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8.0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 2017.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君主专制 D.家国一体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 庄子 B.孟子 荀子 C.荀子 韩非子 D.孟子 韩非子 ‎3.《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 ‎4.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 文化知识)。从以上教育内容可知西周的教育 A.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5.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导致宋明儒学家的因循守旧 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7.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世界本原应是 A.善和德 B.仁和礼 C.理和气 D.知和行 ‎8.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9.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段言论体现了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      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      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1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押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12.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13.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14.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汉发明造纸术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B 指南针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C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以后,雕版印制技术不再使用 D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火药配方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15.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广泛涉及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下列与这部著作同时期的作品是 图1‎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 C.《授时历》 D.《农政全书》‎ ‎16.右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 D.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 ‎17.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右图)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18.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 ‎19.《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 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20.古希腊的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 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1.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22.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 ‎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 ‎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 ‎2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B.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 C.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D.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4.右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25.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的不同是 A.反对教权专制     B.倡导思想自由 C.肯定人的价值     D.鼓吹人性解放 ‎26.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27.1619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 A.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 B.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 ‎ C.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 D.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 ‎28.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9.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30.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 二 历 史 ‎ 2017.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 题 号 ‎31‎ ‎32‎ 总 分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礼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6分)‎ 材料二 传统“德治”理论的核心,是把国家治理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个人品质上,主张“德者治天下”。孔子强调要“施仁政于民”, “修己以安百姓”。这套学说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改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治国理论。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发展了先秦儒学的相关观点?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6分) ‎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他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子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的心学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儒家学说的。(8分) ‎ 得 分 评卷人 ‎3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样,就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精神上的满足”的深刻内涵。(6分) ‎ ‎ ‎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6分)‎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3)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8分) ‎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D 2.C 3.D 4.C 5.A 6.C 7.C 8.A 9.A 10.A ‎11.A 12.D 13.D 14.B 15.D 16.A 17. B 18.B 19. C 20. B ‎21.C 22.A 23.C 24.B 25.A 26. C 27. B 28.D 29.D 30.B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 ‎(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4分)‎ 理由:道德和政治密不可分;政治具有道德的意蕴。(2分)‎ ‎(2)发展:提出“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循天道,行仁政;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系统提出“三纲五常”为基础的道德标准。(3分) ‎ 背景: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多元趋向一体。(3分) ‎ ‎(3)继承: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4分)‎ 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4分)‎ ‎32. (20分) ‎ ‎(1)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古罗马的文化传统。(4分) ‎ 内涵: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2分) ‎ ‎(2)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2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2分)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2分)‎ ‎ (3)思想:强调道德和法律;追求平等。(4分) ‎ 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4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