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69 KB
  • 2021-08-30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卷(Word版附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一中 2020 届高三毕业班全真模拟卷 历史试题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殷代很多时候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 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 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 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 25.汉武帝以前丞相权重。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为削夺相权,将一些待从委以重任,让 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逐渐形成一个起决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统。此做法 A.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 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 2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矿冶、造纸、纺织、陶瓷、造船等私营手工业部门后来居 上,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D.私营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 27.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 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28.以下是不同人物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 评语 郭士立(19 世纪中 期德国汉学家) 全书塞满了对我们自己地图的可悲的模仿品,其世界地图是 古老的,好像它们是一千年前画出来的。 梁启超(维新派人 物) 其书在今日,不过束阁覆瓶之价值,然日本之平象山、吉田 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其书所刺激。 李少军(当代北大 教授) 通观《海国图志》,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与其说是它作为外 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的学术价值,还不如说是它通过介绍外 部世界状况来提供“制夷”谋略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特性。 A.时代与眼界影响了对历史著作的评价 B.学术价值是评价历史著作的唯一尺度 C.历史事实的评价具有多元性与系统性 D.对历史著作的评价受政治因素的左右 29.下图为 1907 年《日新画报》上刊登的《不开通》漫画。此画实质上反映了清末 A.清朝政府极力阻挠教育的变革 B.社会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C.新旧思想交锋表现异常的激烈 D.男女平等思想深人人心 30.下表是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大讨论中影响最大的两种观点。这反映出 当时 西周封建说和战国封建说 学说 主要依据 西周封建说 私田构成封建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则为其上层建筑 战国封建说 以“初税亩”为标志,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并逐渐通过战国的变法夺取政权 A.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学术研究 B.“双百方针”没有得到贯彻 C.土地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点 D.古代史研究很难有统一观点 31.1965 年,在中央统一领导下,26 个部委、30 多个省区市、1000 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大 力协同研究导弹和人造卫星。这说明国防尖端科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我国 A.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D.“一五”计划奠定的基础 32.在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时代,艺术家们都以各种方式留下了自己所钟爱的“女神” 的画像。这一现象表明古希腊 A.人文思想活跃 B.商品经济发达 C.宗教观念淡薄 D.民主政治兴起 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下列对该宪法评述 不正确的是 A.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实权 34.1933 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 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 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的依据 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35.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 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 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建立与印度的通讯,英国需要铺设一条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的电报线路, 而这条线路必须经过一段伊朗和土耳其之间长期存在争端的领土。于是,从 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介入了这场领土争端,并向双方施加压力,最终英国促成了电 报线路的铺设……有的英国电报线路穿越非英国领土,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英国铺设了 缺乏经济价值的远距离电缆,此外,力图将电缆通过的领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在 1882 年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寻求电报安全的目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一军事行动 中,东方联合公司积极支持英国将埃及变成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摘编自袁伟华《通讯技术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 材料二 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注:即电报线路)之态势,清政府并未示弱, 而是针锋相对,与之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较量。此间,清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可说是 实行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政治总动员,并根据传统治国理念及新近传入的 西方近代思想,制订出“力为设法阻止”的应对方略,取得清廷内外、朝野上下口径及 行动的一致,为最终抵制列强的企图奠定坚实的思想及组织基础。此构成清政府与列强 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合作”的一面,从而展示出这一时期中西关系中非同“常态” 的历史景状,并提示对维护信息控制领域的完整性,清政府的态度是何等坚决。较量的 最终结果是形成列强可在中国领海铺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庶界限分明”的格局。 ——摘编自夏维奇《历史的另面: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九世纪英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历史背景及影 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应对列强要求铺设电报线的态度及措 施,并简述其影响。(9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铺设电报线路方面有何差异。(8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在中世纪接近尾声时,思 想启蒙的火种开始点燃整个文明的世界,这一进程在地中海出现,继之以西欧英法德等 国,更扩展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人文精神被人类转化成知识,知识发展又不断催生、 形成科学体系,这种关联发展使得启蒙成为了科技的先导。 然而,人们曾经长期认为自己无法抗拒神和大自然的威力,应当顺从地存活。欧洲人在 1500 前后用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拓展了认知边界,此后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带来的理 性认知对抗迷信与蒙昧。在整个近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 阶段性地更新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科技不断为思想启蒙开道。 ——摘编自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 框涂黑。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公元十六年六月,王莽按新制度发官吏俸禄。新制度规定“四 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共十五等。僚的俸禄每年六十六斛,按照等差逐渐 上升,到四辅则是一万斛”,从四辅公至佐吏俸禄皆有倍加;官俸也因时增加,以十为 率,计算数量,遇丰年官俸应多,若凶将少,以此来“与百姓同忧喜”;同时规定二千 石以上的官员致仕后,每月可食原俸三分之一,直至终老。这些措施虽然为后世王朝的 俸禄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但因“莽之制度烦碎如此,课计不可理,吏终不得禄,各因 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共给”,终未能解决问题,加之改革中也言必称三代,事必据 《周礼》。最终失败。 ——摘编自黄惠贤《中国俸禄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朝王莽俸禄制度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新朝王莽俸禄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6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1917 年初的情况已很清楚,尽管德国军队仍然深入敌国境内,但他们却越来越 明显地处于防御状态。潜艇战不能在预定的期限内把英国打垮,美国将参战,俄国资产 阶级自由派的革命,将把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提高到民主政体反对专制政体的世 界观斗争的水平。面对这样的局势,宣传家兼重要议员埃茨贝格看出了这样一条出路: 只有用公开的媾和决议才能维护已取得的成果,因为用军事手段显然已不再能实现德国 的战争目标了。在埃茨贝格的倡议下,中央党、进步人民党和多数派社会民主党在与政 府以及陆军总司令部商妥之后,于 1917 年 7 月 19 日通过了媾和决议。 ——摘编自蒋健健《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战争策略的变化和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调整战争策略的目的。(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李广(?-前 119 年),陇西人。文帝时,匈奴进扰萧关,李广“从军击胡,用 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李广率部讨伐吴楚军,夺 得敌军战旗,“显功名昌邑下”。李广驻守上郡时,曾率近百轻骑与匈奴数千骑遭遇,他 布疑兵,进到离匈奴二里才止步。匈奴“见广,以为诱骑,皆惊”,双方对峙至夜半, “胡皆引兵而去”。后李广转为边境多郡做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称呼他为“飞 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李广待人宽厚和气不苛刻,治军及其简单省事,“得赏赐 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士卒自主快乐,“咸乐为之死”。武帝时,随卫青出击匈 奴,因迷路失期被追责,自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 余年,家无余财”。 ——摘自《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李广的英雄形象。(8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小题 48 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A D A B A C A C B D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41.(25 分) (1)差异:主导力量不同:《百科全书》由民间学者主导,《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目 的不同:《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四库全书>则服务于专制统治。参与 者不同:《百科全书》由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参与,《四库全书)则是 官僚阶层。内容选择不同:《百科全书》融人科学与民主的新成果,《四库全 书》则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9 分,每点 3 分,其中“差异”1 分,说明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原因: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 法国虽处于封建专制下,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思想上,法国启蒙运动高涨,思想解放,而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6 分,每点 2 分) (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 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5 分,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 《四库全书》:保存了文化典籍,对于文化传承有积极作用;但其毁书禁书 行为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该书为统治服务,其社会影响 有限。(5 分,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 42.(12 分) 示例 1: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牛顿出版《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经典力学体系。18 世纪后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改进、 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理性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产生,它不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而且还 用理性来探索社会问题,提出了未来理性国家的构想,使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发 生,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宗教神权对人的奴役和封建王权对人的专制减轻。 总之,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展示了人类运用理性掌握机械原理的实在性,也表明人类在 自然面前获得了空前的行动自由。 示例 2: 科学技术推动了思想进步 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 验,破除了迷信,为思想解放扫清了道路。这说明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潮或文化 倾向,其传播、发展从科学技术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动力;启蒙运动时期,牛顿提出的运 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奠 定了理性主义的基调,其思想的光辉、对封建专制的批判锋芒,都直接源于对科学本身 的充分信心和乐观态度。 由此看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理性认知,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答案要求: 观点: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启蒙开启了人类用理性来对抗自然;理性的发 展带来了技术革新和进步;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思想启蒙推动了科技发展等 等。 阐述的内容要求:涉及的史实应以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近代自然科学的 表现、启蒙运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等展开,按照相应的逻辑(历史时空顺序及因果、 递进、并列等)展开论述。 结论:在阐述后,应进一步说明观点说产生的意义或影响或作用或关系。 45.(15 分) (1)高薪养廉,按职级发放;不同级别官员薪资差距大;浮动薪资,与政绩挂钩;退休 保障,直至终老。(任答 3 点,每点 3 分,共 9 分) (2)制度烦琐,不利于改革顺利推进;官员薪资难以保障,无法激励官员的积极性;利 用职权收受贿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迷古信古,不切合实际。 (答出存在问题 后要有分析才完整,任答 3 点,每点 2 分,共 6 分,只答存在问题最多不能超过 3 分。) 46.(15 分) (1)变化:由军事手段到寻求和平解决方案。(1 分) 背景: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导致美国即将参加对德 作战;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出现退战迹象;国内经济濒临崩溃,资源枯竭。 (8 分) (2)目的:缓解两线作战压力;维护既得军事成果;遏制日渐高涨的反战革命运动;稳 定国内局势。(6 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 (1)学生在回答策略方针时,与答案意思相近就可给分。在回答背景时,若学生答出“协 约国日益占据优势”亦可给分,若答出“美国即将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俄国革 命爆发,退战迹象明显”亦可给分。 (2)在回答调整战争策略的目的时,学生作答若能使用专业术语,与答案意思相近但表 述不同亦可给分。 47.(15 分) (1)贡献:抗击匈奴侵扰,缓解汉朝北部边患;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长期驻 守边疆,保卫人民生产生活。(7 分) (2)形象:精于骑射;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宽厚仁义;治军有方;勇于担当;为官清廉。 (8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