A.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 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19.“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
A.莫奈 B.拉斐尔 C.达·芬奇 D.毕加索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到一段史料:“(60年代)法国不满美国的柏林政策,谋求独立发展核武器,并且认为美国在滥用储备通货的地位,继续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小组成员对该史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了不同解读,解读有误的是
A.甲:可用于研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乙:可用于研究西方阵营的冷战政策
C.丙:可用于研究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D.丁:可用于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
21.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美国的意图是( )
A.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 B.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
C.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 D.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
22.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2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827.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9.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这一规定( )
A.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
C.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24.党的八大以后,针对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一思想( )
A.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 B.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
C.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资本主义D.毛泽东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25.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 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素
二、材料阅读
26.(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9分)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关于法律与教化关系的思考(表2)
思想家
主张
思想家
主张
孔子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苏格拉底
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孟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柏拉图
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他们,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荀子
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亚里士多德
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从《五月花公约》到《联那条例》到179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都可以寻觅到美国人对“好政府”的渴望与珍视,诞生了以华盛顿为代表的早期“士绅政府”
,大部分官员都是根据对宪法的忠诚,道德高尚和能力超凡等条件任命的。1529年杰克逊出任总统被认为是美国政治和社会的转折点。美国政治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党在大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民众政府”模式,给更多的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但当“政党分赃制”发展成为政府任选官员的主要形式时,美国官场出现腐败现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政治现实。加菲尔德总统未给竞选立功者分配满意职位而遇害事件直接导致了1883年《彭德尔顿法》的颁布实施。该法案授权总统纽成一个专门的道德委员会,负责制定委任联邦官员的程序规则,美国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建设从总体上乡入正轨。此后随着《从政道德法》的颁布和联邦道德规范局的运行,从联邦政府到地方基层单位,从部门到专业学会以及企事业单位,道德法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的视觉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关于法律的主张,并分析形成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科二,归纳美国政治生活中官员选任的阶段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道德立法实践。(10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年份
阶层
1928年
1939年
1959年
1970年
1975年
1979年
1980年
工人和职员
17.6
50.2
68.3
79.5
82.9
85.1
87.9
工人
12.4
32.5
48.2
56.8
60.9
60.0
61.7
职员
12.4
17.7
20.1
22.7
22.0
25.1
26.2
集体农民
2.9
47.2
31.4
20.5
17.1
14.9
12.1
全体手工业
74.9
2.6
0.3
0.0
0.0
0.0
0.0
(注:l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来源: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等)、辽宁社科院社会学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料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答案
1-5CBBCA 6-10CCBCD 11-15ADCCD 16-20CCDAC 21-25DDDBC
26(1)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6分)
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4分)
(2)评述:
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3分)
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分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2分)
27 (1)主张:中国:礼刑结合,以礼为主(1分);人治优于法治。(1分)
西方:尊重法律权威;法律应符合道德规范;法治优于人治。(2分,任意两点即可)
背景:中国:社会巨变,礼制崩解,需重建社会秩序;士阶层兴起,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方案。(2分)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政治生话中讲求功利忽视道德现象增多;良好的法治传统;思想解放(智者运动推动理性思想发展),思想家对良好政体的探索。(3分)
(2)特点:“绅士政府”阶段:依据法律民选产生.官员需德才兼备;
“政党分脏制”阶段:党派竞选,选民范围扩大,任人维亲;
“文官政府”阶段: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重视官员的道德素质。(6分)
简评:美国的道德立法,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设立了独立的机构进行监察,故一定程度上 防止了官员贪污腐败。但是,由于美国政党竟选和经济利益的高度耦合,道德立法不能防止诸如合法的“软腐败”;而且道德素质的提高最终取决于人的道德自觉,靠法治并不能完全解决政治伦理问题。(4分)
28【答案】示例:
观点1:苏联工人和职员比重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分)1928~1939
年,苏联工人及职员人数大幅度增长,是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并实现工业化的结果。(3分)苏联工业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国民经济畸形发展;(3分)形成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苏联社会矛盾的尖锐。(4分)
观点2:苏联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畸形发展。(2分)苏联工人和职员增长迅速,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成就显著;(2分)集体农民在1939年有较大增长,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农业集体化得以实现;此后集体农民持续下降,表明苏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3分)但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军事工业,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2分)激化了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等矛盾,成为苏联解体的内在隐患。(3分)
观点3:苏联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地位,个体经济很快被消灭。(2分)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了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3分)公有制经济中,工业经济不断扩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提高了苏联的工业化程度。(3分)但由于缺乏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补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2分)这些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结构的缺陷,后来虽然有所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发苏联解体。(2分)
(示例只作为评卷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依据。学生答题时,言之有理,论之有据,酌情给分。但本大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