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9.0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钦州市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理科)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体现的土地制度是
A.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B.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封建社会的均田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材料的大意是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故A项错误。奴隶社会时期,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与材料内容相符合,故B项正确。
井田制出现在奴隶社会时期,不是三国时期,故C项错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家所有,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业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用地体系的实现。这说明了传统农业
A. 耕作技术的进步
B. 精耕细作的特点
C. 生产工具改进
D. 经营方式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变化,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生产工具的,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显示经营方式是集体耕作还是个体农耕,故排除D 。
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最早出现于
- 15 -
A. 春秋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可以调节耕土深浅的曲辕犁,该农具最早出现于唐代,因此C选项正确。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不是春秋战国、汉代和宋代,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战国时代的手工业,有作为农业副业的家庭手工业,有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有“豪民”经营的大手业,也有各国封建政府经营的官营手工业。这说明当时手工业
A. 种类多样
B. 分工协作
C. 竞争激烈
D. 规模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大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可知体现的是当时手工业种类多样,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分工协作,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当时手工业竞争激烈的问题,C选项排除。家庭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规模较小,D选项排除。
5.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A. 抑商政策废弃 B. 中外交往频繁 C. 商业贸易繁荣 D. 边疆治理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以得出所述为唐代商业发达,故C正确;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策,唐代也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故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边疆治理无关,故D不正确。
- 15 -
6.商鞅变法,实行“壹山泽”(即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此后历朝历代官营禁榷(即禁止民间私自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
A. 垄断手工业生产 B. 奉行抑商政策
C. 忽视农业的发展 D. 限制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盐铁官营”“此后历朝历代官营禁榷”,这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奉行抑商政策,故B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而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就开始占主导,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农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髙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赏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茘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A正确;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B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8.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已认识到国防强大的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为此,洋务派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创建近代海军 D. 发展留学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洋务派已认识到国防强大
- 15 -
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洋务派主张发展经济,即创办民用工业,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的出现
A. 源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 得益于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髙涨
C. 受到列强经济侵略放松的影响 D. 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黄金时期”,故选C;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0.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
A. 实现中美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 严重冲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使美国承认了中国大国地位
D. 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严重冲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不利,排除A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已经承认中国大国地位,排除C项;这一条约签订时中国抗战已经取得胜利,排除D项。
11.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三年自然灾害
【答案】B
- 15 -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发展经济“迫不及待”的思想,由此引发了“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B正确;一五计划是1957年就已经完成,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把以前的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C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是人为造成,D错误。
12.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 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 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83年”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是1958年,故B符合题意,答案为B;材料内容是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
A.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C. 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84年11月”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武汉柴油机厂仍是公有制企业,这一事件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无关;D选项错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不是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 15 -
14.1992年8月9日凌晨,深圳市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120万股民手拿身份证和钱涌入深圳争相购买。不到半天,500万张认购表售而空。与该现象有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D.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材料现象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关,故选D;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BC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点睛】
15.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农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D. 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16世纪欧洲使得“封建主和农民衰落”,“资本家阶级地位则相应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革命,所以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指的是商业革命,其对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影响不直接不明显,所以排除AB两项,机器大生产开始于18世纪中期,C项与题意不符。
【点睛】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没落。
16.“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它的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这里的“它”是
A. 荷兰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西班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结合所学可知,17
- 15 -
世纪荷兰在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葡萄牙与西班牙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排除BD;英国在18世纪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项。故选A
17.1775年,英国工人的工资达到了每天1克白银的水平,其棉织品的劳动力成本是印度的7倍,这使企业主们尽可能的减少工人数量,转而寻求其他的生产方式。据材料可知,英国
A. 工人阶级的收入增长迅速 B. 棉纺织业技术创新动力增强
C. 工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D. 价格革命有力推动英国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英国棉织品的劳动力成本是印度的7倍,为了降低成本,英国加紧了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点睛】
18.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 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 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 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显体现出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时间“18世纪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推动,故选A;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19.1933年4月5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下,民间资源保护队正式成立,并得到了军部、农业部和内地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这一机构的成立
A.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 缓和劳工之间的矛盾
C. 落实以工代赈的思想 D. 提高政府官员的素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间资源保护队正式的成立是由保护自然资源的愿望和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有利于缓和失业形势,是以工代赈的体现,故C
- 15 -
项正确;题干与农业调整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缓和劳工矛盾,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提高政府官员的素养,排除D项。故选C
20.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为此,苏俄决定实行
A. 扶植私人大企业发展的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为此,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B;新经济政策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A错误;CD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排除。
【点睛】
21.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由此可推断
A. 斯大林准确预见到了二战的爆发 B. 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C. 苏联采取优先发展农业的策略 D. 苏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知,斯大林认为要首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国家工业化,故选D;斯大林指的是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并非准确预见到了二战的爆发,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农业”,排除C。
【点睛】
22.某国际组织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实际上只是美国战略构想的一个前奏,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整个大洲建立自由贸易区。该国际组织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 15 -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整个大洲建立自由贸易区”可知,该组织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故选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不包含美国,排除A;世贸组织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中美国并不占主导地位,不是美国战略构想的结果,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北美自由贸易区,学生根据其组织特征即可作出判断。
23.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2000年,由菲律宾黑客发明的“爱虫”电脑病毒,仅仅3天时间就传染到整个世界的电脑系统。导致现代电脑病毒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A.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B. 电脑病毒的超强传染性
C. 科技更快转化为生产力
D.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天花用了3000年才传遍世界各大洲,说明当时的全球化程度还不算高;而2000年由菲律宾黑客发明的“爱虫”电脑病毒,只用了3天时间就传播到整个世界,这当然应该是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所带来的影响,故选A项。导致计算机病毒迅速传播的原因是全球化的网络系统,排除B项。科技更快转化为生产力符合史实,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2000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D项。
24.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来自全球化的发源地欧美。“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在于全球化
A 导致了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 造成了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C. 加剧了世界利益分配失衡
D. 使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C
【解析】
- 15 -
【详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答案为C。ABD表述正确,但是在材料中表现不出来,排除。
25.有学者指出,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推到七八千年以前,种植谷子的历史亦然。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权威的依据是
A. 考古发掘
B. 神话传说
C. 史书记载
D. 科学推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是得出中国水稻和谷子种植历史的最权威的依据,故A项正确;BCD项是二手史料,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下面四幅图是18—19世纪西欧农业生产的情景:
材料三
- 15 -
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曰,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尔28.5美分增加到5Z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当时美国政府“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答案】(1)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经济;追求精耕細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
(2)不同:第一组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第二组以蒸汽机为动力进行生产。
原因: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农业生产的动力发生变革。
(3)措施:减少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目的: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4)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③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④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根据“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得出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根据“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还庐树桑,菜如有畦……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得出自給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据“牛耕、铁农具、曲辕犁”得出追求精耕細作;根据“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得出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
(2)不同:根据图片可知,第一组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第二组以蒸汽机为动力进行生产。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农业生产的动力发生变革分析回答。
- 15 -
(3)措施: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从减少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等分析总结。目的:根据“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尔28.5美分增加到52.3美分”得出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根据“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结合所学得出增加农民收入。
(4)意义:根据“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结合所学得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根据“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得出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根据“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得出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析回答。
【点睛】
27.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三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请回答:
- 15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3)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解析】
【详解】(1)依据:由材料一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是从1492年开始的,结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相关史实,得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全球化的影响。
(2)发明: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找到“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相关的史实,列举“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电讯事业发展”等任意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问题:从材料三中所述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依仗优势进行的掠夺,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复杂。实质: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其实质就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意义:从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等信息回答即可。
【点睛】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真正的世界历史,世界日益走向了一个整体。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5 -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居民将粪秽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自由放任主义影响下的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城市问题持漠视态度,致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城市中滞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强烈地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各城市兴起了以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
——据【美】洛瑞克莱门《美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都市发展进程加快,使都市公共卫生面临严重挑战。租界行政当局基于安全与健康的需要,1898年成立了正式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启动了近代上海的公共卫生事业面对租界卫生示范的刺激,华界政府在卫生领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各种社团组织为维护民族大义、或基于共同利益,不仅参与政府组织的卫生建设之中,而且独立开展了公共卫生宣传工作、社团举行的清洁运动、劝止吐痰运动、健康比赛等。加强了市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与公共意识,促进了都市社会的凝聚和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公共卫生设施的共同投入,推动了上海市政的建设和都市文明的进程。
——摘编自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療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解放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中后期美国公共卫生困境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上海为例,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答案】(1)表现: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流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
(2)特点:受西方影响;具带有爱国主义情怀;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3)意义: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居民将粪秽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得出环境污染严重;根据“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得出传染性疾病流行;根据“滞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得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
- 15 -
(2)特点:根据“面对租界卫生示范的刺激”得出受西方影响;根据“各种社团组织为维护民族大义、或基于共同利益,不仅参与政府组织的卫生建设之中”得出具带有爱国主义情怀;根据“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公共卫生设施的共同投入”得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3)意义:根据“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得出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得出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从巩固了新生政权等分析回答。
【点睛】
- 15 -
相关文档
-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2021-08-307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2021-08-308页
- 【历史】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2021-08-309页
-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8-3016页
- 【历史】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本2021-08-3022页
- 历史卷·2019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2021-08-3012页
- 【历史】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92021-08-309页
- 【历史】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2021-08-3015页
- 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8-3017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一下2021-08-30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