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1.《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A. 合作经营 B. 集体劳作 C. 重农抑商 D. 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正确。‎ 点睛: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2.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即水排,是在东汉时由杜诗发明,而汉武帝是在西汉时期;B不对,汉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超过民营手工业; D不对,‎ ‎ 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选A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的推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3.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耕作方式 时间(天)‎ 面积(担田)‎ 锄耕 ‎1‎ ‎1‎ 木牛 ‎1‎ ‎4‎ 牛耕 ‎1‎ ‎14‎ A. 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 B.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C. 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D. 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C正确;在表格中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排除A、D两项;采用牛耕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不是表格所要强调的,排除B。‎ ‎4.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官府每年定期对公家饲养的牛进行评比,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若是到用牛耕田的时节,牛的腰围减小了,主管的官吏也要受到笞责。这表明当时秦国 A. 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B. 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 C.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 法律制度落后于形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可知体现了当时秦国对耕牛的重视程度,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耕牛的重视反映了注重保护牛耕农业,故选A项;重视耕牛是由于耕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不是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已经形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战国时期是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时期,重视保护耕牛体现了法律制度对形势的适应,故D项说法有误,排除。‎ ‎5.“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的内容针对的是荷兰的海上贸易,当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D。A项错误,殖民帝国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B项是在19世纪中期;C项是在1689年之后。‎ 考点:《航海条例》‎ 点评: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发展起来。‎ ‎6.“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 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B.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 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选D 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涉及到黑人奴隶起义和战争,也没有体现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故排除A、B项;根据“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可判断此时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C项。‎ ‎7.“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工业革命在思想解放和民主政治发展上的促进作用,故排除A、D两项;C项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目中的事件“工业革命”不符,故排除;工业革命促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即“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故选B。‎ ‎8.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 C. “海上马车夫”‎ D. 日不落帝国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说“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可以看出此时荷兰的海上势力很强大。A选项符合题意,是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产生的;B选项符合题意,美洲的开发是殖民扩张的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是对17世纪荷兰的称呼;D选项错误,这是对18世纪英国的称呼。‎ ‎9.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AC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D项错在“完全占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为切入点,考查小农经济解体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衰落了”,抓住设问要求“实质”,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天津机器制造局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李鸿章……到沪……设局铸造炮弹”可知此应为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故排除属于民用工业的B项.创办于安徽安庆的C项及创办于天津的D项,选择A项。‎ ‎11.《湖北工业史》记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 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后,故AC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说明B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说明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12.“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B. 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54年”可知是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中“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C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说明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A错误;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中国工业化的特点,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D错误。‎ ‎13.1990年,许多外国媒体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倒退了,要往回收了。邓小平认为要找一个地方把这个门开得更大,步伐跨得更大、更健康。邓小平最终找到的这个“地方”是 A. 宁波 B. 上海浦东 C. 深圳 D. 海南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我国开放上海浦东,故B正确;宁波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深圳是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海南岛是1988年设立的经济特区,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0年”,联系所学上海开发的史实解答即可。‎ ‎14.这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分别于1974年、1980年贴的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由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得知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选D。‎ ‎15.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 中共八大召开时 B. 三大改造完成时 C. 1954年宪法通过时 D. 改革开放开始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所指的过渡阶段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段时期是从1949至1956年,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A排除;1954年宪法通过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C排除;改革开放在1978年,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是从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C ‎【解析】‎ ‎“八五”(1991—1995)期间的1992年小平南巡进行南方谈话使改革再次潮涌,即“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小平南巡改革潮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D在时间上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例如,改革开放走向兴起是在1978年,不属于“八五”,故本题选C。‎ ‎17.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婚姻观念 婚姻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 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 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16.40%‎ ‎83.60%‎ ‎28.50%‎ ‎71.50%‎ ‎94%‎ ‎6%‎ A. 崇尚自主自由 B. 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 C. 保守思想占主流 D. 淡化了门第观念 ‎【答案】A ‎【解析】‎ 表格显示“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反对较多;“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赞同的较多,说明当时婚姻观念崇尚自主自由,A正确;B中没有体现;C中主流不符合事实;D中淡化门第不符合事实。‎ ‎18.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唯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A. 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 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出人民农历新年的重视,和对阳历新年的漠不关心,可以得出国民政府颁布的改革习俗的措施还不能被百姓接受,说明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所以选C。A不符合题意;B项“必然”说法绝对;根据题干可知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得到推广,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9.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 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B. 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C. 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D. 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作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B项“已经”说法错误,排除;C项“已经确立”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时期,D项排除。‎ ‎20.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 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 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 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 美元逐渐升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非增多;银行数量只是恢复,而非增多;美元应当是贬值,才能刺激出口。‎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21.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A. “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C. “福利国家”的时代 D. 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改变了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实施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所以选B。A出现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C出现在二战后;D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影响 ‎22.“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 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C. “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 D. 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新经济”同样要受到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3.《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B.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C.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D.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农产品大量滞销、产品价格下跌的问题,罗斯福调整了农产品的结构,实行了减耕减产的政策,并对这部分农户发放补贴,故选C。以工代赈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而不是农业生产问题,排除A;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其中保护劳工权利属于工业复兴的措施,排除B;调整劳资关系是保护劳工权利的一种体现,同样也属于工业复兴的措施,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所提到的行业即可作出判断,要求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4.“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材料论述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与材料“粮食税的实行”不符,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它排除市场调节,与材料 “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不符,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没为其他国家提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D项错误。‎ ‎25.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 A. 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 B. 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C. 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 D. 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0年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在麦当劳等待就餐,这对苏联人民来说是常事,这就说明苏联生活资料供应极不充分,这是斯大林模式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和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故B项错误;一家麦当劳的引入不能说明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 ‎26.近年来,巴西主要出口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铁矿石等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很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人工资上涨,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工资成本的优势。这一材料表明 A. 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 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巴西在农产品方面取得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工业制成品中失去竞争优势,可见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是一把双刃剑,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巴西是发展中国家。‎ ‎27.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特点归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三特点的是 模式一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二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三 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银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论坛,它的APEC原则,正是模式三的体现,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欧盟对应模式一,故A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应模式二,故B错误;世界银行属于世界性的金融组织,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结合所学亚太经合组织区域性合作组织的特点分析解答。‎ ‎28.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 联合国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 关贸总协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由材料中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属于为了促进成员国发展提供的长期贷款,故C正确;联合国是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组织,与提供贷款无关,排除A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旨在稳定国际汇率,不符合题意,排除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联系所学世界银行的宗旨分析解答。‎ ‎29.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哈利法克斯勋爵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 A. 英国对自己的方案缺乏自信 B. 英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悬殊 C. 美国的方案比英国的方案更好 D. 美英均提出国际贸易体系方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时期,美国经济实力强大,英国实力削弱,材料“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反映了英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悬殊,故B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英国对自己的方案缺乏自信,故A错误;材料没有将美国的方案和英国的方案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哪一个更好,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美英均提出国际贸易体系方案,而是强调英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故D错误。‎ ‎3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中不利于经济平衡,故D正确;A和C只是材料反映一个方面信息,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的信息,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推动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解析】‎ ‎【详解】(1)国际条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奴隶贸易推动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根据“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式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逐步废除奴隶贸易。‎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动工。‎ 材料二 ‎ ‎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结合所学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根据“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得出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根据“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根据“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得出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可从冲击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角度总结回答。‎ ‎(3)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改革的主要变化是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开放:结合所学可知,改革的主要变化有: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些地理上接近,经济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趋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协定,制订共同的行为准则,甚至部分让渡国家经济主权,实现经济的联合。中外经济学家按水平高低将其分为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六个阶段。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30多个不同层次的区域集团组织。‎ 材料二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装进欧元区12国老百姓的钱袋里,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收回。到2002年3月1日,在欧元区12国有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决心加强合作,采取有力政策措施,这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国家类别年份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列举二战后形成的重要经济区域性组织。‎ ‎(3)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1993年建立的欧盟,1994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建立的亚太经合组织。‎ ‎(3)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必然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4)问题:20世纪70~90年代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应对: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加快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 ‎【解析】‎ ‎【详解】(1)根据“那些地理上接近,经济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趋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协定,制订共同的行为准则,甚至部分让渡国家经济主权,实现经济的联合”得出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结合所学可知,重要经济区域性组织主要有:1993年建立的欧盟,1994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建立的亚太经合组织。‎ ‎(3)根据所学,可从生产力的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分析总结。‎ ‎(4)问题:图表数据表明20世纪70~90年代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应对:可从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抓住机遇等分析回答。‎ ‎ ‎ ‎ ‎