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历史 (word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 ‎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4.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内服制度D. 联姻结盟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形成B. 神权与王权结合 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 王位世袭制确立 ‎6.西汉初,刘邦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取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等九个诸侯王国。刘邦此举意在 A.推动经济恢复B.延续传统制度 C.吸取秦亡教训D.加强中央集权 ‎7.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 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 C.秦始皇任命的官吏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8.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 A.行政权 B.监察权C. 军事权D. 经济权 ‎9. 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 ‎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11.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12.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宋初宰相)“更知印拥班奏事”,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由此可知,参知政事地位提高的最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帮助宰相处理政事 C.加强皇权专制D.监视宰相 ‎13.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由此可知北宋 A.宰相权力扩大B.君主专制强化 C.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D.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14.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 B.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 C.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15.“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B. 科举选拔日益趋向严格 C.官员晋升相对容易D. 官员数量相对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16.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D.廷杖现象普遍,已成常态 ‎17.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据此可见在明代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 C.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 D.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 ‎18.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 A.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工具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9.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C.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20. 梭伦制定法律规定,公民有权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利益,对任何人提出控告;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该规定 A.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B.促进了直接民主的产生 C.体现立法过程的随意性D.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基础 ‎21.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雅典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22.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B.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23. 在斯巴达,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行使同法权的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他的行路并有权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在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这表明古希腊 A.由监察官代表平民参与国政B.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 C.构建了轮番而治的政治体制D.实现了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 ‎24.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中体现了 A.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B.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25.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A.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B.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C.城邦利益居于首位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2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完善法律体系C.稳定社会秩序 D.保障平民利益 ‎27.《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C.将古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D.仍然是习惯法 ‎28.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 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29.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30.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D.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31题23分,32题17分,共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1.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封建”各诸侯国,它们实际是包含着宗族血缘与区域地缘二元因素的混合体……秦的大一统建立在诸国各自区域统一的基础之上,“大一统”与“封建制”最鲜明的区别,就在于以流通的官僚制代替世袭的贵族制,封国尽变为由中央任命的郡县职官来治理,……各级贵族,特别是诸侯国君素质的下降与腐败成风,迟早会动摇统治的“合法性”,庸弱者不胜其位,强悍者不安其位。为着经济和政治权益资源的再分配,贵族阶级内部将一己私利置于“名分”之上……正是贵族阶级无意识地自坏规则,自掘坟墓,导致变局的发生。——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自秦至唐末共一千一百多年,分裂时期长于统一时期。其中做到集权于皇帝手中的,只有三百六十余年。其余时间,战乱频繁,朝廷失控,宦官、外威、军阀轮番割据,实际上可称为贵族分权制的统治时期。汉、晋、唐时均大分诸王,宋代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中央集权。罢藩镇,以文臣代之,夺其权柄,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皇子亦不世袭。这样,封地和世袭的两个宗法分封制的特点都消失了。自宋至清末九百余年中,历代帝王及其中枢政府掌握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 ‎——摘编自恽奇《试论我国封建社会由贵族分权制向官僚集权制的转变》‎ 材料三:在秦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国家政治文化体制方面并不完全是“大一统”或一元化的结构,而是在相当多的方面呈现出复合建构,如皇室“家天下”的贵族政治与郡县官僚政治的并存复合,……由于统治者利益驱使和政治生存环境的压迫,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往往成为统治者手中交替使用的政治“武器”,在贵族政治的相关政策方面,统治者往往忽左忽右,招摆不定。……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二者的主辅复合,都可以归入战国以后“权力塑造社会”的整体模式。‎ ‎——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政治退出政治舞台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是如何打破西周“宗族血缘与区域地缘二元因素的混合体”的?(4分)‎ ‎(2)材料一、二关于官僚政治起点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论依据。(6分)‎ ‎(3)材料三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史实说明“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往往成为统治者手中交替使用的政治‘武器’”。(5分)‎ ‎32.“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清史稿》‎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看此制度在决策方式方面有何特点?(3分)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A D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D A A D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D A C B C C A 答案:‎ ‎31.(1)素质的下降与腐败成风,破坏宗法制、分封制;(2分)诸侯争霸,战争频繁。(2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完成国家统一。(2分)‎ ‎(2)材料一:始于秦朝:(2分)材料二:始于宋朝(2分)。依据:汉至唐均有贵族政治,国家长期分裂;(2分)宋代贵族不再世袭,不再拥有封地;宋代废除藩镇,文臣治理地方,将兵权收归中央;税收收归中央;完善科举制。(4分任意两点)‎ ‎(3)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呈现皇室“家天下”的贵族政治与郡县官僚政治的并存复合状态。(2分)说明: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削弱诸候国。(3分,两点3分,一点2分)‎ ‎32.(1)三省分立,分工明确;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决策权集中于皇帝手中。(3分)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 ‎(2)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2分)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2分)‎ ‎(3)古代希腊:民主政治。(2分)原因:雅典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与;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航海和商业贸易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形成。(2分,任意一点)‎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原因: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农业文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